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秦汉之际的“黄老”思潮
【知识点】秦汉之际的“黄老”思潮
一、秦汉时期的“黄老”思想
黄老学说是活跃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的重要哲学思潮。“黄”指黄帝,传说中的人物道家哲学逻辑起点,“老”指老子。所谓“黄老之学”,就是战国后期的一些思想家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以老子的“道与自然”思想为体,运用刑罚、咒语。以黄帝命名。思考
一个新的道教流派,想要被铸造。此派大体最早发展于冀夏派,体现于黄帝四经,融于淮南弘烈。
(一)汉初“无为”之治与《黄帝四经》流
1.无为法则与文景法则
天下平定后,韩高祖命陆嘉总结自己的死教训。陆嘉是《心语》的作者,其《无为》一章以黄老之所学的“无为”思想分析了秦灭的原因和治国要领。
2.黄帝四经,武威与法治相结合
黄帝四经,包括经法、十六经、自称、道元,在这些体系中继承了老子的道思想。
道,形体虚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天道”“物理”作为规律,是无可避免的。只有掌握并运用“相补”的方法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黄帝四经正是从这种“道”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出发,在确立“刑名”和“法”的前提下,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淮南子论黄老学派发展的历史定位与黄老思想走向
《淮南子》又名《淮南红烈》,由淮南王刘安(?-前十二2))编撰。
1.淮南子发展黄老学
《淮南子》在哲学体系上继承了《老子》、《黄帝四经》以来的道家哲学传统,以“道”为宇宙本源。它的所谓“道”仍然是无形的,但它把“道”到万物的形成看作是一个辩证展开的过程,这在老子身上起了作用。
从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淮南》作者对“无为而为”做出了新的诠释和运用:无为是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而不是随波逐流。
2.司马谈黄老学在《论六学要义》中的定位
司马迁之父司马昙的《论六家要义》,是先秦“百家”思想反思、批判和重新整合的直接产物。在这里,司马昙点评了每个家庭的优势和劣势:
在司马潭看来,道家融合了各个流派的长处,而道家其实是各个流派之首。
二、董仲舒“天人关系”论与儒家神学
董仲舒(约公元前179-公元前10年4)),西汉著名近代经典大师,以强调“大同”的《公羊春秋》而著称。
(一)天人关系的神学体系
1.天上阴阳宇宙秩序观
“天”是至高无上的神,是有意志和人格的创造者。人只有虔诚地敬拜神,才能得到神的祝福。以此为起点,他以阴阳、四时、五行为骨架,构建了以神意为主导的宇宙秩序。首先,他将阴阳与四时相配,将四时描述为“天意”。其次,他将五行描述为“天序”,并将五行与五方四时相匹配。
2.天人感应论
人为天,人以天为本。天人和人不仅相互关联,而且能够相互影响。这种感情不仅表现在天人关系上,也表现在社会政治和国家兴衰中。
于是,在经历了“人间天堂”、“人多副人”、“同类行动”三个环节之后,形成了“天人关系”和“人间感应”的神学世界观。天人合一”成立。
(二)深入了解名字的方法数
1.圣人明泽天意的知识来源说
董子继承了孔子的正名学说,但另一方面又将“名正”与天意联系起来,将名实论纳入他所构建的神学体系中。圣人之名,权威不容置疑。
2.考其名实,观其抓重合的认知方法论
“真事”是指按事物的本性认识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名”。一路上追求名利,成为了明辨是非的唯一途径。
然而,董子的“正名论”背后,却有着为国家政治服务的背景。不同的名字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这显然是孔子“君臣父子”正名学说的体现。
(三)“性三性”之人性论与承德弘扬王道
1.性三性的人性论
人性既然生于天上,又比之天上,何以有不仁?这是因为“天良有阴阳之福”,所以有些人“也有贪、仁之性”。但是,他实际上是对人性的“三性”做出了区分,对应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
2.继承神的旨意,做人的王道
所有人的本性都有其自身的品质,却没有意识到,而教育“无意识”的人是“天命”的君王的伟大使命。
(四)神权政治理论
1.天命的社会伦理
在董子看来,天道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等级和伦理标准的唯一来源。臣子、妻妾,君父夫命,是天子受天命的自然延伸。
