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统治中,历代还是没能跳出兴亡周期率
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统治中,历代还是没能跳出兴亡周期率
#2021生机大会##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统治中,历朝历代还是没能跳出兴亡周期率#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体会一则忽必烈与耶律楚才之间的对话。
一次,忽必烈忽然面红耳赤地问耶律楚才:“长胡子(蒙古王公对耶律楚才的一种称呼),你开口儒学、闭口儒生。可是,宋朝就是因为有了那么多儒生才导致灭亡,还不止一次被灭在铁骑之下,比如前面的金朝和当今元朝,这是为什么?你得给我说清楚。”
当时,还有喇嘛、僧人、穆斯林长老、基督徒等不少流派的人在场。
身为儒学代表人的耶律楚才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尊贵的大汗,不是儒生不能分析比较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也不是儒学没用。而是因为那些失败者并没有真正采纳儒生们的金玉良言,更没有领会儒学里面的真知灼见,所以他们才落得如此下场。所以,我谦卑地、真诚地希望大汗您不要重蹈覆辙。”
忽必烈陷入沉思。
此后,元朝的国号就是来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云!”和“至哉坤元!”。
然而,很遗憾的是,元朝更是没有吸收儒家真正的治国理念,顶多就是在原来属于南宋和部分北宋的地区采取汉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纯粹是收取租税、征用劳役而已。
因此,元朝统治的时间相比之前的不少朝代,显得更加仓促和来去匆匆。
其实,从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秦朝来看,儒家学说也只是很片面地被纳入统治者的治国思想体系中。请注意,这里并没有将“封建”二字用在秦朝,其实,以后的任何朝代尤其是大一统的朝代都和封建二字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后世一些不学无术之辈从日语文献里捡现成而导致人们对于封建的错误理解。
要说封建二字的真实内涵,才是儒家学说倡导的治国理念。先前时代的周、春秋这两个时期还算是离儒家治国理念靠得近一些。当然,按照孔老夫子的看法,也已经是人心不古、礼乐崩坏,他老人家向往的是商朝和周公两个时代。
为了不使本文过于枯燥,姑且就以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产出的分配来简单比较一下封建和集权两种治国理念的差异。
在儒家理念所向往的“王道时代”,土地就是“井田制”,一大块约九百亩的土地被三横三纵分成九块,中间的一小块属于“公田”,其余八小块属于“私田”,所有土地名义上都是天子的,这是根本。只不过在具体劳动时,八块私田的实际控制人各行其是,但大家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去一起耕种那块“公田”,因为天子的开支和公共事务的经费都从这块公田里出,而私田的产出基本都是归各自的实际控制人所有。那时的平民类似西方历史上的自耕农。这才是真正的封建统治。
而集权统治则不一样。这种统治的初期会允许土地自有买卖,但所有土地都要按照亩数来向统治者交税,这既是鲁国所谓的“初税亩”分析比较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统治中,历代还是没能跳出兴亡周期率,此时,封建统治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也要向战国时期过度。可这种统治方式到了一定阶段乃至最后的“大一统”,所有土地又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私人有失去所有权。比如唐朝,实施的“班田收授法”,就是等到一个人成年时会分给他一定数量的田地,让他耕种、交税,到一定时候,此人年老或身故,之前分的土地会被收回。
所以说,根据上述比较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儒家思想顶多是被历代统治者选择性地融入自己的治国理论和体系中。比如,科举取士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例子。这完全就是响应孔夫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分析比较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只要你达到标准、通过考试,就可以成为官吏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统治中,历代还是没能跳出兴亡周期率,这和有科举之前的人才选拔机制是截然 不同的。
可是,儒家思想其他不少很重要的东西并没有为统治者所采纳。大多数聪明的统治者只是在表面上看起来尊崇儒学,其实他们真正使用的是一种“混搭学说”。比如,汉朝时的“文景之治”时期用的是儒家和道家混搭的学说,而汉武帝用的是阴阳五行学说和儒学混搭的学说,唐朝用的是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混合的学说,就连秦朝用的也是儒家和法家混搭的学说。
综上,既然儒家学说压根就没有进入到统治地位,那么跳不跳出兴亡周期律就不关儒家思想什么事儿了。某种意义上说,在历代统治者的内心之中,儒家思想就是一面可以高举的、蛊惑人们忠诚的大旗,一到分享权力时,儒家思想就是打酱油的。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