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哲学课是最令人生厌的,善于作简洁清晰表达

傅佩荣:哲学课是最令人生厌的,善于作简洁清晰表达

傅佩荣(1950年12月16日—),汉族,祖籍上海,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师从余英时),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凤凰卫视主讲《国学的天空》,东方卫视主讲《老庄的智慧》,山东卫视“新杏坛”任首席主讲人,在台湾开课数十年座无虚席。而《傅佩荣的哲学课》是一本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书。就像是周国平老师评价傅佩荣的哲学课一样:“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傅先生对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市场上的产品充分满足了人们现在的需求,你想玩?游乐场儒家的哲学智慧内容,KTV,足浴,游戏厅,但凡你想到的、没想到的,相关的行业,都已经存在了。在满足物质上的富裕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陷入迷茫。显然,物质上的富裕并不能解决人们精神上的匮乏。人类自诞生起所面临的三个经典问题,我是谁?我从何处来?要到哪里去?依然是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为了能够获取心灵上的富足,提高生活的幸福感,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去了解一些哲学知识。

傅佩荣:哲学课是最令人生厌的,善于作简洁清晰表达

那哲学上有什么?我们这些平民也可以去从中学习吗?博士学位中最难的三个门类中就包含了哲学,人们认为哲学是一个非常高深的学科。毕竟大多数人搞不懂的东西往往被认为很高级,搞得懂的都会被平民化,慢慢的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但事实上,哲学并不是所谓的高端学科。它本质上是研究人与社会两者联系的一个学科,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者和谐共处的一些客观规律。启发人们通过遵守一些规则,以获得更充实的生活,提升个人价值。

物质上的富裕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精神上的层次,就像有些有钱人也一样过得不快乐,而有些穷人也一样过得很幸福。有些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也不一定比穷人家的孩子成长的更健康。这里面肯定有一些物质之外的其他因素在影响。而如果你想了解这些因素,不妨去看一看哲学相关的一些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原则和内心的感受去做一些事情,说一些话。那这些内心的指引是从何而来,我们又是如何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原则的呢?而我们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原则不断修订,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幸福的人生呢?同样也需要哲学。哲学不仅告诉了你,这个世界真诚、善良的一面,同样也揭露了这个社会阴暗的,不堪入目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辨的思考方式。展示给我们一个理想国的标准。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指出,国外有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而我们有孔子,孟子,荀子。这本傅佩荣的哲学课主要便是解读孔孟之道的哲学。

讲到孔孟之道,无外乎六个字,仁义礼智信。孔子的“仁”对中国的历史影响深远。何为“仁”?在傅佩荣的哲学课里,指出“仁”的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人性本善。人之性善也,由水之就下也。人心本身是向善的。何为善?善就是人与人之间恰当关系的实现。如何去实现这个恰当关系,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儒家的哲学智慧内容,比较好的一个交往,最根本的来源于真诚,只要真诚就能够形成向善行善的力量。而这里尤其突出了为人的真诚。可以这么说,很多大企业之所以做的大,是因为诚信待人。而有些小企为何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为一己私利牺牲了自己的诚信。那为什么会有不真诚的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利益。利益,是我们从出生到这个世界,就开始接触到的。收了红包的医生,办事更利索,服务更周到。收了红包的老师,给你开小灶。收了红包的老板,天天对你笑容满面。这些现象每时每刻都发生在各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而人往往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才会导致真诚与否成为一个问题。而“仁”就指出,人必须去克服自己的一些欲望以及计较,少计较一些利害关系,去追求更仁义,更真诚的为人准则。若这个社会最终丧失了真诚,走向了唯利是图的道路,那么这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人和禽兽又有什么区别?所以人文主义其实是保证人作为一个高级智慧生物的一个特殊性。

