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与儒学——张祥龙先生《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新书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
“现象学与儒学——张祥龙先生《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新书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
2019年11月23日至24日,“现象学与儒学——张祥龙先生《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新书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哲学系锡昌堂515会议室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商务印书馆、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协办“现象学与儒学——张祥龙先生《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新书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澳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等院校学者与会发言,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大会在11月23日上午正式开始,师友齐聚一堂“现象学与儒学——张祥龙先生《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新书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氛围和谐而活跃。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朱刚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伟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系主任陈建洪教授、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总经理丁波先生先后致辞发言,表达了对与会学者的欢迎、阐述了会议的主题与愿景。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张祥龙先生的新作《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开展讨论,探讨现象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经由现象学而展开的新可能。
开幕式最后,在一个简短而郑重的仪式上,张祥龙先生向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馆捐赠了《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的手稿。
开幕式后的主题报告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的陈少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丁耘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的陈立胜教授任报告人。丁耘教授作了题为《“儒瑜珈”与“赤子之心”:张祥龙先生之后现象学的心学论述》的主题报告。报告回顾了张祥龙先生的思想之路,指出了《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的贡献与可能的争议,并探讨了“儒瑜伽”的设想与方法。这场报告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吴飞教授担任点评人。第二场中,陈立胜教授作了题为《儒家修身之道的历程及其现代命运》的主题报告,报告将儒家的修身传统分为四个不同的时代,即春秋战国之际形成的以“君子”为目标的时代、唐宋变革之际形成的以“成圣”为目标的时代、清初民国之际形成的以“新君子”与“新圣人”为目标的时代,以及现今在“人机之辨”成为问题的条件下修身是否有其必要的时代。这场报告由张祥龙教授担任点评人。
短暂茶歇后,会议的第一场由澳门大学的王庆节教授担任主持人暨评论人,旅美学者杨效斯教授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任报告人。杨效斯教授在题为《乐教与“痛幸之辨”——读祥龙兄儒家史论的两点感想》的报告中,赞同张祥龙先生对乐教核心性的强调,并认为它作为先秦儒家文教的核心,在本性上别于汉时大兴的书面化教化原始儒家哲学,并在秦政究竟是儒家之痛还是儒家之幸的问题上与张祥龙先生商榷。接下来,吴飞教授作了题为《“阴阳不测之谓神”——略论先秦的天神信仰与命运观》的报告,讨论了“神”的宗教义与人文义之间的关系、“神”的字义、作为崇拜对象的“神”、天命观与卜筮等问题。
第二场会议在当日下午召开,由陈立胜教授主持暨评论,中山大学哲学系的方向红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黄启祥教授和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张伟教授报告发言。方向红教授在题为《折返的给予是否可能?——论张祥龙与马里翁关于孝的争论》的报告中,回顾了张祥龙先生与法国现象学家马里翁的座谈,讨论并反思了他们在包含了给予性的父子关系中是否可能有“折返”与“回报”这个问题上的争论。黄启祥教授的报告题为《孟子的性善论论证》,在其中,他讨论了张祥龙先生在《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到荀子》中关于孟子性善论论证的分析以及可能受到的挑战。接下来,张伟教授作了题为《观圣贤气象——一项心性现象学的思考》的报告,报告首先梳理了古代中国不同的人格类型及其气象,接着用现象学的方法讨论了圣贤的内涵及其气象的现象学含义。
接下来,就张祥龙先生的新著,各位老师举行了“圆桌论坛”。在张伟教授的主持下,参会学者以“从《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看中国哲学的新可能”为题,各抒己见,交流心得。张祥龙教授、王庆节教授、杨效斯教授、陈立胜教授、丁耘教授、吴飞教授、吴增定教授、王俊教授、方向红教授、何光顺教授、李章印教授、朱刚教授等引言人先后发言,就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融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第三场会议在11月24日上午举行。本场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蔡文菁教授担任主持人暨评论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增定教授、浙江大学哲学系王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祁伟博士生报告发言。吴增定教授的报告题为《先验现象学与主体性形而上学——一个关于尼采、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比较研究》。在报告中,吴增定教授讨论了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根本分歧、海德格尔视角下的尼采哲学与胡塞尔哲学作为主体性哲学的相同本质,以及它们为何能被一同看作“颠倒的柏拉图主义”。王俊教授的报告题为《从作为普遍哲学的现象学到汉语现象学》,讨论了作为普遍哲学的现象学对生活世界与多元性的肯认,以及循这个理路而入的汉语现象学的成就与对未来的展望。祁伟博士生在题为《经验的代际传承与第二自然》的报告中讨论了张祥龙先生对“学”的存在论解释,阐发了“学”的时间性,认为家庭和代际之间传承的原发性知识所依赖的“慈孝时间”可以被称作第二自然。
