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黄老之术与道家思想的启示
(国学文化)黄老之术与道家思想的启示
前言
西汉初年,历代皇室推崇“黄老之术”,以“无为而治”为治国策略。
而在实行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多年之后,西汉国力也着实处于上升状态,但仍然面临着外患匈奴侵扰,地方割据,土地兼并等问题。
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时,除了继续推行着养生息民政策,还颁布了“推恩令”,想以法制来推动中央集权,而此过程的实施却并非如此简单。
思想缘起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
在我们的固有的思维里,普遍认为道家思想都是形而上的,玄之又玄的,而又怎么能够治国呢?如果只是停留在形而上的成,对政治无疑作用不大。
“黄老之术”除了强调「道生法」之外,并且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并引申到治国,让当朝君主「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但“黄老之术”的发展,除了秉承道家思想之外,也离不开政治人物的指导。比如窦太后干政数十年,使得景帝、武帝和窦氏族人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崇其术。
对于儒家的思想,是承自于《周礼》,在春秋晚期,孔子才开始创立儒家学派。
此时儒家的主要思想核心是“仁”,教化人们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又主张“克已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孔子孟子画像
而到了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又进化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罢黜百家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西汉初年是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虽说西汉初年实行的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使得经济发展很快,甚至出现了“文景盛世”。但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而在汉武帝即位后,为了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国方略,一种新的思想去为“政治”服务。
而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和“罢黜百家道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对错,独尊儒术”等理论思想在汉武帝看来,更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相比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西汉统治阶级的需要,更好的为“政治”服务。
董仲舒曾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但他认为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因此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鉴于他的思想主张,对当时的汉朝内外局势有利,汉武帝便采纳他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自此道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对错,“罢黜百家(国学文化)黄老之术与道家思想的启示,独尊儒术”的局面已然形成。
独尊儒术
在推行儒家思想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而真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不是靠一两句好听的话道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对错,一副很溜的嘴皮解决的,是在于多方面的原因。
汉朝初立之时,内忧外患,百弊存生。外有匈奴侵扰,不得不采用“和亲”之策(国学文化)黄老之术与道家思想的启示,以求和平;内有诸多异姓王并立,初立之时不得不先分裂土封王,又恐诸王坐大。虽等到政权稳固,但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的誓言。饶是如此,汉景帝在位之时,仍是出现了“七国之乱”。
汉武大帝
汉武帝即位后,政权不在握,而在已干政数十年的窦太后手中。在窦太后死后,汉武帝大权在握,汉朝多年积累的国力,比让他一展雄才大略。他内多兴作,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外勤用兵,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又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商路。而这些多方面的作为,再用黄老之术的“无为而治”已然过时,他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来作为治国方略,为其政治服务。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已然林立翘楚,虽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低潮,但仍未荒废。
《史记·儒林列传》中有记载:
「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
儒家书籍
经过秦末汉初的战乱年代,儒学已经重新发展起来,到了武帝时期,已是名家辈出,如董仲舒。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从孔子的“仁爱”到孟字的“仁政”,这一思想的转变,也与汉武帝所寻求的政治思想契合,也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孟子像
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家思想来巩固政权、君权。对广大百姓采用“怀柔”,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而对朝廷大臣又施以“威压”,用严酷的刑法来约束。
结语
儒家思想不仅对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产生影响,而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很深。
参考资料:
《汉书·武帝纪》
《史记·儒林列传》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道德经》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东方逻辑思想的两大源泉及特质研究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