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之道重在诚意,诚意之法首在省身。
儒学之道重在诚意,诚意之法首在省身。
儒学之道重在诚意,诚意之法首在省身。省身之方在于求知,何为求知?穷究于己,常问自己:我所知真知?我所不知是真不知?直至自问到一无所知,以一无所知之心态回顾自身阅历,方能做到不以为自己有所知,也不以为自己无所知;去掉自以为之是,去掉自以为之不是,则所知所想无有情志干扰,所见所闻皆为事物本来,此诚意之用;意诚方可明了何处自欺何处欺人。人自欺则诿过于天,欺于人则诿过于人,事业不成常怨天不助己贵人难得;姻缘不成又哀怨自怜难遇良人,殊不知自强者天难弃业自有成,自良者人不负终遇知心;故而人不自欺则诚于己,人不欺人则诚于人,不怨天不尤人诚之至也。
诚于己知仁,诚于人知义;待人出于诚言行自有度礼之本也儒家哲学要义,古人所说德至全也。人之判断力在于不自欺,不诿过于命能自知,自知者明;人之决策力在于知人,不诿过于人能知人,知人者智,故此诚之至则明智。明则有仁,智则有义;何为仁义?古语云:升米恩,斗米仇。尽己所能解他人之难是仁,不伤他人自主性是义;升米恩就是仁至义尽,斗米仇就是仁过于义;仁过于义就有市恩于人之嫌,常陷他人于不义;义过于仁就有挟恩图报之嫌,易陷自己于不义。人之所难各有差别,己之所能自有限制;故此仁无常态,义无常形;诚于己者仁常在,诚于人者义常存;仁义至则德自明,明德之要在于升斗之间,明智者自有衡量;诚于物者,物尽其用故有智;诚于事者,尽己所能故有信;诚于俗者,不误人情故有礼;诚于业者,人尽其才故有能。德之全者首重于诚,得其一者即有立身之本。
明德后方知自性,自性即本心;心之本者,无善无恶;心之用者,动而意出;意之所出方有善恶之分。所谓恶者,善之末也,但凡为恶者多是先善于己后恶于人儒学之道重在诚意,诚意之法首在省身。,人皆能善己故亦能善人,此扬善去恶之理;心动则善出,名为良知,此为性善之本;意起则恶随,名为心贼,此为恶发之初;故此善恶之分在意之不同,意不同所做之恶亦有差别,人自以为乃起意之本,是非有无为意之末。自以为是者以为他人非,自以为非者以为他人是。自以为有者贱人之无,自以为无者贵人之有。
人自以为是,则以自己之是证他人之非,常陷于固执己见不容他人之见;置自我于他人之上妄起争端,小则口舌文笔之争毁谤之言不绝,大则党同伐异煽动迫害之恶不断。人自以为非,则以他人之是证自己之非,易流于盲从径付全无自主之念,置自我之见于他人之下随波逐流,轻则是非不分毫无担当,重则善恶不辨助纣为虐。人自以为有,则贵己有而轻人无。人以为自己有智则常以为他人愚蠢,易陷于卖弄聪明以证自己有智;恶之轻者用诡诈之术愚人以获利,恶之重者操权谋之术祸乱一方。人以为自己无智则常羡慕他人以聪明功成,易自作聪明以为得一偏方可功成;害之轻者损一家之财,害之众者累及亲友。凡此类者皆为心贼,心贼之害在于行事常出于善意而得恶果;不明心贼之害常有善意而无善行,自泯于众而常叹善不可行;故此除心贼之要首在诚意,意诚则自知,自知则明。明于自己则可知心贼之所起;明于他人则可知心贼之所害。心不动则意不发,意不发则贼不出;明于己行于事则意发而贼出,贼出则可辩,可辩方能除,循环往复事行不止久则心贼尽去儒家哲学要义,此阳明公知行合一之要义。
