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利: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迪

齐长利: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迪

齐长利/文

【摘要】中国古代儒学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的修身教育思想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儒家的修身教育思想仍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当前,可以借鉴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关键词】 儒家 修身 人格

儒学是人伦日用之学,将人的内在精神层面变得更为纯粹、丰富、敏锐。而孔子、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在人的内在修养上均有其独到见解,再经由后世学者的总结阐述,形成了儒家独具一格的修身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当下的青少年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人格方面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欠缺。培养健全人格,就要积极吸纳儒家文化的丰富营养齐长利: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迪,通过对儒家修身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当代人格修养的探讨,力求发掘儒家修身文化中带有普遍意义的精华,运用于世,更好地涵养当代人格,为大多数人指明奋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发扬儒家修身教育思想中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共建和谐文明社会。

齐长利: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迪

儒家修身教育思想理论的特征

重人本。儒家学说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即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人皆可以为尧舜。儒家重视“以人为本”,从伦理关系的角度对人进行思想教育,来维护群体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现代儒家思想管理,在今天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重德教。儒家的思想教育内容,主要是道德思想政治教育。儒家称“教育”为“教化”,其主题就是道德理性。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认为一个人只有有“仁”的思想境界,才能做到“无求生以害人”。儒家还特别重视“孝悌”“忠信”“礼仪”等思想道德教育,以期培养“仁”的品德。

重自律。在儒家看来,实现“得仁”理想和社会“归仁”之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人们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有“得仁”之能力,所以,他主张每个人都必须从自己做起,也应该从自己做起,“求诸己”使人生“得仁”的理想尽快转变为现实。“求诸己”必须建立道德自觉的意识和观念,这就需要“吾日三省吾身”,以达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觉强化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

重躬行。儒家特别重视“躬身力行”,并把“行”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孔子经常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意识,且把意识化为行动,做一个身体力行的“躬行君子”,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孟子也重视德行。他认为,在灾患的环境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智慧、品性和才智。因此,若使自己成为能负“大任”之人,就应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孟子这种在生活中培养道德意志和理想人格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齐长利: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迪

儒家追求的修身目标与方法

君子之风。君子的理想人格,可以说是儒家为大多数修养者所树立的切实可行的道德风范。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观点是:仁且智。其中,仁更是其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仁”是一种传承在儒家文化骨子里的信仰,是儒学文化的宗旨,也是君子的立身之本。所以,君子须为得仁而求仁。除了仁,君子的理想人格还有另一部分,这就是“智”。因此儒家所要追求的完美人格,第一标准是要达到有君子之风,内涵仁的本质,外以礼的行为,养成“恭、宽、信、敏、惠”的优良君子人格。

圣贤之域。在儒家的修身理论中,存在着比君子更理想的人格目标——圣贤。圣贤之域是儒家个人修养的一贯追求和终极目标。孟子认为人格涵养的最高水平也就是“圣”了。至于如何由君子成圣成贤,孔子认为君子通过“修己”可以达到“敬”的目的现代儒家思想管理,进而“安人”,这是君子的境界,最终能够得以使天下万民安乐,才能称之为“圣”的境界。对孔子而言,“圣人”代表了个人修养的至高境界,它存在的目的更多是告诉世人,要时常地静修己身,勤思不辍以提高自身人格涵养。

三纲八目式修身法。所谓三纲八目是指:三纲要求修身者应具备光明美好的品德,弃旧从新的品质和至高至善的完美品格。而八目则需要仔细地认识事物,由此得到客观正确的知识,并且心怀虔诚、心性端正,进而用以修养品德,经营家庭,治理国家,最终令天下稳定、四海升平。八个条目循序渐进,使得整个系统环环相扣,自成一体,不可或缺。修身立己、由己及人、以德治国现代儒家思想管理,即为儒家修身的根本点和基本内涵。

修身齐家之法。涵养省察,内省是个体经由长期地自我完善,从而不断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强调道德的自律性,而且同样注重对内心的体察,对心性的感悟,对本源的追求。这也就是涵养省察之法。知行并进,相资为用,体现的是知与行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知行并进让道德行为得以实践,推己及人,同时又得以用实践来检验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否合格,进而使个人的人格涵养不断完善。

齐长利: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迪

借鉴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

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担当。当代青年由于生长于溺爱环境,从小未形成担当意识,以致成年后仍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负起应有的法律和道德责任。二是理想模糊。受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价值取向现实化与功利化,过分在乎个人利益,注重本位倾向,片面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社会责任感淡漠。三是心理脆弱。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就业压力大,家庭期望高,从而导致其心理比较脆弱、比较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力。

儒家特别重视修身的重要性。在儒家看来,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的准则,修身的目的不仅是使自身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和亲睦族、安邦治国、教化天下。儒家修身观要求个人不断进行“自省”,时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一个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改过从善,才能塑造至善至美的人格。

当前,可以借鉴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一是树立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当代大学生应该坚定信仰,其修身目标应该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应该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与奋斗宗旨。二是勤于自检自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自我监督意识,自觉抵制一切不良风气,克服各种精神污染,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操守,逐步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反复打磨,逐步完善。不同的人,一生中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但挫折对于一个强者来说是奋起的动力、推力和拉力。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正确看待逆境与挫折,在逆境与挫折中坚守、奋起,视其为历练,终究会成功的。

【参考文献】 ①马永庆:《儒家传统修身观与现代人格完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②郭亚楠:《儒家“修身”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的思考》齐长利: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迪,《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第9期。 ③杨瑾、 余群英:《〈论语〉中的“正能量”之于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代价值》,《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年第2期。

(原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