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生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生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像是一个陈词滥调,但又像是一个世纪难题,大家都一知半解。

有的人可能会质疑,找到人生意义这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你可能听过这么一个段子。

问一个人为什么要好好上学?他说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为什么找个好工作?是为了赚钱。

人生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为什么要赚钱?是为了娶个好媳妇。

为什么要娶个好媳妇?是为了生个好孩子。

为什么要生个好孩子?为了让他好好上学……

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可怕?

虽说是个段子,但这也是很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一眼就可以看到退休,特别没意思。如果我们能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是不是就能找到打破这个循环的方法?

在规范伦理学里的德性论人生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来回答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在讨论德性论的时候,这种理论认为,光是做道德的行动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的品格。

这只是德性论的一部分内容。德性论还认为,实现德性,也就实现人之所以是人的核心特征,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虽然我觉得德性论在指导行动方面有所不足,但是德性论在人生意义方面的主张,我还是深表赞同的。在我看到过的各种关于人生意义的理论里,这个理论是最有说服力的。

殊途同归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

人生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还是用儒家和亚里士多德作为案例来说说,讨论一下。

孟子讲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说的就是人和禽兽的差别其实并不大,一般人丢弃了它,而君子保存了它。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儒家关于人生价值的精髓,人之所以是人,就是要发挥出人不同于禽兽的能力,实现人不同于禽兽的德性和品格。

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他认为人生的幸福,也就是最完满的状态,就是实现专属于人的特征。他也给出了和孟子类似的论证。

我们说植物、其他动物和人都是生物,但是人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东西,这个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人的理性能力。没错,我们之前在讨论动物权利的时候儒家人生智慧的核心理论,曾经质疑过理性能力是不是专属于人的。

不过,那些质疑并不会对我们这里的讨论造成什么麻烦。因为即便我们承认人和其他动物之间存在连续性,在道德权利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我们还是得承认,在文明的高度上,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天壤之别,至少在积累演化的成果方面、积累科学知识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这样看来,就算亚里士多德错误地认为,理性能力是人类独有的,我们也还是可以说,人的理性能力相比其他动物要强大很多,是人类的独特之处。发挥出我们不同于其他动物的能力,就是实现了我们的德性创新国学,这样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德性”并不完全是道德意义上的。中国儒家确实更强调仁、义、忠、信这样的道德价值,但是“智”这种理智德性,也是儒家高度肯定的,儒家不是主张愚忠愚勇,而是要执两用中,选择恰当的度,做出智慧的判断。亚里士多德也是同时强调道德和理智这两个方面,并且认为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都是需要理性参与的。“德性”这个词在古希腊语里面的本意,其实就是“卓越的品质”。

人生在于自我实现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儒家人生智慧的核心理论,如果像其他动物一样只知道繁衍后代、混吃等死,那确实挺没意思的。按照儒家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一个人想打破工作赚钱养娃的周而复始,就应该去发挥自己独特的能力,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把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独特的意义展现出来。

当然,这不是说,只有做出改变世界的成就才算是有独特意义的。你需要做的只是认清自己的能力,然后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事情。有人有画画的天赋,有人热爱音乐,有人喜欢做手工活,有人善于社交,有人喜欢研究理论,这些都没有问题,只要在你能够发挥能力的领域里,努力做好,让家人、朋友、同事这些人,或者一项工作、一个领域,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善,这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有人可能好奇:那这么说来,我能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贩毒、去抢劫呢?我能把毒品交易或者抢劫计划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个算不算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理性能力呢?这个肯定不行,因为按照基本的道德行动也是人的理性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人和其他生物的一个基本区别。干这些坏事本身就意味着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理性能力。

把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意义,可以避免陷入痛苦与无聊的恶性循环。自我实现将人生变成了一场登山,不是那种看不到头的攀登,而是完全可以登上山顶的,这个山顶就是一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这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能“终身学习”,持续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是说,作为人,不管是道德还是理智的发展,都有一个完善的境界,这是一个质上的要求,而不仅仅是量上的积累。只要达到了这个我们能够实现的最高境界,人生就实现了完满。之后我们要做的就不再是提升我们的德性,而是发挥我们的德性去实现各种成就了。

用这样的方式实现自我,也会让你的人生充满快乐。我想你肯定有这样的体会,最让人快乐的时刻,并不是来自吃饱喝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要,甚至不是来自吃到美食、喝到美酒这些更高级的身体享受,而是伴随着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来的快乐。当你通过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或者帮助了他人,这种伴随着成就感而来的快乐,是不是在强度上和持续时间上,都远远高于简单的肉体快乐?

