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 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 观点出来,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 不是大道之本。

历史上,道家思想流派最大的两条根源脉络一是老庄之学,一是黄老之学,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老庄之学注重的人性的解放,更今偏重于心灵,重视感悟,黄老之学注重的技法实践,追求的是在生产实践中寻找到统一和谐的道。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最重要开创者,道家哲学基本上也就是老庄二型而已。著有《庄子》,被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外篇是 学生门人的作品,杂篇则是伪作。亦有不同说法,但《让王》、《说剑》等则被认为必定不是庄子及门人的作品。老子与庄子思想的结合,便形成了老庄之学,更为 注重的是心灵上的方面,老庄之学一脉的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 “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等等。

黄老之学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学术界还有争论。有专家认为黄老之学形成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时间在战国中期。黄老之学主要是由稷下先生们从老子学说进一步发 展而来的。他们把老子学说从消极导向积极,把老子的唯心主义改造为唯物主义。虽然他们基本上站在道家的立场,但是又倾向法治,成为了道家的左翼。稷下黄老 之学一开始就受到齐国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利用,它在稷下学宫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因为齐国的田氏政权是取代姜氏而成立的新政权,它需要对其合理性进行辩 护,以巩固统治地位。那么,这种学说是怎样建立的呢?因为老子是陈国人,而田氏的祖先公子完正是在春秋中期齐桓公时由陈国避乱逃到齐国的。所以,田氏政权 选择了来自南方陈国的老子学说,同时又抬出传说比尧、舜、禹、神农更早的黄帝来。一方面是要以此压倒儒、墨、农等家,更重要的是齐威王把黄帝作为田氏的始 祖,确是下了一番苦心琢磨出来的。因为田氏是黄帝的后裔,而姜氏是炎帝的后裔。黄帝战胜炎帝而有天下的传说,就为"田氏代齐"的合法性找到了历史的根据。

而老庄之学与黄老之学两个脉络中,中间一个桥梁不可不重视,那便是列子,正因为列子才真正使黄老之学与老庄之学使得道家思想在历史上一阴一阳兼容并济。

列子,战国时人。现存有的《列子》八篇 是东晋张湛所辑 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列子》从道家思想出发并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 并认为人在一种不任强使力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正因为列子对道家思想易经在线,使得无论是老庄之学还是黄老之学,除了适合各自的历史环境外,也可以相互转换。

因此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历史上的道家并不是都是专门只作清谈,也有大量实修与方技的研究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火药的发明,与道家炼丹也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也有学者认为黄学不属于道家思想的范畴,这是因为大多数学者孤立地认为道家的思想一定是消极的,不思进取的,追求的是偏安一隅的生活,但观历史上的道家人物,却能令人震惊地发现,大量的杰出发明家与工匠都隐约与道家存在着神秘的关系,这显然不是一个以不思进取,消极的流派思想所能做到的。

有一种说法在下是赞同的,那便是道家起源应为远古的隐士传统。不过也有学者说老子是清庙之守,还有学者普遍认为道家的起源绝不是社会政治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型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道家的专长。

这种说法极难解释,为什么道家会有类似于山中宰相这种存在,历史不并不鲜见闻政于道的情况,汉代循用黄老之学,休养生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同 时也没有发生社会军事力量下降的情况,相反还出现了如霍去病这类人物。即使是汉代信奉道家学说王莽夺权后所施行的一系列政治主张,直今看起来都令人惊异不 已,用开开玩笑的话说,如果说当年王莽那些搞成功的话,中国在两千年前就可以进入社会主义了。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历史上没有成功自然是有它没有成功的原因,背后涉及太多利益,他所实施的很多主张也是很粗糙的,除非能像我国建国 时那样一场大革命把所有的思想都重新清理,否则社会体制的改变自然是困难重重的。但话说回来,指历史上道家没有直接参与政治,这个说法可以说是对的,也可以说是错的,道家思想的信奉者参与了政治,算不算道家进行了参与?

归根到底,什么是道家思想,这个名词的定义才是最重要的。道德经中开篇就 说,道可道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非常道。道家的思想不是能用言语讲得清的,它本身是追求的一种统一的法则,此法则亘古恒存,周行不殆,既能适应于过去,也能适应于未来,这种 力求统一的法则才是道家追求的东西,至于是清静无为,还是方技研究,这些都只是一些过程,而不是目的。对道家而言,什么都是包含在道中,那就不能轻易盲目 地用消极、保守、隐逸之类的词来描述道,因为它们只是道呈现出来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只是世人喜观的一个方面。道家重要的修炼典籍《悟真篇》中称,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种思想难道不应该算道家思想?所以,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能说明道家反对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人事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道家 更喜欢隐逸在世外进行观察与研究。这跟一个人喜欢研究,废寝忘食一样,你不能说他拒绝或不喜欢吃饭,只是注意力所在地方不一样而已。

道家不反对劳作,因为劳作对于道家来说是一种获取对世界事务经验与感悟的手段,是证道的一种方式,这种认知,也是道家在历史上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道家文化,道家祖师,道家思想,道家功法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