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核心——仁2012年1月14日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2012年1月14日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2012年1月14日下午,“新华国学公益大讲堂”由秦皇岛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张秀廷老师继续讲孔子,他讲的主题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孔子思想的核心——仁2012年1月14日,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仁”的本义查《说文解字》,对仁解释为:亲也,从人从二。儒家的观点认为,一个人是自然人,二人以上就成为社会人。仁在《论语》中出现109次(君子出现10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仁”的基本含义有三种:一是仁德:如同仁堂,里仁为美,辅仁大学。二是仁者:如仁人志士。三是等同于人:如井有仁焉,但少见。孔子仁德思想的要义是“爱人”。《论语·颜渊》篇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里的爱是爱惜、爱护之意,为广义之爱,即大爱。仁的原则——忠恕。《里仁》篇里,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译成现在的话是: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拿一个道理把它贯穿起来。曾子说:我明白了,孔子就出去了。曾子的师兄弟来问:这是什意思呢?曾子就告诉他们,我们的老师所讲的道,讲忠恕之道而已。“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是“仁”的具体运用,是仁的实践原则,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自己想这样孔子儒家思想核心仁的理解,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春秋之时,天下是国家,国家是诸侯小国,家指诸侯大夫。今人杨树达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加于别人。
《于丹心得》中解释: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源自《公冶长》篇。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凌驾于我之上,我也不想凌驾于别人之上。”孔子说:“子贡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得到的。”子贡的这番话,正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补充。孔子的孙子子思在《中庸》第13章说:忠恕之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是说我所不情愿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也不强加给别人,中心意思,反对强加,既反对别人强加给自己,自己也绝不强加给别人,并且从自己做起,反对“强加”。如打扰、轻视、歧视、欺辱、压制、侵略等。它的理念是倡导“自主”和“尊重他人的自主”。忠恕是推己及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亦然,如说话,加塞,打牌,都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缘、人品“仁”的人格特征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解释: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
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子说:“如果真正立志于‘仁’,就不会有不良的思想言行了。”“仁”(忠恕)是做人的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形成高尚的人格。知易行难,古今能做到这五者的,只有诸葛亮和周恩来了。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即喜爱(好)人,压恶(坏)人,爱憎分明。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有志的仁义之士,没有为求生而伤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就仁义的。孔子“仁”的思想影响和造就了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岳飞:精忠报国。如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英勇就义。如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还有无数为祖国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仁”的文化学意义《论语》中孔子论君子之人格皆以“仁”为纲。如何评价孔子的“仁”和,“仁”的文化学意义呢?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格文化的完整形态。完整的人格文化的创设必须具备两种形态:主动创设和被动创设。“仁”的思想作为人格文化符合规范。其中: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儒家思想核心仁的理解,——主动(积极、倡导)创设;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被动(消极、限制)创设。“仁”的历史意义“仁”的思想填补了当时社会文化思想的空白。当时的社会背景,如老子所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孔子儒家思想核心仁的理解,失义而后礼”。孔子认为是“礼崩乐坏”。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现在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奴隶社会正走向解体。在大道不行上德不再礼制崩溃乐制破坏的情况下,孔子提出并推广仁——忠恕的文化,具有开创性意义。在17世纪末,第一批法国基督教传教士抵达中国。他们将有关中国的通信、报导及中国经典的译文寄回欧洲出版。由于内容新颖,形式活泼,这些有关中国的资料吸引了许多读者,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在许多法国思想家看来,中国实行的是德治,这是中国有别于欧洲国家的一大特点。更多的法国思想家则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2012年1月14日象数易学,中国人的道德核心是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孔子及其学说被传教士介绍到法国之后,使许多人大为震动,很快获得了普遍的崇敬和仰慕。
更有趣的是,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以及法国1795年宪法所附《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把外国先哲的格言写入宪法,这可算第一例。中国文明当时在法国受到推崇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参考《世界历史》双月刊第5期作者许明)1万多字492章的《论语》,贯穿着“尊仁德之体,循忠恕之路”的思想,历史上仁人志士以奉行忠恕为己任。曾国藩作为儒家最后一位集大成者,将传统儒学思想贯穿于治家之中,严以律己,待人忠恕,躬身力行,受到后人钦仰,其中包括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两个人——蒋介石和毛泽东。“仁”的当代意义在当代,仁的思想作为人格文化与制度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文化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和谐文化。当代盛行制度文化,是人类无奈之举。孙中山先生曾说,即使有再好的制度,最终也需要人来维护制度,执行制度。法律和制度再细致,也无法取代人。社会是人之社会,唯有人好,社会才好,人好乃社会好之必要条件。仁德之人,自我和谐,仁德之人,与人和谐,人人和谐,社会和谐。小结孔子仁的思想具备人类人格文化的完整形态,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当代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仍有积极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具有超时空性。据说在联合国总部的大厅内,就悬挂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条幅。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