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态度
(李向东)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态度
《论语》:求取学问,秉持儒家的两个思想,才是智慧。
在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对于一个人求取学问有着非常明确的一个态度。孔子认为“敏而好学(李向东)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态度,不耻下问”是一个人非常好的学习品德。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不断精进自我的状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能够以合理适度的状态,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这样的人生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追求学问,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个事情。
但是很多人追求学问的态度,其实是错的。当一个人求学的态度错了,那么他求取学问的结果必然是大打折扣的。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如何利用儒学的智慧,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怎么样调整求学的一个态度?
不耻下问
在《论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子贡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谥号为“文”呢?孔子说:“敏而好学,又虚心的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羞耻,所以谥号用文是可以的。”
孔子曾称赞他的学生孔文子思维敏捷,谦虚好学。在孔子看来,当自己有不懂的问题就要向别人请教,不要羞于启齿,否则成就不了自己的大学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最优秀的一个思想观点。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犯这样的一个错误,当自己不懂一个问题的时候,难以做到低头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去请教,觉得那样是有损于面子,让自己特别难堪的一件事情。
其实并非是这样,身居高位非常高傲,自以为永远正确,以为无所不通。透露的其实是一种居高临下,过于高傲的气概,这样的姿态,没有虚心,没有诚恳,不值得让人尊敬。即便是领导,这样一种傲慢的姿态也会让人反感,无法让别人心服口服。
所以孔子就称赞孔文子说他的谥号能够为文,是因为他不耻下问的一个积极的求学态度。
懂得接受新的知识
求取学问的一个过程儒家智慧论文儒家智慧论文,首先就是要吸取大量的知识,然后在生活中不断的历练,不断的改正自我。
先验证这些知识的对错,然后拿对的知识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拿对的知识来修正自我,但是有一些人会排斥知识的吸取。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路有闻,未知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的学生子路听到好的德行,如果没有付诸行动,就害怕听到新的德行。
当一个人学习到一个智慧的时候,不是能够完全领会,并且执行的。
就好像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中大多数的道理,都是无法贯彻于言行之中的,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如果德行没有付诸行动,就排斥外在新的知识的吸取,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状态。
一个人亲自实践所认知的道理是好事,但是不能拒绝新的知识的吸入。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吸取大量的知识,行万里路就是印证这些知识,并且利用这些知识改正自己。
但是不是所有的道理都需要亲自去实践风水大数据,也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做到,对于不能实践的道理,接受了之后就放在一边就好了,顺其自然。当有一天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忽然明白这个道理了(李向东)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态度,这也是一种收获。
而且道理之间比是彼此相通的,有了新鲜的知识也不一定适用于自己,所以说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亲自去实践和践行、
在这样一个时代,以开放型的思维接受所有新鲜的事物,这才是一个学习真正的态度。
所以我们面对自己人生的时候,不要排斥外在事物的吸取,要多学会吸取知识,多看别人的经验,多经历事情。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验证自己学过的智慧,然后拿这些智慧完善自我,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
以好的方式去践行自己的人生,这样相辅相成的一个智慧,才是人生应有的一个态度。所以在学习的路上,精尽自我,改善自我,才是求取知识,所提倡的一个精神和智慧。
本文由国学人生原创儒家智慧论文,看了《论语》中的智慧,您对于求学的智慧是怎么看的呢?
随便看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14今日头条、百家号精选十部必读国学经典,领悟古人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 2024-07-12儒家和孔子的智慧:对我们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启示
- 2024-07-11儒家人生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精髓与人生智慧
- 2024-07-06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孔子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 2024-07-06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 2024-07-02品读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领悟中国人的品质与内涵
- 2024-06-18中庸思想:儒家核心,适度恰分,融入日常,影响深远
- 2024-06-17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德治主义到当今治国方略
- 2024-06-14孔子:教化万民是儒者使命,非愚民之想,何以称第一教育家?
- 2024-06-01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 2024-05-27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
- 2024-05-19面对离间计,孔子怎么做?——汉画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