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黄老之术与道家思想的启示
西汉初年,历代皇室推崇“黄老之术”,以“无为而治”为治国策略。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西汉初年是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相比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西汉统治阶级的需要,更好的为“政治”服务。而这些多方面的作为,再用黄老之术的“无为而治”已然过时,他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来作为治国方略,为其政治服务...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要独尊儒术?汉武帝对黄老之学颇有研究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学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为什么要独尊儒术呢?这时,有人给汉武帝推荐了当时声望极高的儒学大师董仲舒。他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一些思想杂糅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
罢黜百家,独尊,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指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统治时期把其他学派的思想体系打压或排斥。他采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只承认儒家思想是国家的官方思想,在这种条件下,其他的学派没有存在的必要。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思想被更加深入的实施。总之,“罢黜百家...
儒家文化借宿:中国制度构成不可思议的奇迹!
这体现了儒家实践哲学、实际主义的特征。但这也不仅仅为儒家独有,因为无论墨家、道家、法家都在表达为人的哲学思想的同时,提倡一种国家制度的理念,这是中国当时思想界共有的一种态度——精英需要为国为民(称其为君也好圣也罢,有道、德者,可治人)。并且,儒家发展阶段也同法家一样尤为强调入世政治。不过相比法家,儒家的思想理念和制度模...
读《〈春秋〉与“汉道”》陈侃理
现代中国史学建立以来,政治史一直没有成为两汉史研究的重心。本书的线,是两种政治思想互动下的“汉代的政治变迁”。如果要更明确地归纳本书的视角,我倾向于将之称为“带着思想史的意识看政治”,或者说“思想史视角下的政治史”。不仅政治史领域因此拓展出很大的研究空间,关于两汉礼仪制度、思想文化、社会经济的研究也都能从本书提供的政治...
儒道释在北朝少数民族的影响和作用
儒道释在北朝少数民族的影响和作用。北朝思想领域的矛盾斗争。因此北方少数民族更倾向于接受中原文化,这就出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碰撞的过程,加速了思想融合,也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北周武帝崇信儒家思想,置于崇高地位,次为道家,后为佛家。也推动了佛教本土化和南向传播、加快道教的自身改善和发展。
西汉武帝时期的文化建设,在今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西汉武帝时期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是儒家思想获得了正统的地位,即“崇儒更化”,后世史家或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天人三策》,是西汉文化建设的经典文献:《春秋》大一统,不仅是政治上的一统,也是思想文化上的一统,即以儒家的思想文化及其核心的价值观念为正统。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等儒者的建议,积极地展开了“崇儒更化”的文化建...
(每日一题)董仲舒出生于179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董仲舒作为我国汉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又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呢?儒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了“正统”思想。“三纲五常”思想自董仲舒提出以来,...
钱穆:百家莫先儒墨皆原本是王官与家言之别……
由于儒家继承了王官之学的学术传统,尊官学同时也就是尊儒学,这使得儒学能够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等到董仲舒成功地以调整了的儒学理论占据了汉朝的官方意识形态之后,这次成功的实践以及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并由此带来了世俗功利的种种益处,使得汉儒在学术趋向、人格素养上都显示出全新的特点。概括地说,西汉儒生的两大流派灾异之学与礼仪之学...
汉朝时期,初期主张无为而治,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和唯一地位
汉朝自汉武帝之后,儒学思想处于绝对的独尊地位,废除其他思想,除了儒家,不许有思想流派的存在,此时的儒家思想是已经经过创新改进的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于统治阶级,而且,独尊儒术之后,专制程度和集权的程度确实有所加深。董仲舒的著作适当是儒家文化的体现,在董仲舒的著作中,皇权被神化,原本就已经至高无上的皇权又被进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