那么,这个以“三张牌”为核心的等级秩序如何体现神的旨意呢?“君子之义,父子之义,夫妻之道,皆取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 ,而妻为阴。” 帮派的秩序体现了天道的秩序。然后,董子用五行四时来附上人伦和道德标准。
2.尊重君王,统一政治观
君权天赐,君子成为能识天下的特殊人物。
不仅政治上的统一,而且思想上的统一。
2.奉天法古的社会历史观
天空是宇宙万物的终极源泉,而天空是永恒不变的,所以要遵循古人的规律。
那么董仲舒如何解释“天不改道,道不改”与朝代反复更替之间的矛盾呢?董子借鉴邹子的“五德传”学说,巧妙地提出了一套“三传三义”的历史循环论。在他看来,夏、商、周的朝代更迭,只是一个黑、白、红的循环。
(五)董仲舒与预言神学
预言是一种神秘的语言,预知好坏;纬是经络的支流,派生自侧意。
1.从“道人项羽”到预言神学
董仲舒的“天人关系”、“天人感应”理论无疑是预言神学的理论基础。
预言神学在西汉晚期广为流行,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2.“白虎通”与儒学编纂
预言的盛行反映了汉代神学和神学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在汉张帝主持的白虎观会议(公元79年)进一步加强,并被系统化为“白虎通”。该书作为皇帝规定的神学典籍,在全国发行。
在思想体系上,《白虎通》完全继承了董子关于天人关系哲学的思想框架,以及人随天、人随天的思维方式。它是天人沟通的中心纽带。在预言的帮助下,构建了一套帝王天法、祥天官制、三纲六极玉天的神学体系。
三、王冲的自然哲学
王冲(27-100),字中仁,年轻时到洛阳教扶风板表,曾多次当小官,受挫后闭门写作。只有书《论衡》流传下来道家哲学逻辑起点,王冲发展了传统的自然天道哲学思想,全面批判了当时盛行的神学思想。
(一)生命力与自然的宇宙演化论
王冲的宇宙观是以黄岛故里的自然主义为基础的。
1.天地和谐,万物自生。
王冲把生命力看作是充满天地自然之间空间的一种微妙的物质元素,认为它是万物的统一源泉,万物皆由它转化而来;性情是由“气”的不同方面引起的;而“气”作为一个统一的本源而存在,它是自足的、永恒的,它转化为万物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与万物一样,人是从天地之气中诞生的。
2.天堂无为与上帝旨意的无神论
(二)注重“验证”的经验主义认知
1.学以致用的认知前提
2.一个不空洞但一定要快乐的理解过程
王冲初步区分了感性认知阶段和理性认知阶段,前者只是认知的初级阶段,后者是认知的完全阶段。
更难得的是,王冲还意识到,“快乐”的认知阶段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他从“心原”的概念出发,进一步提出了类似于归纳、概括、演绎和推理的认知方法。
3.由有效且经过认证的检验标准表明
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王翀提出用“证”来判断是非的命题。
更重要的是,王冲不仅提倡用“验证”来检验知识,而且强调知识要应用。
(三)自然哲学的烦恼:发生与命运
1.偶遇说物相逢巧遇巧遇
自然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这种因果关系有其内在基础,即“相似通风”。然而,并非现实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与“类似通风”无关的事情如何解释?王冲认为这是一次“偶遇”。
但是,由于王先生过分强调必然性和偶然性在各种现象中的决定性作用,未能正确估计“人造”的作用。
2.命运论
王冲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过分强调,预示着这种哲学必然会滑向必然的命运。
在他看来,不仅个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国家的命运和朝代的兴衰也都是由“时间”决定的,他称之为“时期数来,民相一致”。“偶”成了“生命”的一种形式。归根结底,以批判命运神学为使命的王冲哲学,还是要“归于天”,走向命运论。
四、道教与魏晋玄学的新发展
魏晋玄学转向哲学玄学本体论。
魏晋三国时期,以本体论改造和发展道家,成就了安身立命、批判社会的哲学,主要有贺衍、王弼、嵇康、阮继祥修等一批学者。郭翔。
(一)王弼的“无贵之物”思想
何焱(公元193-249年)和王弼(公元226-249年)生活和活跃于魏明帝正世时期。何晏、王弼的思想是在继承老庄道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基于无的本体论声明
