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身与儒家修身有相交之处,但侧重点不同
致虚守静是《道德经》修养论的基本观念,也是调养自我内心,使之与道合一的主要方法。应该说,“虚”“静”二字,不仅是养心法门,同时也是道家境界所指。《道德经》以“致虚极,守静笃”来养心炼心,这在庄子和嵇康那里也得到充分体现。这类修养思想与《道德经》“致虚守静”之传统是一脉相传、一以贯之的。
佛家舍得的哲学 (李向东)舍不得,小舍小得大得!
因为以舍为得,从舍中得,才是人生的最大智慧,看看自然界处处皆有舍与得的智慧。
道家修身与儒家修身有相交之处,但侧重点不同
道家修身与儒家修身有相交之处,但二者侧重点不同。事实上,道家修身思想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其养生思想也蕴含着丰富的修身哲学。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往往极为强调对于心性的修养,无论是道家主张的心斋坐忘,还是儒家提倡的修身养性,亦或是佛教鼓吹的静心禅定,都是从“心”上去做功夫,这种思潮在宋明时期达到高峰,心性论自此之后成为中...
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
道家针对世俗之人的这种“物重于身”的错误理念,在财利与权势的迷宫中,破天荒地发现了人的“生命”价值,提出了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身重于物”的价值理念。西方哲学家探讨幸福的问题时,往往要追问一个善好生活方式的问题,只有按善好的方式生活才能获得幸福。人们常常依据道家的人生哲学,主张淡化名利意识,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