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言无误失,心常欢喜!(建议收藏)
佛家所求的是智慧,彻底明了通达宇宙人生真相但是我们往往不懂得佛的意思,不明了佛教导我们方法的所以然,於是有意无意当中,我们的思想言行跟佛所教的恰恰相反,这是我们不能证果,不能入门的真正原因。所以佛家求的没有别的,佛家所求的是智慧,彻底明了通达宇宙人生真相。真正通达的人、明了的人,在佛教里面称之为佛陀,称之为菩萨,在其他...
开派祖师——玄奘关于本宗之《唯识三十颂》
智周作《成唯识论演秘》,发扬《成唯识论述记》之幽旨,并注解其难义。此外,《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成唯识论了义灯》《成唯识论演秘》,明代,智旭制成《唯识论心要》,明昱作《成唯识论俗诠》,通润作《成唯识论集解》,广承作《成唯识论音义》等。日本法相宗为奈良时期(710~794)、平安时期(794~1192)最有势力之宗派之一。
佛家从不向信众标榜成佛之法,即非菩萨
这绝不是作者的疏忽,如果把管理真经理解为成功的模式——佛家称之为“相”,佛家不会提供现成的答案。佛家从不向信众标榜成佛之法,而这恰是一道真经:成功妙在“离一切相”。这并不是在否定佛法的存在,而是在告诉人们,要想“甘露灌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坚持若干项修炼。
藏传佛教中的五加行,金洲大师的六加
除了一些研读《俱舍论》、《唯识论》者会了解到五道中的加行道外,一般念经念佛、少研教理的汉传佛教徒,甚至连加行这个词都会觉得十分陌生。些藏传佛教徒也只是知道加行中的大礼拜等五加行。被大多藏传佛教徒谈论最多的可能就是这个加行了。依据佛教传统,入座修持佛法分三个阶段,即加行、正行和结行。《现观》是诠释三藏核心教法《般若经》隐...
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那么,《心经》的开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仅这几个字,就包含着无上智慧,“般若”就是指无上的大智慧,“波罗蜜多”是“度”,就是说通过般若大智慧度到彼岸去。所以《心经》就是一部讲诸佛如来以一个什么样的智慧心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经典。诸佛如来皆明了这个成佛的心路历程,...
为佛教净土宗终极救赎的精神家园-圆霖法师
我们再回到圆霖法师的弥勒净土世界,“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其笔下的弥勒菩萨,喜笑颜开,见者欢喜。从圆霖法师习佛经历,净土法门是其根本。由此可知,弥勒净土信仰是圆霖法师毕身事佛的因缘果应,也是度化众生的法门之一。
(每日一题)佛教思想和谐社会前提内涵与实质
佛教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探析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步进行,而佛教思想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佛教慈悲思想是构建和会的实质。佛教的明心见性思想,其要旨是构造内心世界的宁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佛教的普度众生思想,其要旨是实现大慈大悲的奉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佛教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探析...
佛心慧语的唯美句子佛语录录
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法门微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出大迦叶。一七、善用心就是用大智慧感悟生活;善待一切就是用大慈悲奉献生命。四二、【佛教经典语录】最好的学习和实践方法是与自己的心交谈,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四六、不可寄佛偷生,要发心普度众生;俗情宜平淡,应将身心安住在慈悲.三九、【天天禅语】志工是一个以...
每天佛心慧语,不取其照,得本无得
每天佛心慧语1《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卷一RzF句子屋每天佛心慧语26、【佛说人间八苦很经典的禅机哲语】人生第二苦——老苦。15、【佛心禅语】所谓“烦恼即菩提”,此话怎讲?每天佛心慧语3每天佛心慧语4《佛说八大人觉经》RzF句子屋3、【佛心禅语】人的一生,很难保证永远相安无事。(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RzF句子...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
《心经》就是讲的大智慧。这就是佛家讲的大智慧的含义。只有菩萨以大智慧深观自在,自证证人,才能够获得《心经》所说的大智慧,到达彼岸。《心经》还告诉我们,有了大智慧,破除了一切执著,能够到彼岸,就得大自在。《心经》的第一句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可以理解为一位具体的菩萨的名号,也可以理解为所有修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