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他在30岁时,有机会到洛阳去拜见老子,向他请教礼乐。
老子姓李,名聃,年纪比孔子大得多,在洛阳当西周王朝“守藏室之史”,掌管国家文物典籍。他见孔子来向他虚心求教,很喜欢,还真拿出老前辈的热心来,很认真地教导孔子。
孔子此行受益匪浅,他回到鲁国后对自己的弟子说,自己见了老子,就像见到真龙一样,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就在孔子会见老子的那一年年底,郑国掌握国家大权的执政子产去世了。郑国人都流泪,好像亲人去世了似的。孔子一听到子产去世的噩耗,也哭起来。他说:“子产是我所想念的人啊!”
孔子很钦佩子产,也跟他见过面,像尊敬老大哥那样尊敬子产。子产在思想上受孔子的影响很深。
郑国有一次遭到火灾,别人请子产去求神,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近;我们要讲切近百姓利益的人道,不讲渺渺茫茫的天道。”
郑国有一年发生水灾如儒家思想,别人又请他去祭扫龙王爷,子产说:“我们求不着龙,龙也求不着我们。谁跟谁也不相干。”
子产的这些思想如儒家思想,在当时可以算是很了不起的。子产在讲天道、人道时的主要观点,其实就来自于孔子。孔子和子产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对待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他们都表现出了朴素的人本主义,都不迷信鬼神,提出人事才是可以掌控的。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大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继承和吸收前人天人思想的同时,从人道上突破了原始天命观的限制,以“天命”
和“人道”作为联系天人之间的纽带,将“仁”作为实现贯通天人关系的途径,通过“修己”“安人”的修养功夫体悟天人的和谐之境。
孔子主张像先贤那样遵循天道,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这种理论和实践,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就是“则天”。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意思是说,帝尧作为一代君王是多么伟大!他像崇山一样高高耸立着,上天是最高大的,帝尧就是在效法着上天!他像大地一样一望无际,民众无法用现有的词语来称道他!因此,他所成就的功业是如此崇高伟大,他所制定的礼仪制度是如此灿烂辉煌。
尧是中国传说时代的圣君。孔子在这里用极美好的语言来称赞尧,尤其对他的礼仪制度愈加赞美,表达了他对古代先王的崇敬心情。孔子的“则天”就是效法尧那样遵循天道,这其实是孔子的功夫论,包括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
孔子终其一生提倡和践行“则天”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孔子正是通过“则天”的不懈追求,加强个人修养,尽心治理国家,并达到了绝大多数人无法达到的思想境界。
孔子的“则天”其实就是儒家一贯倡导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虽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哲学家所共同宣扬的基本观点,但在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内,则大多数情况下指儒家的“天人合一”。因为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复杂,影响中国文化也最深远。
“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是历代儒家学者在探索“天”“人”
的关系中演变过来的。他们首先阐发了关于“天”的一系列思想,其次是与人相对应的“人”的思想,最后便形成了“天”“人”关系的和谐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中的“天”,被儒家学者赋予了各种意义,有自然之天、命运之天、意志之天、伦理之天、神圣之天、救赎之天、创造之天等。大凡宇宙万物之起源、人类社会之形成、政治制度之合法性、伦理道德之标准、人类未来之命运等,无不可以从儒家有关“天”的论述中得到最权威的解释。
因此,可以说,“天”在儒家传统的思想体系里构成了一个最高的概念,折射着儒家有关“人”的地位、命运和价值取向的方方面面,因而它们相互关联的“天人合一”,自然而然也就表达着儒家理论的丰富内涵。
“天”,作为儒家思想中最高的一个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自然之天、主宰之天和义理之天。
儒家的“天”表现于自然界时,即为自然之天,天人相分的天。荀子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天的意志成分,而是赋予天以更多的自然物质因素;并认为人与自然有所区别,人类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来为自己服务。
儒家的“天”具体地表现出一种不可知的神秘力量时,它可以左右人的命运,并含有超强的意志与力量,即成为主宰者。这一观点主要表现在儒家思想的初期,以孔子为代表。孔子曾经说“君子畏三命: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其中的天虽然带有一定的道德意味,但仍然是以一个令人生畏的主宰者的形象出现的。
儒家的“天”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客观的“理”,这一思想在先秦孟子那里就开始萌芽了。孟子最先把天与人的心性联系起来,以为尽心便能知性,知性就能知天了,正如他所说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的天也就是往后宋明儒家所言的“理”。程颢发展成“心即是天”,程颐则说“性即理也”;朱熹所谓“天即理也”。到后来明代王阳明所倡“心即理”,这些无疑都是对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从不同角度的诠释。
以上这三种表现分属于儒家哲学不同的时期,然而又不能将其截然分开,毕竟它们只是一个概念的不同内涵而已。儒家诸子对天的理解虽人各有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人最高的理想是掌握宇宙间的最高智慧,无不追求达到完美的“天人合一”之境。
儒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之境,高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儒家思想。儒家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均是天道、天性或理这一最高原则的天所一贯而成的。宋代大儒朱熹的“理一分殊”的观点就是对此精彩的描述。所有事物各有一理,而单说理却只有一个。
基于此,儒家认为,人与自然的地位是平等的,无所谓贵贱,两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人与自然亦有差别;人与自然可以感通,通过感通自然,人可以认识把握最高的规律。
儒家的普世情怀,是其伦理思想的起点和动力。正是因为儒家竭力追求“天人合一”,所以才将表达宇宙万物之“天”与表达生命与亲情的“人”自然统一起来了。如《周易》中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说,天是乾,它给人的启示是生命的起源和无限活力;天也自然蕴含着地,地是生命的承载体,它通过其所承载的生命启示出天地道德含义。总体意思是君子要懂得顺应天道,懂得承载包容。
中国儒家对于给予他们生命起源和养育之恩的体验和反思,比较容易从经济性、简易性和可靠性方面来强化其伦理价值的普遍性,其特点被孟子精确地描述为一个“诚”字。孟子认为,“诚”是天之道,只有按天之道去想、去做,才是为人之道。
儒家传统的价值观的体验是关乎个体的人的,但其立意或动机最终追求的却是关乎天下苍生万物的,此二者之结合既有生命之情怀亦有宇宙普遍之道理,其精髓俱见于宇宙生成论、伦理学和人生论。张载曾这样描述过“天人合一”的伦理意义: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是我的父亲,地是我的母亲;我是个小小的生灵,在他们中间亲密相处。因此,充满宇宙之间的,是我的身体;指引宇宙运行的,是我的本性。人民,是我的兄弟姐妹;万物,是我的同伴。
张载在这里明确表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化生的,而且天规定了人的本性,人类社会理想的伦理制度、人对自然万物所应当遵行的伦理原则以及人对自己生命的态度。张载认为,如果不如此,人的生命伦理就不能体现出天命精神,个人就不能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人伦价值就没有普遍意义。
总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地万物秉承“天命”而生生不息,这其中自然又蕴含着“人”,所以“人”活着也是在履行“天”命,“人”的伦理价值也是展示“天”的普世价值。人只要生活在天地宇宙间,只要有人的生命情怀,他就一定还有天地良心,他就一定有存在的价值。
阅读链接
儒家注重天道,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天道酬勤”的思想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曾国藩一生以儒家思想进行自我修为,终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大儒。
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朗读了多少遍,还没有背下来。这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左等右等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就是不见他睡觉,一直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从头到尾背诵一遍如儒家思想,扬长而去。曾国藩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依靠自己的勤奋成为历史上的伟人。这是儒家“天道酬勤”精神激励的结果。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