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求仁是一个能动、主动的过程
就刚毅来讲,先秦儒家刚毅的培养,其逻辑起点虽是个人,注重个人能动性的发挥,但却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刚强坚毅为最终落脚点。从个体刚毅扩展到社会刚毅,体现的正是先秦儒家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其实,这种社会本位思想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是一以贯之的。先秦儒家刚毅伦理思想也遵循这一内圣外王性的基本理路,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炼就刚毅品格的...
道教崇尚“仙道贵生”,人的现世生命价值
虽然都是一种有关于生命的哲学,但道教与佛教的生命观在对生命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具体的修习方法上有很大不同:可见,道教的生命观表现出重现世的思想特色,讲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而佛教在重视现世修行的同时,更重视来世来生,而活着是为了更好地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