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人自身机制的详尽揭示,值得一看!!
科学对人自身机制的详尽揭示,值得一看!!
88死亡哲学——科学或科学率领哲学的时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西方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延伸至现代,历时虽短,却发展迅速。原来占主要地位的传统宗教的生死观退居次要地位,科学代之而起,成为人类科学生死观形成的基础。
(一)科学介入人类对生死的认识
科学从物质方面对人生命的研究,实质上也是对死亡的破解。 进化论关于人类由猿猴进化而来的论证,打破了宗教上帝造人的神话。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研究人类生命机体学科的进展日新月异,从宏观到微观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形成庞大的破解生命的系统。借助显微镜等仪器和物理学、化学、数学的成果,科学对人身的认识从细胞层次深入到微观的分子、电子层次。科学对人自身机制的详尽揭示,使古代哲学、宗教的有关生命和死亡的说法显得粗浅幼稚。人工合成蛋白质、基因工程、器官移植、试管婴儿以及无性繁殖(克隆)的成功,使人成为能改变和创造生命的神祗。
脑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对人的心理和精神的研究,详细揭示了人的感觉与思维方式的生理机制和社会条件。摹拟人知觉、记忆、思维的人工智能研究,已成功地制造了智力仅次于人的电脑、机器人。这一切似乎已基本揭开了人类自身的谜底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否定了人身中有不灭的“灵魂”和死后续存的古老观念,给古代神灭论者“形质神用”的思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二)从科学角度探索生死的身心学说
这一阶段,死亡哲学成为对科学成果的总结概括或补充。随着科学的进展,哲学对人类生死的探究大多都回避灵魂不死的宗教信条,着重从身心关系探索精神的本质科学对人自身机制的详尽揭示,值得一看!!,企图从身心关系上探明生死真相。这一阶段出现的各种身心学说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可归纳为身心二元论、身心同一论、身心平行论三种。
身心二元论的早期代表人物笛卡尔(Ren 1596—1650年)将人看作身、心两种不同的东西的结合。他认为心灵或精神是一种能思维的主体自我,是一种没有广延性、物体性,不依赖他物而自存的实体;而肉体是一具虽有广延性但不能思维的主体,全然是一架机器。心、身可以相互交感,而身心相互作用的接触点和联络站,则是脑中的松果腺。科学时代的哲学身心二元论,和古典的身心二元论一样,首先肯定了精神的超物质性、自主性,不把它简单地归结为肉体的机能或一种物质。又考虑到自然科学的成果,肯定身体对精神的作用和精神形成后对肉体的作用。
身心同一论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唯物主义的身心同一论,是根据科学成果,从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着眼,将精神活动看作身体的一种机能。如英国机械唯物论哲学家霍布士( , 1588—1679年)认为物质和运动是唯一的终极实在,是一切心理、精神活动的终极基础。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 1834—1919年)认为全部灵魂活动可用物理学的方法予以描述,它们都遵循物理学、化学的规律。唯心主义的身心同一论,则力图把世界统一于精神之一元。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 ,1685—1753年)强调精神是充满活力的指挥者,为唯一实体。而肉体是无活力的受动者,为自然属性的集合。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 , 1788—1860年)、尼采( , 1844—1900年)则认为意志是一纯粹的精神本体,身体、外物之表象和意志之外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意志所派生,身体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的工具,直接服从于意志,间接服从于理性。
⒊身心平行论。为中立一元论的身心平行论,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 , 1632—1677年)强调身心并非两个根本对立的实体。思想和广延性亦非两个实体的根本属性,它们是同一个东西的两面,从思想方面看则为心灵,从广延性方面看则为身体、物质。
上述三种说法各执其词,莫衷一是。德国思想家康德( Kant , 1724—1804年)则从另一高度纵观西方思想,超越关于身心问题的争论。他首先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了审察,划定了理性的界限。他认为心灵实体、意志自由、心身有无及相互关系等问题,都是人类理性主观设计的“幻相”,是不可能依理性思辩而解决的。证实灵魂不朽,犯了形式逻辑上的“四概念”的错误。灵魂实体的存在与否,是超越人类理性认识的问题。只有现象,方为人类可以认识的直接对象。也就是说,人类只能认识能直接认识的死亡现象科学对人自身机制的详尽揭示,值得一看!!,不能直接见到的、认识的问题,就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解决。
随便看看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7-27毛泽东道家智慧:探讨基本粒子是否可分,引发科学界思考
- 2024-07-06儒家价值观对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影响及区分
- 2024-06-27史铁生的命运观:从基督教信仰到尼采生命哲学的融合
- 2024-05-07▶▶科学谋划促进智慧城率先发展
- 2024-04-20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 2005年6月17日讲于北京大学)提纲一
- 2024-04-20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 2024-04-19如何用儒家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
- 2024-04-14中国人的诸子生死观:生死到底有着哪些可能性?
- 2024-04-14禅宗:生死观与人生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2024-04-14:生死问题是古今哲人专注的核心问题|
- 2024-04-09周国平:人生哲学的三个主要问题|
- 2024-04-05赵丰军:阴阳五行,天干是迷信,是非科学?
- 2024-02-26陈兵:所有宇宙之谜中,最难解的谜
- 2024-02-15(李向东)道教知行合一的四大标准,值得收藏!
- 2024-02-15(周末荐读)苏格拉底:当代人类死亡学的研究
- 2024-02-14风水堂:生死问题及因果的科学性
- 2024-02-14潜藏着日本人怎样的生死观?:法师吉田兼好对生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