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bS)理念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bS)理念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是在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遭受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背景下提出的理念,致力于应对如气候变化、灾害频繁、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粮食和水安全等国家乃至全球层面关于人类福祉的挑战,近十年来在国际上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NbS理念对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将人和自然对立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倡向自然学习,受自然启发,重视自然生态系统及其对人类的福祉,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利用自然过程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被置于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继承与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从思想渊源、哲学基础、主题主线、主要内容、理论地位、现实价值方面,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为天地之心”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统一的“三才”思想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bS)理念,道家提出的天大、地大、道大、人大四者相统一的“四大”思想,要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都体现了生态理念。与此一脉相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NbS谋求人与生态系统的互惠,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完全一致。目前,NbS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质上是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的内容相契合的,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回归。学习与借鉴NbS的国际经验,能够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和成效。

生态文明思想、传统生态文化

和NbS在“三生空间”中的应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相互关联,具有共生融合和制约效应。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为生活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是实现生活空间宜居和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经济保障支持。

取之有度、可持续管理的生产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认同古人“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儒家的生态智慧与美好家园建设,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如果竭泽而渔,最后必然是无鱼可捕,因此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他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在谈到东北黑土保护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秸秆还田覆盖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起到防风蚀水蚀和保墒等作用,这种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这一思路,本身就是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理念。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以及政府管理中,也渗透着基于自然的保护理念。如: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道家提出,“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又如:元代,“禁民弹射飞鸟”;明代,禁止过度杀生、砍伐等。二十四节气中“顺天时以事农”的核心思想包含着朴素的尊重自然的智慧:基于长期观察发现气象变化的规律,确定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节点,顺应天时以科学安排农事活动。这是农业文明下的民间创造,至今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NbS倡导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产空间的每一种经济活动都可以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可持续管理。NbS还通过保护植物资源免受病虫害、森林景观恢复方法、秸秆还田覆盖等保护性耕种、碳农业、智慧农业等可持续管理方法,共同解决水和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满足短期利益,更着眼于长远的利益,通过多重利用实现其可持续性和多功能性。联合国粮食和土地利用联盟(Food and Land Use )的研究表明,可持续的耕地利用和安全健康的农业蓬勃兴起,将在2030年之前提供超过30%的气候变化应对和适应方法,且具备良好的成本效益。农业空间的可持续管理,需要贯彻NbS理念,应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中,通过增强农业景观多样性,预留田间生境、进行保护性耕作、土壤肥力改良、农田基础设施生态化改造等措施,转变作物品种单一、种植模式单一、生产模式单一的发展和过度追求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化石”农业发展模式,达到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的生活空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建设以自然为主的生活空间的理念。如: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城市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不要打破自然系统;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等。中国古代文化里对自然为美的思想也体现得很多。如: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都是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写照。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设计中也体现了基于自然的城市雨洪管理这一思想。如北京北海团城的古代建筑,以地势高低形成雨水自流动力,以青砖涵洞为水流下渗预留通道,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作树木灌溉,横纵交织的排水系统将渗排和灌溉功能结合,蕴含着科学的民间生态智慧,可谓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NbS也强调,城市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要将城市融入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格局,借助山形、水势,向自然学习,利用风道、采光、雨水,建设海绵城市,实现城市低碳减排、防灾减灾。在城市层面,NbS项目能够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改善居民福祉。如:建设城市绿地和中央花园,不仅为居民提供必要的自然景观,也可在生物栖息地之间搭建廊道,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在调节城市内涝的同时,其调节雨水建造的“水公园”以及地下蓄水层等设施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多栖息地。目前,针对生活空间的优化,需要围绕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市雨洪管理、提升气候适应能力、保障物种迁移扩散等生态保护修复需求,通过保护和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建设混合型基础设施、优化生态廊道、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等手段,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生态空间网络格局,提升城市自然复原力,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促进城市提供有效的气候调节、洪水调蓄、海岸防护、休闲游憩等生态服务,实现城市空间复合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以可持续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气候变化等诸多风险与挑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空间。“两山理念”是生态空间保护修复的重要指引。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他还强调,决不能为一时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把应该保护的地方都保护起来,做到应保尽保,让当代人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天蓝地绿水净、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自然遗产。他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十分必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体现的这种整体、系统治理的要求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一脉相承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如:道教文献《太平经》中就提出,自然是由天、地、万物、人和神所构成的有机整体;《黄帝内经》提出,人体内的五行之气有其固有的秩序和制约平衡关系,五行秩序混乱,平衡关系被打破,机体就会处于一种不正常状态。保护自然的思想也以宗教、戒律或乡规民约等多种形式蕴含于少数民族文化之中。如:西藏、云南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将一些山林奉为神山、神林儒家的生态智慧与美好家园建设,禁止人们随意进出或砍伐;藏族牧民主张平等对待任何一种动物,许多野生动物被视为崇敬或禁忌的对象,与人类相互依存;蒙古族为了避免草原沙化,在草地上生火做饭前会先揭开草皮,待烧饭完毕后,再将草皮还原。NbS强调生态空间应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升区域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强化物种栖息地、物种和基因多样性的保护修复,构建具有气候韧性的生态保护网络,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NbS的保护修复措施可划分为三大类型:①对于生态系统状态良好的区域,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消除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状态;②对于轻度受损的生态系统,应对其进行恢复或调整,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增强其稳定性与恢复力;③对于重度受损的生态系统,应采取生态重建等强烈干预措施。上述方法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强调的“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bS)理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要求十分契合。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bS)理念

