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鑫: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

何鑫:茶道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

何鑫,许唱/文

摘要:台湾刘汉介说:“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和意境。”茶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以平和之心境达到天人合一之境。中国的绘画艺术“以气韵求其画”,讲究“物我浑一”,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历代士大夫、文人书画家以茶会友,借茶陶冶情操,并将这种艺术修养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文章主要从茶道对书画创作主体、书画作品的影响和其共同的精神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探究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茶道;绘画艺术;精神契合;文化载体

茶作为一种自然生命,因为人的缘故而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文化载体。饮茶分四个层次,起初茶作为一种饮品,用以解渴;如果饮茶人对茶的色香味比较注重,对茶器比较讲究,耐下心来慢慢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把握环境、气氛、音乐与冲泡技巧,则可称得上是“茶艺”;在茶文化的繁荣发展过程中,茶事活动将思想、哲学、宗教、文学、美术工艺等多种元素包容进来,饮茶的过程成为思考顿悟的过程,以茶修身养性、怡情悟道,而又心无杂念无所求,饮茶也就达到了其最高境界即“茶道”。明代文人总结出在“无事、嘉客、幽坐、吟诗、挥翰、倘佯、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童”这几种情况下是最适宜饮茶。其中的“挥翰”,指的就是进行书画创作时。由此可见,古人早已将书画与茶文化相融合。

何鑫: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

1茶道与书画家

何鑫: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

陆羽在《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徳之人。”喝茶不再是一种解渴的手段,它已经成为一种蕴含了茶人人品与美德的文化。茶道中所追求的品德也正是书画家所要具备的。古人认为绘画是可以破除烦恼、消除浮躁、清心静气的一门养生的艺术,画家在作画时必须摒除杂念,使本心清明,用虚心的态度来观察事物。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还有“人品既以高矣,气韵不得不高”之说,一幅绘画作品的意境高下与画家的品格修为、学识修养息息相关。学画者要先立人品,人品正直的人绘画中也会带有正气,反之,心气不正,笔墨浮于纸上,从画面中也是可以看出来的。书画家不仅需要娴熟的笔墨功夫,还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审美水平。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王维一生崇尚习禅,我们可以从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的诗句中看出,饮茶也是他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的许多抒情诗句都仿佛描绘的一幅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王维还开创水墨山水画的先河,虽然王维的画作已经不存于世,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苏东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美中了解到他的作品中对意境的升华。茶圣陆羽耗尽半生写成了《茶经》一书,一生都在研究茶文化。同时,陆羽还精通书法家,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并著有《僧怀素传》,可见茶文化与书画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茶道和绘画艺术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茶道吸收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将深刻的处世哲学注入到茶事活动中。茶人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云淡风轻,这与道家清心寡欲之说有很大关系。但是道家对茶道影响最大的还是对自然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无欲无求的生活方式的肯定。“静”是达到“道”的必要手段,也是茶事活动中的必要条件。“静”在这里不只要求环境安静,还需要饮茶人的心静,在这一方面与绘画追求的闲淡意境是相通的。自佛教传入中土,很快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吸收,茶文化也不例外。茶味苦能够破睡提神,这恰好符合佛教教徒的需要,促进了茶风的传播,但佛教对茶的贡献显然更大。佛教讲究的是切身体会和顿悟,这与品茶之道相契合。佛教认为“道由心悟”何鑫: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喝茶之人需要摒弃心中杂念,以清雅之心境,以放松的、愉悦的、用心的状态去感受人与茶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物我玄会之境。因此,文人画家喝茶所在意的不是结果,而是饮茶的过程。许多书画家都嗜好饮茶,茶道中所蕴涵的“道”也影响着他们的处世哲学,茶叶所带来的先苦回甘的味觉享受使其即使在不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平心相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何鑫: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

2茶道与书画作品

自古以来文人画家多偏爱描绘山水、人物、花鸟题材,但历史上很多名人书画家也都做过含茶文化内容的创作,在很多名作中也有关于茶的题材。著名的绘画长卷《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闹市的一角有挑着扁担点茶汤的人,还有斗茶寻乐的人。在《韩熙载夜宴图》的听乐部分,官员或立或站中国茶道思想与儒家的哲学思想有什么联系,长案上摆放着茶壶、茶盏及各式茶点。一般公认世界上最早的茶画题材作品是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该画描绘的是唐太宗时期,萧翼用智谋得到兰亭序的故事,再现了唐代的煮茶文化。画中共有五个人,右边三位盘坐在桌边交谈,等待茶水。左下方两个人正在烹茶,画面描绘的是茶铛中水沸,一个童子正准备用盏托接煮好的茶的这一过程,旁边的茶案上茶夹、茶托茶碗、茶碾、茶罐等用具也描绘的一应俱全。怀素作为佛门中人,与茶的渊源更深。他写给别人的手札《苦笋贴》就是邀请朋友喝茶的内容。释皎然有诗:“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能够清神、助思、悟道,这与绘画所追求的颐神养性相吻合,古人将品茶入画正好可以表达这种情趣。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位茶文化爱好者,他精于茶艺,时常将茶事活动带入到绘画创作中。他的《文会图》就描绘了宋徽宗宴请贤才,画面中没有酒席,取而代之的是茶,以表达宋徽宗对人才的重视和以文治国的思想。茶文化还与儒家思想联系紧密,由于茶文化盛行,儒家思想中的“礼”、“和”等思想在茶事中的体现也对社会的繁荣安定起到一定作用。书画艺术在早期同样也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有很多诠释儒家思想的绘画作品。

