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老子哲学中“道”的两方面

讲述老子哲学中“道”的两方面

漫谈道家

思想

杨国荣

讲述老子哲学中“道”的两方面

点击上图,观看讲座视频

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也是我们求索中国智慧的一把钥匙。道既指天道讲述老子哲学中“道”的两方面,也指人道。天道指宇宙、自然的法则,人道则指理想、规范。虽然中国传统思想都思考了道,但只有道家将道形成了自己思想的主题。

6月12日下午,本次“文史大家讲坛”最后一讲,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杨国荣做客上图,讲述老子哲学中“道”的两方面涵义,融入西方哲学体系作为参照,提出了对于老子思想独特洞见。下文为杨国荣教授讲稿的精彩节选,完整内容可点击上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道家哲学的创始人是谁,观看视频。

扫描二维码

观看视频

谈到道家思想,我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关于老子的生平事迹,比较可靠的记载来自《史记》。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老子姓李名耳,系楚国人,曾经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也就是管理国家图书馆的官员。这是关于他的生平的一些介绍。

当然,从历史上看,关于老子其人以及老子其说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这里可以暂时把这些繁复的说法搁置而主要关注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实,即:《老子》一书几千年来一直流传不衰,这一著作同时构成了了解道家思想可靠的文献资料。今天我们要把握道家思想道家哲学的创始人是谁,便需要以这一文本为主要的依据。我在这里谈的内容,主要也与老子五千言的文本相关。

老子的思想属道家。道家之被称之为道家,与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道”相关。如果考察老子的五千言,便可以看到,其思想整体上没有离开“道”这一主导观念。冯友兰曾经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其一注重形式的体系,一般而言,这种体系从前提到结论,层层推论,展开为一个严密的逻辑系统;其二表现为实质的体系,其思想系统不一定以层层递进的推论形式呈现,而主要围绕某一核心观念展开。道家思想近于后者,属于比较典型的实质体系。老子的思想,便是以“道”为“核心观念”而逐渐展开。

讲述老子哲学中“道”的两方面

在老子那里,道大致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道”被视为存在之本。依照这一理解,万物来源于道,并以“道”为根据。其二,“道”又是存在的方式,世界以及人自身都依道而“在”:“道”在词义上本身便含有方式、途径之意,今天所说的“治国之道”“经营之道”,等等,仍保留了这方面的涵义。

《老子》第一章开宗明义便指出:“道,可道,非常道”。这里包含三个概念,即:“道”“可道之道”“常道”。第一个“道”是老子所要阐述的观念,“可道”之“道”含有“言说”“引导”的之义,这一视域中的“道”可以言说并合于日常行为规则。“常道”则可理解为超出日常语言之域并不同于特定行为规则的存在。也就是说,作为老子核心观念“道”,与日常所言说的、指引人们行为的“可道之道”不同:它确实有引导我们如何存在的意义,但又有别于日常生活中引导我们具体行为的经验规则。

在第十四章中,老子对什么是“道”这一问题做了一个概要的描述。首先,道的特点之一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换言之,道无法用目去看、用耳去听,也无法用身体去接触。这里所提到的“视之”“听之”“搏之”,都属通过感官接触对象的行为。耳、眼是感官,身体也是感性的存在形态,所谓不能用眼看、不能用耳听、不能用身体接触,表明道乃是超越于感性规定。这里,老子用否定的方式,把道与一般经验的、感性的方式加以把握的对象区分开来,着重突出了作为“常道”的道无法以经验领域中的感知去把握。

具体来说,道到底呈现什么特征、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在第二十五章中,老子对此做了简要的正面论述。

讲述老子哲学中“道”的两方面

首先,作为超越于感性的存在形态,道具有“混而未分”的特点,所谓“有物混成”,便表明了这一点。“混成”意味着“道”没有分化为多样的事物,而是呈现为统一的整体。后来庄子《应帝王》篇关于混沌的寓言道家哲学的创始人是谁,也表达了类似的观念。中央之帝混沌没有七窍,为了“报混沌之德”,使之有七窍(用于视听等感官),南海之帝、北海之帝每一天为他凿一个“窍”,结果,“七窍”成而混沌死。这就表明:最本源、最真实的形态是不可分的,在老子那里,“道”便是混而未分的一种整体形态。

第二,道乃是“先天地生”。“先后”属时间之域,“先天地生”表明道是最原初的,存在于天地之先。引申而言,“道”具有超越时间的性质:与天地包含特定的时间性不同,道并不为具有时间性的对象所限定。

第三,“道”以自身为原因,老子以“独立而不改”表达这一含义。道以自身作为存在和活动的原因,并非经外力推动而产生变化。这一观念与基督教的视野不同:基督教预设一个超然的上帝,认为上帝创世,这一意义上的上帝同时构成万事万物的第一推动力。但老子则否认有超越于万物之上的存在,在他看来,事物的运动变迁都来源于自身的原因,不需要一个像上帝这样外在的推动力量,所谓“独立而不改”便突出了原因的内在性。

第四,道的变动原因在于自身,而它的运行过程则具有不断循环的特点,老子以“周行而不殆”表述了这一点。这种循环固然不同于向前发展,而是从某一点出发,最后又回归到这一点之上,但也有别于无穷后退,亦即区别于黑格尔所说的恶的无限。恶的无限没有终点,层层后退,就形而上的视域而言,它最后往往走向虚无缥缈,道则与之不同。

最后讲述老子哲学中“道”的两方面,老子认为,“道可以为天地母”。母子关系隐喻生成关系:子由母化生而出。在此,老子用隐喻的方式形象地表明,道是天地万物的终极根源。

以上是老子对道的一个基本概述。从形而上的层面说,道是超越感性的存在,无法用感知的方式去把握;它混而为一,以自身作为原因的,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同时构成了万事万物终极的根源。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