傅佩荣:哲学课是最令人生厌的,善于作简洁清晰表达

“仁”还有第二层含义,就是择善,中庸这本书中提到,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你知道真诚是什么样的,但是不去执行,那对自身,对社会而言是没有什么改变的,所以在了解到真诚这一准则之后,人就应该去选择善良并坚持行善。行善小到给孕妇、老人、小孩让座,大到去公益捐款,都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不知道大家在坐公交或者地铁的时候,看到老人没有座位,而自己还坐在座位上的话,内心会不会有一点触动,感到良心不安。类似报道现在的年轻人缺乏道德感的新闻层出不穷,遇到老人需要让座时假装看手机或者看书,把头撇过去,然后就安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让座。其实这都归根于,一个人是否向善傅佩荣:哲学课是最令人生厌的,善于作简洁清晰表达,并择善行之。归根于这个社会的教育,毕竟坐着比站着要舒服,对于坐着的那个人来说,坐可以让自己获得一个更舒服的姿势,对他而言是有利的,所以让他站起来,他觉得从这个利害关系上来讲,自己有损失,所以就不选了,这就是现在的教育和社会熏陶导致人把利益放在善前头所导致的一个行为。但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并不能把行善当作获取别人感激和夸赞的方式,而是把行善这个事情作为心安理得的、顺其自然的行为。我们不能为了被感激和夸赞去行善,也就是说不能像某些明星捐款一样去博噱头。万事只为求心安,这才是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仁”还有第三层意义,止于至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至善是什么?这就涉及到一个标准的界定。就像是人性本善中本是怎么样的一个本?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善和恶都是人为界定的。都是对具备道德基础的人才能有所区分,对某些人来说,杀人放火都不算作恶。而你跟他去讲这个,我们大众所认为的善恶,又能几何?对有些人,比如之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位烈士英雄,像黄继光,邱少云等等,我们耳濡目染的几位烈士,为了新中国的创建,牺牲自我。那些没有善恶基本认知的人,如何能理解他们的行为?这就是存在标杆不一致的情况。所以也就发生了一些网络大V侮辱烈士这种为众人所不齿的行为。论语子路一篇中有一句非常有道理的句子。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勿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重点是最后一句,好人都觉得你好,坏人都觉得你坏,这才是善人。

可以看出,仁这三层含义都和善是相关。

傅佩荣:哲学课是最令人生厌的,善于作简洁清晰表达

人之性是真诚而向上,闻之道是择善而固执,人之城是止于至善。

《傅佩荣的哲学课》,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对重点进行了专业解读。比如,孔子和宰我的对话。宰我非常聪明且学识广博,擅长辩论,而孔子对宰我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为何会有这个态度?最经典的就是宰我三年之丧的问题。

宰我问: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就古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傅佩荣:哲学课是最令人生厌的,善于作简洁清晰表达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宰我觉得为父母守丧三年,时间太长。然后指出,君子三年不举行礼仪,礼仪一定会荒废,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散乱,旧谷吃完,新谷也已收成,打火的燧木轮用了一次,所以守丧一年就可以了。而孔子反问了一句:守丧未满三年就吃白米饭,穿锦缎衣,你心里安心吗?

只看宰我的守丧一年的理论,感觉符合逻辑。但守丧三年,是伦理规范。伦理规范是什么?它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根据人内心的情感需求而设定的。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离开父母的怀抱,需要三年,为父母守丧三年,难道不是合乎情理的吗?所以古人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即使有能力享受更好的生活儒家的哲学智慧内容,也要通过睡在木头房内,穿着粗布衣服来寄托对父母的哀思。

除了从“仁”这角度介绍孔子的思想。傅佩荣的哲学课里,还从论语讲到了孔子的生平经历。

傅佩荣:哲学课是最令人生厌的,善于作简洁清晰表达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关于学习提出了很多方法和经验。比起我们现在报培训班,听别人讲人生大道理和成功学经验,还不如回头去看看论语。如,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又如。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又如,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想想我们,众所周知的那幅漫画,被老板骂了,回去骂孩子,孩子生气了去踢小猫,小猫出去,然后咬了老板,这就是迁怒。再想想看我们犯了多少一而再,再而三的错。回到论语,你就会发现,区区几个字乃真言也。而关于学习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是否能对照自身?傅佩荣的哲学课这本书,不仅给出了一些论语中的原文,对照孔子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生经历时的感悟,也给出了解读,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儒家哲学的好书。书不光在解读论语一些故事的背后含义,同时也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六十而耳顺,作者就倡导耳字是多余的。然后从朱熹,以及其他论语耳字的应用上,辩证的给出了理由,为何耳字应该去掉,从辩证过程中也可以一窥作者的深厚功底。

这本《傅佩荣的哲学课》以讲课的方式,给出每一讲的主题,大致包含论语,孟子,荀子,易经,周易,大学,中庸,几个主题,比较系统地概述了先秦时期儒家哲学的发展史。从孔子,孟子,荀子的一脉相承,到他们的经典学说,书里都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解读。对于没有任何文言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更浅显易懂。而有文学基础的人看这本书,也会从中收获不一样的视角。书里摘取了一些关键性的段落辅以解读,一来可以去读原文了解,以自己的视角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观点,二来也可以看解读傅佩荣:哲学课是最令人生厌的,善于作简洁清晰表达,从大师的角度来了解别人是怎么看待,解读这一段话,然后对比验证自己的思想。而且解读里面引经据典。比单看原文体验更好!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