王弼评价老子,完全赞同老子“道”的无形无名的形而上特征。但是,在老子的例子中,“道”和“物”是源与化生的关系,而王弼却把这种关系变成了身与终的关系。这种区别就像工匠和塑造者一样。塑造者。
从无到有不再是生成的问题,而是逻辑和认知的问题。从具有形式、形象和特定属性和特征的事物的相对有限性来看,具有绝对无限意义的本体必然是无形的、无形式的,没有任何特定的属性和特征,也就是说,它只能是“无”。 . . 这里的“无”是纯逻辑的
设置。我们通过语言谓词来指代“无”,从而有“存在”。比如世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人、马、老虎、昆虫、枣树……这些具体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把分散的、分散的存在归纳为一个之后,我们发现“生物世界不以具体的、个体化的形式存在,即“无”,“本体”被还原为“无”,在认知活动中被逻辑抽象化。
2.不堪重负的认识论取向
经验知识的建立是以对象的确定性和可分性为前提的,不可能在经验知识的层面或范围上真正给出“本体论”。本体捕捉到的是事物的绝对无限,事物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但不可能通过经验给出事物的整体性和真实性。
3.重本西墨的政治文化诉求
汉代儒家提倡“名教”,名教是以官、君、臣为“教”的意思,这种关系是等级关系。王弼对“名教”所维持的规范功能的批判和否定态度是非常明显的。王弼视“平淡”为“真理”,将“名教”归于经验世界的一种工具操作,使“名教”失去了神圣性和权威性。
(二) 嵇康、阮籍的社会批判意识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思宗,代表作有《大壮论》、《师父传》,现收录于《阮籍籍》。
嵇康(公元223-262年),字叔野,主要著作有《性困论》、《好学论》、《养生论》、《十神论》等,现收录于《嵇康纪》。注解。
1.万物一体的宇宙学
阮继继康有别于何岩、王弼的“本体论”,在玄学上仍以生命力的天地学说为源头。一气化万物,说明万物的存在与差异是极其相对的,本质上是“万物一体”。
汉代宇宙学的作用是通过生命力的生化转化,为万物乃至社会人类事务的存在与变化提供积极的解释。而老庄道家的宇宙观将宁周世界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玄学本源世界,尚未分化,所以也是完整的绝对世界和真实世界;另一层是形而上的世界。万物(事物)的世界是一个分裂的、退化的杂物世界,一个只有操作意义的器物世界。阮极和嵇康显然赞同老庄道家的宇宙观及其形而上学的追求。
2.对自然的社会批判的批判
阮籍的批判从世俗社会万物的存在和意义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出发。天地间,事物有小有大,甚至价值层面的荣辱得失,也就是我们经验范围内的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人们怎么能抓住任何有明确意义的东西呢?任何人抓到东西,认为它绝对绝对,就像胯下的虱子认为自己得到了“吉隆”一样可笑。
阮籍对世俗社会、经验事物存在的相对性、不确定性和无意义性的批判,得到了宇宙学的支持。宇宙在源头层面的未分化状态和自然转化状态体现了他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阮籍的批评不仅限于著名宗教的道德规范功能,而是直指现实的君主政体,体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嵇康的反抗精神,比阮极还要强大。他将批评指向了儒家“六经”,它为礼法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3.自由精神
阮极和嵇康鄙视名门宗教,更尊重鲁莽行为,沉迷于追求。
以《正史玄学》为始,以仲景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倡导,这种带有感情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思潮在魏晋时期备受推崇,形成了著名的“竹林七贤”。历史上的“魏晋式”。
(三)郭湘重友哲学
魏晋玄学中还有第三种形而上学,就是以郭象为代表的“重佑”本体。郭襄(约252-312),字子轩),思想主要见于《庄子注》。
1.个体生物的本体论主张
郭襄直接将宇宙万物视为自己的“本体”,想要从根本上破除“本源论”或“本体论”。在郭象看来,宇宙世界中的一切都是自给自足的,无需等待,绝对的和无限的。万物本身在自然界中都是自给自足的,宇宙中的万物同样是绝对的和无限的。
2.个体的自我概念
郭象对主体和自我的肯定,突出表现在对个人价值的自我认同上。他认为,一个人不应“为一万辩解”,而应只“让世界获得它自己的权利”。