NbS的应用

是我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回归

始于先秦的“天人合一”生态思想绵延几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先秦时期敬畏与尊崇自然,儒家的“天人合一”理念形成,道家对“道”的阐述中体现了人要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儒家的生态智慧与美好家园建设,逐步确立了“天人和谐”的理想状态,是对自然和人关系的思辨传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思想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深入发展了人与自然的价值体系以及人和自然的哲学关系,其提出的一系列自然观、实践观、生产观、治理观等是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bS)理念

在解决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时,NbS发现其中人类过度干预自然的问题本质,强调基于自然的力量解决一系列社会挑战,并兼顾人类福祉,为健康、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多种共同利益。应用NbS有利于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NbS倡导在利用自然过程中学习自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成为落实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方法和工具。NbS所倡导的理念与我国传统生态智慧以及推动人类可持续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高度一致。NbS在中国的应用,一定意义上是传统生态文化的回归。

在NbS日益受到国际组织及欧美国家重视的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治理理念、目标、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都可以与NbS互为借鉴。同时,有关理论方法研究、生态学知识融入、国际影响力等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建立NbS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途径,在NbS实践中不断传承传统生态文化,发扬中国智慧,发现NbS与中国实践结合的闪光点,宣传并扩大中国在NbS中的实践作用,很有必要。其着力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深化理论研究,进一步挖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NbS科学内涵的关系。梳理传统生态文明的发展脉络,如儒释道宗教哲学、文学著作等的NbS理念,探索生态文明思想在传统生态文化和在NbS实践的突破和发展。

第二,借鉴NbS相关标准,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的标准体系。结合中国国情和区域特色,将NbS标准进行本土化研究和实践,提出中国特色的NbS路径,并将其上升为标准。

第三,建立与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NbS案例库。对相关理念开展宣传,重点宣传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如挖掘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传统智慧的NbS案例,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民族传统保护等,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第四,挖掘NbS“伞型家族”中多种生态系统的方法、工具和实用技术。构建生态优先和全生命周期的工程生态化管理及现代生态治理技术体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全文详见《中国土地》2021年第6期)

(作者均供职于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bS)理念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bS)理念

《中国土地》杂志

《中国土地》是一份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来稿邮箱

图片库邮箱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