风水堂:道士与和尚的对话
风水堂:道士与和尚的对话
道士与和尚的对话
山间路上,一僧一道迎面相逢;互不相识,相互问讯。擦肩过后,道长停步转身。
道长问,佛大道大?
僧答:自性平等,无有大小。
道长问,僧高道高?
僧答:直心是道佛家的智慧光,无有高低。
道长问,道家有外三才、内三宝、三花聚顶(天花,地花,人花)、五气朝元(心肝脾肺肾五行合一),佛家可有否?
僧答:道家的天地人三才为自然法,内三宝精、气、神为能量,顶三花炼神还虚为真人,五气朝元为金仙。佛教有三宝,为佛、法、僧;有内三宝,为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有定三昧,为智慧游戏神通;菩萨有十种自在(即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佛有十慧力(即处非处智力、业异熟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胜解智力、根胜劣智力、遍行行智力、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杂染清净智力、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漏尽智力)。
道长问,道士可一日一食,吸风纳气不食,寒天暑地一身单,修纯阳出体神游天地,练真功他方取物摘花,成神仙与天地同寿,不知佛家弟子可达到否?
僧答:佛教弟子日中一食为头陀行,禅定中可不吸不食,终日穿衣不觉一缕丝,真心自在万法无束缚,自性化妙有何须摘取,证不灭自得不生。且定中可禅悦为食佛家的智慧光,又可修证出三界永享极乐,还可行证天地劫坏而寿不灭。
道长问,道家依一生二(太极生二仪),二生四(二仪生四象),四生无穷(四象生万法)为法理;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达天人合一为证悟;不知佛家依何为法理?又依何为证悟?
僧答:佛教依自然又空自然,依因缘又空因缘为法理。见世间空、苦、无常,知诸法无我,觉不生不灭为证悟。
道长问,道可一法成道,佛家有多少修行法门?
僧答: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可成道,八万四千又可为一,一即一切,万法归一。一入中道风水堂:道士与和尚的对话,不著两边,空无挂碍,妙有万法。
道长问,道可练精化气,佛家虽戒淫,但如何不漏丹?
僧答:道虽练精化气可修身,但心淫难断。佛教弟子静坐禅行,身断杀、盗、淫,心断贪、嗔、痴;身不漏业,护持法体;心无欲念,护持戒体。
道长问,成道不离菩提树,菩提树在哪里?
僧答:心为菩提树,离心无菩提。
道长问,南无为化入佛家的智慧光,阿为肺腑,弥为肝脏,陀为心魄,佛为神魂;佛家如何念南无阿弥陀佛?
僧答:身念南无为皈依,心念阿弥陀为清净,见自性为觉佛。身念南无阿弥陀佛为妄念,净念南无阿弥陀佛为证道。
道长问,道体为真人,佛体为何?
僧答:佛有戒体、法体;戒体为法身、报身、化身;法体为妙有三界、常乐我净、愿救众生。
道长问,何为离体难修道?
僧答:六道凡夫为离体难修道,故修身不修心,寿达万岁仍为看尸鬼,享尽天乐仍为地狱人。而于佛法中,一果罗汉离人体、得天体、证四果、成阿罗汉道;发菩提心,成大阿罗汉道;往生极乐世界得莲花化身,成菩萨道;功德圆满成佛道。
道长问,何为儒释道一家?
僧答:佛与道有法理相通,佛与儒有仁孝相融风水堂:道士与和尚的对话,道与儒有术法相补。且佛教可融万法,不排斥万法,众生平等,性体一家。
道长问,何为云游参百家?
僧师答:百家各有所长,参学可互补。理虽如此,佛道有别;佛教参访寻善友,求了脱生死之法;道家参访觅真人,求成仙得道之理。
道长问,何处再能相访?
僧答:有缘何必曾相识,证道何须有相见。
二人相互拜别而去。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