人之所贵者定人之行止,贵己而由人者古称君子,贵物而由己者古称小人,君子君于人,小人小于物。然方今之世万象更新,世无阶级之分,人无上下之等;君子小人之说本为封建统治之用,故今当弃之,唯有认知正者与认知偏者,正者未必全正,偏者未必全偏;正者好权位则因权位有利人之用,用权多利民,故民不患其权重;偏者好权位则因权位有利己之能,用权多利己,故民常受权重之害。正者好财富则因财富有养人之能,得财越多养人越众,是以世人不怨其财多;偏者好财富则因财富有贵己之利,得财越多则越自高于众,是以世人多厌恶其言行。
正者贵外物则因外物能便利于人,偏者贵外物则因外物能显贵于己。所贵不同则行止各异,正者贵权位则常观察执权者是否权为民用,见用权不当则多发疑虑质问,见用权于私则多有检举之行;偏者贵权位则常有美言贿行于执权者以谋私利,若得权之势常有仗势凌人之举以显己贵,若得权之利常有以权谋私之举阴得其利。正者贵财货因财货能足人所需,不因财货不足而难行仁义;偏者贵财货因财货能足己之欲,常持财而纵欲内伤于己外辱于人。正者贵才学则因才学可内修于己外明事理,才学越深处世之功用越大;偏者贵才学则因才学可得名位之便易受人尊,常为名位做诈伪之言兴不实之论。世人多看重权力、财富、名位,皆因此三类于社会有大用,权责之本意在于止恶扬善合于众义,使民众内明分寸外知行止,任民众自行其事,又无碍制度不伤己性。财富之本意在于民众可得而用之,使民众自求所欲不堕于行,驱民众不懒于事,可外证己能使人内足所需。名位之本意在于正心明理外合于教儒学之道重在诚意,诚意之法首在省身。,使民众求学有路习术有方,鞭民众不思上进,策固步自封教人内求于己。此三类者用之正者多能善于人亦能善于己,用之偏者多有为善于己而恶于人。
人之本性生而自全,无始无终无善无恶;发则起心动则起意,心起则有执,意动则生迷;执于心者,常陷于有无之害;迷于意者,易困于有无之难。执而迷者有痴,迷而执者生欲。痴者以外有证己,迷者以外用证己,此二者同源而异形儒家哲学要义,皆本位不正背离人道。痴于外有,则以人之有无定人高低,见人有则重其有,见人无则轻其无,常因己无而郁,因己有而傲。迷于外用,则以人之享用定人生本意,见享用多者则羡慕其人生,见享用少者则鄙视其无能,常因自己享用少而遗憾,因自己享用多而自满。痴者好以偏盖全,言行多有偏见;迷者多目光短浅,行事难有远见。不执于心则心不偏于外,不迷于意则智不昏乱;心不偏则不以有无定悲喜,智不昏则不以享乐乱己行;此文正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本意也。
人生而有迷,长而有执;能破执迷而正心者少,为外物左右而不自主者众。儒之道者,首重教人,能教则可正人心;不能正人心则用其偏,用其偏以正人行;不能正人行则制其欲,制其欲以少为恶。心正则不为外物所拘,不拘于外物则世间所有尽为人用,用即利人;心偏则常为外物所扰,以人是否有用于物为准则用物役人,重物而轻人。心正者不以外物为争,有则用之,需则求之,行止合于仁处事合于义,此孔子所尊尧舜也;若世人尽皆如此则物可尽其用,人可尽其才,世无纷争天下太平,然此道起于周公兴于孔子,经三千余年未见功成之期,历百世磨难略有尺寸之功。此为我中华千年目标亦为治世之本,是以不可急于求成,急则有强权之害,怠则有忘本之忧。人不可急于功亦不可忘于本,此儒之本也。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2024-08-03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 2024-08-02中华善本再生性保护网络传播活动:古代典籍的珍贵传承与保护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