何鑫: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

欧阳修在《长新茶》一诗中,记录了他从朋友那里得到好茶,并不用来招待客人,诗中“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之句可见古人对饮茶时周围的环境要求是非常高的。人不能太多,也不能太杂,环境要清静幽美,要干净整洁。特定的饮茶环境能够创造愉悦的审美经历,能够达到“物我浑一”的精神追求。书画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对环境往往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古代文人集会多选取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之地,如传世名作《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崇山峻岭”、“惠风和畅”的景色中趁兴而作。茶道追求外在的静,绘画还追求画中之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艺术家艺术创作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绘画强调意境美,它所追求的审美标准也是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所约束的。古人对意境的解释有“境生于象外”一说,讲究主观情感和客观境像的高度统一,在似与不似之间求得高于实境的神境。

何鑫: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

3茶道中的艺术语言

茶道就是品茶之美感,因此绘画中用于创造美感的艺术语言也会在茶道中有所体现。众所周知,色彩是绘画的要素之一,是反应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语言,在《茶经》中对冲泡茶叶的器具也有着色调搭配要求,“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由于茶的制作方法不同,干茶、汤色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颜色,即使是同种茶叶在品种、采摘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下,色泽也会有所差异。观茶色,是鉴别茶叶好坏的重要标志。在茶道的做法规矩中,首先要确定茶器的位置,以小点茶台子为例,茶人依据“曲尺分割”将台子用七条分割线均分为八等份,茶器的位置就是根据这三阳四阴七条线来确定的。“线”是中国绘画的基本造型语言,书法更是线条的艺术,古人有“以线为骨”,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无线者非画也。”可见线在中国绘画中的作用。历史上吴道子更是将线的写法发展到了“古今独步”、“后无来者”的地步。茶人茶器的摆放最重要的是讲究阴阳的对称。比如使用大风炉时,相应的使用小垫板;使用小风炉时,相应的使用大垫板。阴阳哲学在绘画中被转变成虚实,如在一幅画中河流经常留白,与皴染的笔墨就会形成黑白疏密对比,营造一种清高寡淡的意境。

添炭是点茶法中的一步,在添炭时,客人会欣赏风炉灰形和炉中的景致。在日本千鹤大师在《茶与悟》中记述了这样一则关于风炉的小故事:

何鑫: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

天正十八年,千利休和古田织部一起随丰臣秀吉的大军出征小田原诚。一天两人骑马经由海岸时,利休突然问织部:“我觉得,如果能将海岸的景致应用到茶会之中,将会非常有趣,你有什么好想法吗?”对师傅这突如其来的提问中国茶道思想与儒家的哲学思想有什么联系,织部一时间呆住了,他只好如实回答:“我没有什么构思。”利休说:“可以按照海边波浪拍案的景色来设计、布置风炉中炉灰的图案,你觉得怎么样?”

虽然没有详细的资料能够证明利休确实将炉灰布置成海边的风景,但是故事中利休将景色带入到茶道中的想法也表现了茶人对艺术的追求,对绘画融入到茶道中的设想。其实,茶道中的绘画元素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如饮茶前,主人会将茶杯旋转三次将茶杯上最漂亮的图案呈现给客人,以方便客人欣赏。除欣赏茶具外,主人还会摆上一幅客人最爱的字画供其观赏,以求得客人的欢心。

4茶道与书画的传承发展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如果从神农时代算起何鑫: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茶文化已经在中国的文化洪流中绵延了四五千年之久,而从陆羽撰写第一部茶书算起,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绘画艺术的出现则可追溯到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第一位确有记载的画家出现在三国时期。中国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历经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茶文化与绘画艺术却依然历久弥新与其社会功能是分不开的。

茶道与绘画均具有实用功能。茶从先民的食物过渡到文人贵族的饮品,最后普及到平民大众,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绘画一开始只是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随着审美和创作水平的提高,艺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茶道与书画艺术均具有社会功能。二者除了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贡献也是相当重要的。文人经常说“以茶代酒”来表示盛情难却就是在发挥茶道的社会属性。茶作为一种饮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国茶道思想与儒家的哲学思想有什么联系,这是其他饮品并不具有的。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使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被埋没。古人经常以互赠书画来联络感情,绘画的社会功能也早已有之,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也强调绘画的社会功能。茶道和书画艺术在文学艺术性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还被赋予一定的美育功能。茶文化和绘画都有着传承的载体和流动的血脉,这也是其能够传承与发展下去的重要原因。

5小结

由上可以看出,茶道与中国的书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茶作为一种饮品、药品而闻名,但茶道中所包含的哲学、伦理、道德对书画家创作的各个方面又有着相通之处,茶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也是书画家穷尽其一生想要达到的。茶道讲究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悟其韵,在茶事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道德品格,引导人们对美的深入探索,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达到人格的升华。作画就如同品茶,书画家在饱览了无数自然景色之后,将人生哲学与高山流水相互融合,这画于尺幅之间的景色是创作者所独有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张鹏飞.中国传统文化散论 [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2]裘纪平.中国茶画[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何鑫:茶道与书画艺术的关系,许唱/文童

[3]千鹤大师原著,张桂华编译.茶与悟[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

[4]林安君.中国历代画家与茶文化 [J].农业考古,1993(2):127-130.

[5]张明利.茶文化与书画艺术的精神契合[J].福建茶叶,2016 (2):202-203.

[6](日)千玄室监修.日本茶道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沈冬梅,张荷,李涓编著.茶馨艺文[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许唱(1992-),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理论。

(孟云飞转自《福建茶叶》 2016年第7期)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