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教育哲学思想(西华师范大学)
285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教育哲学思想(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要: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学说,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锤炼,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在纷繁的社会里,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儒学著作《论语》依然值得我们刻苦研读,发掘其理论对现今教育的意义。如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重视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结合)等,依然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深入研究。关键字:儒家;论语;教育哲学思想一、关于教育对象春秋战国末期之前,教育一直都掌握在少数的奴隶贵族手中,大部分的平民都被排除在教育的门槛之外。直到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才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的基本含义,就是主张打破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除奴隶以外,不论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人民都可以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在“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下,孔子门下学子三千,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齐、鲁、宋、卫、秦晋、陈、蔡、吴、楚、郑等,不同的阶级:贵族、商人、平民,甚至还有““缧绁之中”的犯人公冶长,曾为大盗的颜涿聚等。
正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主张下开办的私学,打破了贵族阶级对教育的垄断统治,使得文化得到下移,满足了大多数人对教育的渴求,壮大了士族阶层,这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即便是在当今社会,教育对象的“有教无类”依然值得教育工作者们好好学习,这对促进“教育公平”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二、关于教育内容孔子继承西周六艺的教育的传统,教学的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诗”就是西周以来的诗歌,孔子对“诗”的教育作用评价很高,“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也就是说诗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激发道德情感,观察风俗盛衰,增进互相情谊,批判政治得失,教人懂得如何“事父”和“事君”,还可以获得自然知识“鸟兽草木之名”。“书”就是“历史”,即春秋之前的历代政治历史文献,孔子还根据鲁国的史记,编成了一步编年史《春秋》,“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孔子的“书教”,旨在复兴“文武之政”,但依然开阔了弟子们的眼界,也使得后来之人,重视“以史为鉴”的意义。“礼”就是周礼,包括奴隶制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标准和礼节。
孔子很重视“礼教”,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并将“礼”与“仁”统一在一起,强调“礼”必须以“仁”的为基础,二者不能分割,否则“礼”就没有任何意义“乐”即音乐,常与“诗”合而言之,“乐”为乐曲,“诗”为歌词。二者配合在一起进行政治道德教育,突出作用表现在陶冶情感上,“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最重视诗、礼、乐。他说:“兴于诗,立于礼,三、关于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出人才,孔子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而知之”,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创造出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一)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智力、性格都是不同的,没有一条“万能”的统一教学方法可以兼顾到每个人。孔子经常用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性格、才能等方面的差异,并据此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论语》中有大量的关于因材施教的记录,如有一次,子路孔子请教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后来冉有也向孔子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但是孔子却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孔子门下三千弟子,其中涌现出了72贤人。
这三千弟子先天素质、主观努力和各自的生存条件都不相同,孔子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教育成果,与他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二)善于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到对门下弟子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是世上第一人,甚至比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还要早几十年。所谓启发诱导,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适合弟子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充分调动弟子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孔子认为弟子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很重要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所以,在授课时,孔子十分善于把握最佳时机,当弟子思考问题已有所得,欲表达又表达不清楚时,便及时给予弟子们启发诱导。这样一来,就将弟子的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把教学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相比较当今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受着老师倾注给他们的知识,加以不知所谓的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孔老夫子的教学方法更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三)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提倡学与思结合社科纵横青年与社会.(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北京)要:影像作为视听艺术镜头最直接呈现,要以“新鲜”、独特的、“陌生化”的视觉内容吸引观众,同时又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影像表达。
将影像用“陌生化”、距离感的方式来创作、审视,达到对影像文化的深度扫描。关键词:影像文化;“陌生化”;距离说引言影像如何做到吸引观众,而影像的品评又能做到深刻呢?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和布洛的审美距离说很好的诠释了这一问题。不管是创作者还是评价者,尽可能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创作和审视,都以局外人的立场、以真诚客观的态度对待。一、关于影像文化志中的局内人与局外人影像文化的记录者在记录文化对象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的过程中时,总在主位与客位之间寻求影像的客观真实感285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教育哲学思想(西华师范大学),这也是符合“志”所承载的记录的涵义的。把影像所记录的内容与外界相区别,与所记录的内容相关的人以及熟知这些内容的人可以称作为局内人;与之不相关或是不熟知的就是局外人。作为局内人和局外人,他们各自所持的立场是不同的。首先,当作为局内人处于主位(emic)的立场时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什么,要尽量避免文化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尽量使自己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与自己熟悉的文化内容保持距离,追求客观性和科学性。其次285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教育哲学思想(西华师范大学),局外人处于客位(etic)的立场拍摄与自己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异文化”内容时,应该克服自己的文化偏见,尝试与该文化持有者进行不断的交流、沟通,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为何以致于此,并尝试用局外人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他们的一切。
《北方的那努克》是罗伯特.弗拉哈迪远赴北极,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对于这样一个在极其恶劣的环境生存的一个种族,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鲜为人知的,弗拉哈迪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那努克一家一起生活,经过了长达16个月的时间和他们一起生活,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视角记录爱斯基摩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也是考证爱斯基摩人学科的宝贵资料。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二、“陌生化”和审美距离无论是所谓的局内人还是局外人,他们创作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让影像不仅客观真实,而且最终呈现一种“新鲜感”。 实际上,这恰恰是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的观点。 的重要性,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升华和提高,孔子认为, 如果只记忆一些现成的知识结论,也就是感性认识,而不经 过思考来对其加以理解消化,将感性认识加工成理性认识 会茫然不知其所以然;反过来说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单凭主观思考,不通过学获习得新知识,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必将陷入空疏 的状态中。这充分揭示了学与思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辨证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孔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要 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视思明,听思聪”,以或得正 确的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四)学行并重 孔子强调力行,要求学以致用,就是学习到的知识必须 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但是在学与行的关系上, 孔子并不片面的强调行,而是要求在实学的基础上,在学到 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实践。需要指出的是风水大数据,孔子所强调的行, 不仅指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过程,而且还包括对学习行为的复 习、练习的过程,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 (五)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他要求自己的弟子在学习中要随时随地的 向他人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满招损,谦受益,高傲自满的 情绪是求学路上的一大障碍,别人的见解自有其独到之处, 要谦虚地向别人求教,不耻下问,取其长处,补己之短。长 此以往才能海纳百川,集众家之长。 四、小结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学说,它记录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主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 富,它的许多观点至今依然值得教育学者们好好研究。 参考文献 李定开,谭佛佐.中国教育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0. 王炳照,郭齐家,刘德华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杨淑娥.儒家教育哲学思想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谢应琴.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作者简介: 李宁(1987- ),女,河南安阳人,教育学硕士,四川西 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教育基本理论。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教育哲学思想 作者: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刊名: 青年与社会 英文刊名: Young&World 2013(1)参考文献(6条) 中国教育史1990 2.王炳照;郭齐家;刘德华 简明中国教育史 1983 3.宋元人注 论语 1980 论语译注2005 儒家教育哲学思想探析2006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2006 引用本文格式:李宁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教育哲学思想[期刊论文]-青年与社会 2013(1)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