郭襄对主体和现实生活的完全肯定,还体现在他对生活和行为的理性主义态度的拒绝。理性主义的特点是将个人的生活置于与他人乃至社会的横向关系中,或者将个人现在的行为置于与历史和未来的纵向关系中。根据
郭襄的哲学,这也会导致“迷失自我”。
阮、姬强调要生,而郭襄则因为“贵贱”的思想,不仅确认了加入世贸组织、适应世界的适宜性,甚至承认了犬儒放纵的适宜性。大象时代已经退化为一种放纵的行为。
3.性别与等级理论
每一事物、每一个人的先天禀赋,构成其稳定的本质特征,称为“自然”。每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每一个人的先天禀赋,即“性”是不同的,称为“性点”。
万物在自足上是平等的、统一的,不同的事物只是它们自己,只以自己为“是”【知识点】秦汉之际的“黄老”思潮,所以它们都是一个“自我”;不同事物的自给自足是不同的,不同事物的自给自足不同,使它们形成了某种外在的关系。在郭翔看来,正是这种
外在的关系使原本“为自己”的各种事物之间产生了某种互助,而这种互助造就了整个宇宙的和谐。
郭襄的这种解释,带有一定的玄妙色彩。郭襄用“性别划分”的概念来确认社会上君臣上下级差别的合理性。同时,他也表明,在他的哲学中,老庄社会已经解体了。批评削弱了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代人特有的对“名教”的强烈抵制。
五、早期道家的神仙思想与丹道论
(一)道教起源与早期道教诸神
1.上古神仙传说与炼金术士求仙
道教以信神为基本宗教信仰,信神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与道教息息相关。随着神仙传说的日益盛行,求仙、访道的活动也层出不穷。先秦两汉时期,主要由炼丹师传播的不朽思想和炼丹术被史家称为方仙道。
2.道教作为宗教团体的创立
方仙道不是一个有组织的宗教团体和活动。道教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宗教团体,是东汉末年创立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太平路”是巨鹿(今河北凭祥西南)张角兄弟所创。其基本思想源于当时社会广为流传的《太平天经》。
“五斗米道”由张玲在四川和陕西创立。他以老子为族长,尊他为太上老君。因规定凡人须取五桶米,故称“五桶米”。
张玲开创的“稻谷五道”也发展迅速,在信众达数万户的地方,设立了“祭酒”,负责当地的宗教和社会事务。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禄先后承继。到了汉献帝时期,宗教团体的组织更加强大。张璐在汉中践行政教合一制度近30年。他在御直“设义饭”(不收饭钱)和“设义舍”(不收住宿费),方便人们出入,颇受民间欢迎。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北攻汉中,张鲁投降曹操,全家定居于今江西一带。“五斗米道”流传于江南,被许多上层人士信奉宗教之名。称为“天师道”。南北朝时期,“天师道”传播到北方,进而发展成为道家的主流道家学派。
3.早期道家经典与道家哲学
道教的神仙信仰,其理论建构和理论基础,不是鬼神崇拜,也不是道教原有的价值观和信仰,而是起源于先秦时期、以生命为终极源泉的宇宙论。在汉代和汉代广为流行。
道家的神仙观念,是从气的灵化开始的,气是宇宙生化的源泉。道家与汉儒的区别在于,汉儒只满足于通过宇宙生化来确认现存世界的政治人文秩序,而道教的神灵则力求揭开宇宙生化的奥秘,窃取“天机”。 ”生化才能得到它。生命的恢复和永恒。
道家以宇宙论为基础构建古典自然哲学和认知科学,可见于早期道家经典,如《老子和上公注》、《太平经》、《周易神通启》、《老子象二注》等文献。
道教哲学的主要内容无疑是道教对神灵的追求,为其信仰神明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生命的敬畏,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独特特征。长寿的基础是人是宇宙的产物,人与宇宙是一体的。当道家试图将“变化”用于实验时,道家无疑引领或促成了中国古典自然科学(包括医学、药学、化学等)。在道家学者看来,炼丹需要与思善除恶的努力相结合。这使得道家不仅重视物质生活,也重视精神修养。
(二)魏晋南北朝道教传播与葛洪炼丹术
1.道教的广泛传播与道教血统的形成
晋晋之际,东南道教受到了上层社会的高度重视,著名的道教炼丹师、道士葛洪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葛洪(公元283-363年),自名抱朴子。
