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孟子的精神气质的呢
南怀瑾老师:孟子的精神气质的呢
与人为善:这个成语,今天我们用来表示积极帮助别人,做善事。但孟子的本意是说,人们要和别人一起行善,就是"见贤思齐",吸收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能与人为善,如此一来,社会上的恶人就会越来越少。
但是,孟子的性善论存在一个漏洞。如果每个人天生都是向善的,只是因为被社会上的恶所污染才变坏,那么社会上的恶是从哪来的呢?换句话说,第一个恶人是从何而来的?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有趣的话题。
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孟子对儒家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他提出了君子应该拥有的一种独特精神气质。那就是浩大刚强的精神。孟子周游列国,面对各国君主及大臣的种种非议,能够大义凛然,不畏强权,义正辞严地用滔滔雄辩阐述自己的学说。这就是浩然正气带来的精神力量。历史上不少仁人志士,以孟子的浩然正气为精神支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集中的反映。
浩然之气是什么?孟子自己也很难说清,因为它是内在的人格力量,不是实际的物质。但孟子说浩然之气充盈于天地之间,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不断培养自己的仁义之心,就可以增强浩然之气,终究可以成为顶天立地的人物。
那么心中充满浩然之气的人,是怎样的呢?以孟子为例。他说过一句名言"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面对天下纷纷扰扰的混乱局面,孟子挺身而出,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力图为天下万民造福。这种精神,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匹夫不可夺志也""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思想,极有感染力。
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了浩然正气,还要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感染别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与孟子性善论的主张是连贯的。
大丈夫人格:大丈夫人格是孟子心中的理想人格,与浩然之气有密切的关系。孟子明确提出大丈夫的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的核心,就是说人不能轻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南怀瑾老师:孟子的精神气质的呢,改变自己的志向,也就是说人要有恒心。孟子曾说过,只有士阶层可以做到"无恒产而有恒心",即哪怕生活困苦,也能保持本心不动摇。所以孟子对士阶层的期望是很高的。而他自己,正是一个善养浩然之气的大丈夫,一个优秀的士。
孟子的弟子景春,觉得张仪和公孙衍纵横捭阖,能操控天下大势,这是大丈夫。孟子严肃驳回了他的观点。孟子认为,只有行正道、居正位、行仁义、行大道,才能算大丈夫。如果他担任职务,能实现志向,那也要以民为本,如果不能实现志向,则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这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义利之辨:义利之辨,是孟子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要求。孔子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思想。他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思想。并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故事,生动鲜明地阐述了这个道理。面对功名富贵、高官厚禄乃至生命,如果不能通过仁义的手段得到,那宁可放弃。这实际上反映了孟子对当时社会重利轻义的轻浮世风的否定。梁惠王第一次见孟子时,就问孟子是否能为他的国家带来实利。所谓的实利,无外乎军事强大、外交强势、国家富有等,虽然这都是国家富强的要素,但其目的不在于为人民谋福利孟子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而在于争霸。孟子对这种轻视民众,只求争霸的态度极为不满,所以他强调义在利先。这其实暗含着的,是仁政、王道、民本的政治思想。
圣之时者:圣之时者,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其中反映的是孟子的人生观。在《孟子·万章下》中,孟子对比了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四人。这四人都被孟子称为圣人,但他们有各自不同的风格。伯夷,是圣人中清高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伊尹,是圣人中贤明能干,为国家天下为己任的;柳下惠,是圣人中与世和合,温润如玉的;而孔子,则是识时务的圣人,可进可退,根据形势的不同而能用不同的方式处世,但又保持自己的本心。显然,孔子的圣之时者,是孟子推崇的。
具体而言,"圣之时者"基本等同于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这一思想,由子思在《中庸》中记述并发展,传承到孟子这里,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孟子评价孔子说: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马不停蹄,离开鲁国,却慢吞吞,这是因为齐国的风气与孔子的精神不和,而鲁国则是孔子的故乡,孔子不忍离去。孟子认为,该离开就离开,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南怀瑾老师:孟子的精神气质的呢,该弃官就弃官,该做官就做官孟子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这就是孟子所谓"彼一时和易居周易,此一时也",随着情况的变化,人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不管怎么调整,心中坚持的信仰和价值孟子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不能动摇的。
随便看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14今日头条、百家号精选十部必读国学经典,领悟古人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 2024-07-12儒家和孔子的智慧:对我们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启示
- 2024-07-11儒家人生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精髓与人生智慧
- 2024-07-06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孔子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 2024-07-06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 2024-07-02品读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领悟中国人的品质与内涵
- 2024-06-18中庸思想:儒家核心,适度恰分,融入日常,影响深远
- 2024-06-17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德治主义到当今治国方略
- 2024-06-14孔子:教化万民是儒者使命,非愚民之想,何以称第一教育家?
- 2024-06-01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 2024-05-27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
- 2024-05-19面对离间计,孔子怎么做?——汉画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