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读后感:领略古人智慧,掌握处事谋略与沟通技巧

鬼谷子读后感:领略古人智慧,掌握处事谋略与沟通技巧

本栏目轮流分享成员的读书笔记,本次是草包的《鬼谷子》读后感。如果想和其他成员交流,请点击阅读原文,到豆瓣小组原帖下面回帖讨论。

鬼谷子读后感:领略古人智慧,掌握处事谋略与沟通技巧

《鬼谷子》 图片来自亚马逊

一直不敢写这本书的书评心得,万一没理解精神,岂不是唐突了古人儒家处世哲学,就一直搁置了。今日趁着夜黑风高(写作时间为2017年12月13日夜),暗无月色,想必已睡着了,来聊聊这位清溪鬼谷老先生的哲学。

《谷鬼子》这本书文字内容不多精简干练,这也正是我们古汉语的魅力所在。书中主要讲为人处事的谋略和与各类人谈话沟通的技巧方法,按书中原文所说,“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大概意思是和什么人说什么话。个人认为可以理解为很功利的做法,但也可以理解为高情商的做法。

这本书中的思想一直冲击着我以往的“处世三观”鬼谷子读后感:领略古人智慧,掌握处事谋略与沟通技巧,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儒家处世哲学,我真的搞不清我现在做的事情到底对不对;我一直坚持的人和事到底还值不值得我继续坚守下去。世界真的是如我设想这样么?我看到的、感知到的是真实的么?谁是正义,谁又是邪恶?

我是一个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人。君子不与小人苟同,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但是在读的过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动摇了我对待好人和坏人(姑且这么粗糙的区分)的态度,怀疑是否还有中间性的做法。

我们一直受儒家孔孟学说影响,讲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鬼谷子这里面有一部分里讲,“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说的是游说过程中与君子言高尚,与小人言粗鄙。还有一句原文“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也是在说,君子和小人之间互相怎么游说成功。他和我之前学的那套理论不一样,孔子说让我们要成为君子,唾弃小人。而这里鬼谷子讲,道德高低只作为他们同为人的附加属性,只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态度去对待他们以达成自己的需求。

按照他讲的这些为人处世的方法鬼谷子读后感:领略古人智慧,掌握处事谋略与沟通技巧,我一直再找一个人,即鬼谷子到底要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八面玲珑?世故圆滑?好像又不对。他的四个徒弟苏秦、张仪、庞涓、孙膑显然不和这两个词匹配。文中我留心观察有几处是讲施术者的内心状态,“虽覆,能复,不失其度。”意思是即使能操纵人心也不能失掉风度和气节。我大概找到这个人了。

这个人他内心一定善恶分明,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对好的赞扬、对恶的打压这一点简单的区别对待,他看的貌似更为远一些,趋于理性和平衡,更多的是要对全局的局势把控。有自己的信仰和道义,有风度有气节,并不是圆滑的江湖做派。承认这个世界是不完美和有缺陷的,有阳的地方,一定就有阴。权衡彼此,保持内心。

一些粗浅的理解,很羡慕这样的人,想成为这样的人。

编后记

世上并不只有黑与白,还有很多灰色的中间地带。长大之后我觉得儒家处世哲学,不一定要做一个“好人”,但是应该努力不做坏人。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