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余王蒙: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丁余王蒙: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激活儒学》 王蒙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丁余
王蒙称儒学为“我们的儒学”,透着一股无以言传的亲切感。中华传统文化是至今活着的文化,这就决定着我们注定无法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讨论传统文化。积极有为、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构成了我们的文化积累、人文底色、价值标准、话语方式和生活习性,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所谓激活儒学,就是要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儒学是中国人的哲学。儒家对人与人、自我与他者、国家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思考是简洁而深刻的,没有曲里拐弯儿,没有模棱两可。孔子的人生智慧既有形而上的思考,又充满了日常生活智慧,他既主张“君子务本传统儒家生命智慧,本立而道生”,又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种自省和反思既是自我完善、自我修炼,更是一种自我与世界的对话方式。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积极的、向上的、担当的、创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儒学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行为方式和人生态度。
儒学把修身看作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但是,儒家从不脱离现实生活去讲做人的道理,更不是单向度的道德说教,儒家主张“群居切磋”“共与适道”,在因时变革中施政。儒家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构成一种活的传统。儒家注重“人道大伦”,强调礼乐教化,将“礼”作为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融会在治国理政和百姓生活之中,有敬畏、有仁爱,有宽容、有理性。孔子说:“爱与敬丁余王蒙: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其政之本。”王蒙认为这种维护正义、承认差别、减少纷争、各行其道、适可而止的智慧是了不起的。仁者无敌,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现在看来都是一种远见,是大智慧。“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更在乎维护人的尊严,更看重触及人的心灵。他强调的中庸之道,是最稳定、最长远的治理之道,治理国家不能靠暴力、走极端,这是何等高明的政治选择!王蒙说,孔子致力于让人们活在当下传统儒家生命智慧,让人们活得更好。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和文明,价值和魅力恰恰就在于对于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儒家思想里面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
孔子从来没有脱离生活去空洞地讲道理,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坦坦荡荡,为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哲学而劳苦奔波,他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不两面三刀、强人所难。他对弟子的教化更多的是一种交流、商量和切磋。王蒙由此得出一个生动的结论:“儒学是亲和、恰到好处的此岸思潮。”儒家从来没有脱离生活去解释生活。他们认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首先要积极地生活,主动地去寻求光明和幸福。儒家注重人性的自然状态,所谓“率性之谓道”。《孟子·离娄》有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儒学对于精神物质、个人群体、义利等关系的思考,都是有立场、有原则、有气节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丁余王蒙: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不处也。”恪守道德底线、不断道德反省、追求道德完美是儒家守护君子人格尊严的基本方式。无论是孔子的“君子求诸己”,还是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都是通过修己安人的自我完善来实现人生的理想目标。王蒙对此的解释更加简洁明快:能担当、能自谦、能改过、能学习、能提高、能操作,不论做什么,靠自己的真人品、真本事、真奉献。
孔子是一位“吾道一以贯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主义者,追求理想人格、理想生活、理想秩序,向往恃德不恃力的德治仁政。仁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充满了实践精神,仁爱里面有善良、有仁义,更有对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追求和担当。孟子在道义面前,有一种舍我其谁、舍生取义的担当精神。孟子的“民为贵”思想,具有极强的批判性。他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的民本逻辑是基于对人性、权力和道义的深刻思考而得出的严肃结论,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恣意妄为的严重后果:“君子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子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难怪王蒙先生慨叹:“君子的不妥协性与尖锐性彻底性振聋发聩。”儒家有一种重建斯文、为民请命的使命感。孔尚任在《花屿堂稿序》中说:“人生最足惜者,不闻道也。”这种韧劲对于我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今天传统儒家生命智慧,掌握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尤为珍贵。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