进入南北朝,南道经在著名道士陆修静的努力下,进行了多次改革。陆修静统一了上清派、天师道等道教的斋戒制度,对香、祭、请、礼等都有明确规定。仪式的内容和形式也对道教的等级制度提出了完整的规划,晋升制度、服饰封号等。陆修静改革后,南天师道的特点是重斋戒。
后在鲁修经,南朝另一位杰出的道家学者陶弘景,以商清经、折中道家和儒佛思想为基础,对气、导、丹、药物。改进后,建立了较为系统完善的神明信仰体系,初步确立了“三清”敬神框架。同时,他还在茅山开设道馆,招收徒弟,以茅山为基础建立茅山派。
北朝道教改革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道士寇千之(365-448)。
寇谦之改革道教的主要措施是“除三伪法、米税、男女和睦之术”,使道教“专礼礼行”。. 他还借用佛教理论推动六界轮回,模仿佛教仪式,重视戒律。寇谦之变法后,北天师道称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一度成为北魏国教。
随着道教的广泛传播和上层士大夫的不断参与,道教经典不断编撰,形成了三皇、上清、灵宝三大经典。
2.葛洪元气论与围炼术
两晋南北朝时期,对道家理论进步贡献最大的学者之一,无疑是葛洪。葛洪的炼丹学说主要见于他的《抱朴子内章》一书。
葛洪认为,从天地万物到万物,都是由一气转化而成。王冲强调万物转化后的确定性和不变性,走向命定论是必然的;而葛宏则认为,万物皆由一气转化而成,生化转化是宇宙的基本特征。葛红印看重事物的可变性,但更关心通过人的努力带来改变的可行性。由于宇宙在变化,因此必须出现许多非常规的事物。形式变化的非传统性质适应了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努力。
人是一气化的,人的生死变化【知识点】秦汉之际的“黄老”思潮,必然直接取决于气的强弱及其变化。葛洪发展处有一套新旧补气理论。但在葛洪看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保持与生俱来的活力。所以,葛洪子也比较关心如何炼制丹药,让生命不灭。这也与《周易灿通启》的目的相同。不同的是,《陈通奇》的炼丹取自《易经》的数学,有更强烈的猜想元素;由猜测引起的词的晦涩可以容纳更灵活的解释
内丹的思想资源。葛洪的炼丹学说与当时医学所提供的经验和炼金术士的实验密切相关。葛洪从五谷可以使人长寿,而丹药可以延年益寿。据推测道家哲学逻辑起点,服用仙人金丹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由此,葛洪确定了不死之道是可以实现的。因葛洪的炼丹学说强调“外求自立”,故称为围炼,被视为道教围炼学说的主要奠基人。
整理自:《中国哲学新史》,冯大文,郭启勇,2021,人民出版社。
随便看看
- 2023-12-06讲文化安全就不能不讲社会思潮
- 2023-11-07道教服饰色彩及其文化彰显
- 2024-01-17道教的“道”不但吸收了道家“德”
- 2023-07-23道教文化的现实意义:21世纪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
- 2023-05-28徐才金原载于龙虎山道教编辑熊罗同第一章道教的渊源
- 2023-04-25中国历史上十大道教名人,庄子是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 2023-04-18儒家是一个哲学,而是基于不同文化属性上的独立解释和创造
- 2023-04-14道行☯天下:道家与道教的人生哲学人生的最大遗憾是人不能无死
- 2023-04-13结语: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 2023-04-08本期观察版刊发:当代新儒学思潮的发展脉络与思想贡献
- 2023-03-29道教的法术、风水、医术、占卜、外丹的修炼
- 2023-03-28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 2023-03-26中国道教文化包含三个方面:道家思想、道教教义及道教组织形式
- 2023-03-19皇甫喵:南北朝时期道教和佛教的渊源和实践表现
- 2023-03-06论侯外庐先生对道教思想史研究的贡献朱韬摘要
- 2023-02-16内容提要道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产动漫的优秀元素相融合
- 2023-02-09论道教文化旅游,本文主要内容为文化论文
- 2022-11-29温亦欢道教发展的起源与起源(一)
- 2022-08-162016年六安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梳理归纳(二)
- 2024-08-12婚姻大事需谨慎,庚帖交换看八字,如何分析是否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