接下来的第四场会议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蔡祥元教授主持暨评论原始儒家哲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李旭研究员、南开大学哲学院郑辟瑞教授、浙江大学哲学系的冯潇屹博士生报告发言。李旭研究员在题为《江汉秋阳的“之间”道体:论曾子与孔子之间“思想身体”的承传》的报告中讨论了张祥龙先生在《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中讲论的曾子对于孔子的“思想身体”、“江汉秋阳”的真切感受与孔子和曾子之间传承关系的身体性特征,进而分析了这种“思想身体”所具有的道体意蕴。郑辟瑞教授在题为《“知行合一”的“概念论”解读》的报告中引入塞尔、麦克道威尔等西方哲学家对“行动中的意向之内容”的讨论,为融贯地解释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中“知行”与“合一”的关系给出了新视角。冯潇屹博士生在《“良知”与“本体”——自身意识的价值维度》的报告中,通过分析价值事物的构造、自身意识的道德维度,以现象学的方法阐释了为何阳明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学说是一以贯之的。
第五场会议在下午召开,主持人暨评论人是《世界哲学》编辑毛竹博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李章印教授、蔡祥元教授与张赛赛博士先后报告发言。李章印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对“天”的生存论字源学考察》的报告,其中通过字源学考察追溯了“天”的生存论含义,揭示了“天”显示万物的空间性与时间性,考察了“天”的生存论意义的演变,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作为庇护人的生存空间的天与开辟并守护着生存空间的人之间的这种天人关系。蔡祥元在《感通与一体感——舍勒视域下的儒家万物一体观》中分析比较了中国哲学中的万物一体之感通与舍勒在《同情的本质与形式》中提到的一体感现象,认为儒家传统中的万物一体并不会直接沦为某种低级情感和原始思维,相较于舍勒论述的“原始一体感”,儒家谈论的更多是一种从原始关联中“再造”出来的“再生一体感”。张赛赛博士在《中庸之道如何可能——首章的现象学解读》中以现象学的方式阐释了“中庸”思想原始儒家哲学,表明“中庸”的根据在于人性的“世代生成”所构成的“世代时间”与世代关系中包含的空间性。
第六场会议由李旭研究员担任主持人与评论人,科幻作家李俊先生、云南大学哲学系的王志宏副教授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朱刚教授报告发言。李俊先生在题为《道的现象学阐释引论》的报告中提出,中国哲学中的关键字“道”的原始意义并非“道路”,而是“引导”,对于“引导”的崇敬与重视来自于巫觋传统。通过对“道”的宗教向度的揭示与现象学分析,李俊先生探讨了中国哲学思想在开端处所洞察到的人与世界沟通的体验以及这个开端本身的意义。接下来,王志宏副教授作了题为《董仲舒思想与儒法国家》的报告,重审了近代以来对董仲舒思想的两种不当定位周易专业网,指出政治儒学作为有着合理性的思想,并不能在肯定现代政治价值时被直接抛弃,进而阐述了张祥龙先生在现象学视野下对董仲舒思想的别开生面的解释。朱刚教授在题为《现象学儒学何以可能?——试论张祥龙先生如何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的报告中,探讨了张祥龙先生在现象学上的独到见解如何令现象学儒学得以可能、现象学儒学的基本思想、以及现象学儒学对儒学与现象学的双重意义。
会议的闭幕式由朱刚教授主持,张祥龙先生作闭幕致辞,张伟教授作闭幕总结。在致辞中,张祥龙教授对会议的主办方和所有与会代表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对此次会议报告与讨论所达到的理论深度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张伟教授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本次大会的意义,并对所有嘉宾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同时也对所有会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谢。经过十数场中西交融、古今汇通的报告,在一系列紧张、热烈、活跃又和乐的思想碰撞后,本次“现象学与儒学——张祥龙先生《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新书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供稿:李文锦)
随便看看
- 2024-05-29北大教授张祥龙:出身理工科家庭,却主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 2024-04-17诚如张祥龙:真正的学术批评总是有益的
- 2024-04-06哲学家的赤子之心——张祥龙老师对哲学的最终理解
- 2023-03-10张祥龙的现象学新进路:让我们检点和反省当代儒学发展
- 2023-02-12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研究
- 2022-07-14我虽非张祥龙所我跟张祥龙老师的缘分(组图)
- 2022-07-06中国哲学专业下属的二级学科属性是什么?(上)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12儒家和孔子的智慧:对我们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启示
- 2024-07-11儒家人生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精髓与人生智慧
- 2024-07-10墨家与儒家在爱人问题上的分歧:爱无差等与爱有差等
- 2024-07-10道家:一种纯粹的政治哲学,以道-法体系统摄儒家德-礼
- 2024-07-04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与发展
- 2024-06-282022 重庆事业单位招聘:儒家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 2024-06-282022 重庆医疗卫生招聘:儒家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及备考要点
- 2024-06-24探索儒、道家社会治理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 2024-06-16中国智慧:生命的智慧与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