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而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
“五十而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
“五十而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
或曰,“天命”,就是“人的命,天注定”。
这种理解,大概不合孔子本意。他不至于这么悲观,会对学生说,我五十岁的时候,终于彻悟了一个道理:个人再如何努力,也拗不过“天命”。
孔子是老师,《论语》是学生们记录下来的尊师的语录。从这段话的完整意思看,孔子是在向弟子们讲授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思想成熟经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五十而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不逾矩。”
仔细体会,应能感受到孔老师对弟子的拳拳之心。
孔老师说:本师十五岁入“大学”立志学习(注:非现代意义的“大学”,而是古代贵族必入的“小学”和“大学”);三十岁实现了“有以自立”的基础;四十岁的时候,思想达到成熟,不再有更多疑惑;五十岁的时候,又进一步理解了“天道赋予事物的原因和根据”,达到了认知的极点;六十岁的时候,……。限于篇幅,后面不再赘述。
对“天命”的这种定义,依据的,是宋儒朱熹的解读。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学最擅传承。
第一,这与孔子常年坚持办学分不开,所谓“弟子三千“五十而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贤人七十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学生,且连绵不绝。
第二,与孔子的教育方法有关,《论语》中即不乏因人施教、诲人不倦的内容,这也是儒学胜于其他诸子学派之处。
汉代,《论语》开始受到儒门弟子高度重视。再至宋代,又再形成新的高潮。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出现了一批儒学新作,包括朱熹穷四十余年时间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中说——
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予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儒家思想说一千道一万,而不惑又不足言矣。
他说,“天命”就是“天道”漫彻于所有事物的本质,使“事物”所以成其为那个样子的根本原因。掌握了这一点,就达到了“极至”和“精髓”,这是用“四十而不惑”的“不惑”不足以表达的。
不能不说,朱熹的解释十分精道。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文明,皆起源于“观象授时”的古天文学,这是由中国始于距今一万面前的“农业革命”的巨大客观需求决定的
《易·贲·彖》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些文字,或出于孔子或出于其弟子,是对中国文化与文明形成根源的最精辟概括儒家思想说一千道一万,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精彩表述。
的确,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说,都尊崇“天道”。
道家,认为“天道”是自然“无为无不为”的规律,体现在具体事物上,成为“德”。
在关于“天道”的认知上,儒家与道家一致,只是更强调“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过程。
“天命”,是由“天道”派生的概念,包含三个“义项”——
第一,天之“意志”。
《论语·季氏》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第二,自然之“规律”。
《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亦为儒们巨擘。
第三,天生之“秉性”。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儒家思想说一千道一万,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孔子前述“天命”,是这三个“义项”的哪一个呢?
或许皆包含之。
不能说孔子不信神。子曰:“祭神如神在”。在那个时代,这再正常不过。
但绝不能轻率认为,孔子不把“天命”看作是不可违拗之自然规律。
而“天命之谓性”的思想,恰好可与他的教育思想以及朱熹的解读相印证了——“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岂不就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实践过程?
程颐在这段话下作注,说孔子“生而知之”,其崇敬之心可以理解,其实倒是与孔老师自己讲的这个自己思想成熟的发展过程不相吻合了。
程子的解读,远不如朱熹。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