这么看来,快乐的感觉就不应该是人生的目的本身,而是伴随着自我实现的活动,自然而然产生的感受。

“快乐体验机”少了什么?

享受自我实现带来的快乐,还能有效地避免诺奇克的“快乐体验机”对快乐主义的批评。大家不能接受让自己的后半辈子在体验机上度过,就是因为人生里面只有快乐的感觉是不够的,这个感觉本身太单薄了。

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带来快乐的那些事情。或者说,我们需要由正确的原因产生快乐的感觉。我们会享受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谈恋爱带来的快乐,或者享受登山带来的克服困难达到顶峰的快乐;而不会满足于躺在快乐体验机里享受谈恋爱和登山的快乐。这是因为躺在体验机里只有感觉,但缺少了真正的经历,缺少了产生快乐的正确原因。我们只是做了黄粱一梦,并没有实际地体验恋爱的甜蜜,或者经历登山过程的艰辛。

偶尔做做梦当然无妨,也会带来别样的风味,但是人生在世,如果完全成了一场梦,我们恐怕也就没法说服自己儒家人生智慧的核心理论,为什么要把这场梦继续做下去了。

综合上述,我们了解了德性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想要获得幸福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提升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属于自己的德性和卓越。这样的人生不仅更有意义,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快乐。

我们需要找到人生的意义。常听人说中年危机,也有人抱怨自己活在别人的眼中,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希望借此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很多人都应该读过《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小书”,无论是书中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还是后来开创的“意义疗法”都说明一个道理就是“人活着就是要寻找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里,有一种折磨就是纳粹让犯人周而复始地挖坑、填坑、再挖坑人生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于是很多人崩溃了,因为他们找不到这种重复劳动的意义。

我的脑中突然浮现出周星驰那部经典电影《喜剧之王》里的情节,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平日里靠给街道看管活动室为生,但是始终心怀演员梦,无论是片场跑龙套,还是教黑社会小弟如何扮演一个“勒索者”,都是一板一眼,全情投入。当别人问及他的职业时,回答永远都是“我是一个演员”。他在追寻的梦想其实就是人生的意义。

人或许能分出真实的快乐和体验机的快乐。前者不仅仅属于大脑,后者则仅仅属于大脑。

你辛苦工作挣钱然后在五星级饭店吃了红烧肉,很快乐。

你辛苦工作,查攻略,去菜场挑肉段带砍价,买配料,回家连洗带烧,做出一盘红烧肉,不如饭店好吃,但首次出锅,挑战和兴奋并存,很快乐。

你放学回家,考试成绩不行,妈妈依然做了红烧肉鼓励,而不是往常暴风骤雨般数落,感动,决心伴随快乐。

快乐有细节做底,情感浇汁,痛苦调味,意外装盘。成就自己就是挑战以前那个痛苦的并一再痛苦的自己。人生有意义,那就是挑战并力所能及的解决了一堆人的痛苦...还在挑战另一堆...

人的意识能不能区分真实的快乐,和快乐体验机上的快乐呢?

个人理解,人的意识无法区分两种快乐的差别。这两种快乐没有本质区别,带给人的感官刺激是一致的。

但人只要有过真实的快乐,再去快乐体验机,就能感受到差别。真实的快乐,有目的,有过程,有力所不能及的惆怅,有失而复得的喜悦,是全身心的参与。而快乐体验机的快乐,纯粹的感官刺激,缺少真实交互过程中的丰富层次,即使用算法逼真模拟,也会很容易识破。正如在大海冲浪以及在冲浪馆里冲浪,一样的高潮起伏,但总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区别。

标签: 人生的意义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