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庄子思想的书:是非善恶

(每日一题)庄子思想的书:是非善恶

(每日一题)庄子思想的书:是非善恶

简介

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德育思想的总称。

(每日一题)庄子思想的书:是非善恶

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生卒年代不详。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主要著作有《老子》(亦称《道德经》)。老子的学说以“道”为中心。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法的因素,看到了事物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曾做过宋国管漆园的小吏,相传楚威王召他为相,被他拒绝,后来过隐居生活,“终身不仕”。但跟当时的统治者还保持着一定的关系,与魏相惠施为友。记述庄子思想的书是《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一。全书分内篇、外篇、杂篇,现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思想源本于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的最基本的属性是生长万物,而不主宰它们,任其自然。从这一点出发,庄子提出一套消极处世的人生观,主张修身养性,而不计得失,不争货利、功名。认为是非善恶本是一回事,人生在世对是非善恶不必认真地去分辨,过分认真便是庸人自扰。

(每日一题)庄子思想的书:是非善恶

在德育的目的上,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培养“上士”,或“隐君子”。他们一方面具有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又不愿做官。这些“避世”之士,多半来自没落贵族,政治斗争失败以后,讲明哲保身,隐于乡野。老子就是一个“隐君子”。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能体会自然之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回到自然中去,也就是回到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中去,过着“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道德经提出了什么的主张是道家的基本思想道德经提出了什么的主张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的生活。所以道家的培养目标是“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的人,这样的人具有原始社会的淳朴道德:“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这样的人能让老百姓归真返朴,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中去。在德育的内容上,道家不主张读书,因此没有书本教材,而以自然之道即“天道”为教育内容,要求人们完全听凭自然,主张“自然”“无为”,重视贵“无”,知“常”、守“柔”,并把这些当作教育内容。他们反对仁义孝悌,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每日一题)庄子思想的书:是非善恶,有忠臣”(《老子》第十八章)反对知识文化,要求“不以智治国”强调“绝学无忧”。反对礼乐,“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五音令人耳聋”。反对一切技能技巧,主张“绝巧弃利”。也反对法律,说“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每日一题)庄子思想的书:是非善恶

他们否定传统文化(每日一题)庄子思想的书:是非善恶,否定一切文明的价值。道家的人性论是一种自然人性论。人性即自然,“无知无欲”,无识无情,一切听凭自然的安排,象自然一样,对于一切人事现象,如是非、善恶等,不产生爱憎好恶之情,做到“有人之形道德经提出了什么的主张是道家的基本思想,无人之情”(《庄子·德充符》),和自然浑然一体,不加上任何人为的东西。认为一切人为的东西都是错误的,教育是最大的人为,所以教育是最大的错误。教育是破坏自然的,教育是违背人性的,一切智慧和道德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教育的作用只能加速对人性的背叛,加重社会的纷争。彻底取消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但是老庄作为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在思想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

拓展资料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