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甘熙故居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落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甘熙宅第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九十九间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南京甘熙故居民俗,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南京甘熙故居民俗,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甘熙宅第现已开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只缘身在此苑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为什么叫九十九间半呢

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 “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162间。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历史渊源

甘熙是甘福的次子,为晚清著名文人,曾经中过进士,生平著作甚丰。相传甘氏为金陵望族,甘氏父子曾遍访吴越,收集书籍十万册,建藏书楼,名津逮楼,并因此留名青史。金陵甘氏是江南望族,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战国的秦丞相甘茂,其后甘罗、甘宁、甘卓等都是著名人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今世甘贡三和他的儿子甘南轩、甘涛、甘律之也是南京文艺界的名人。

非遗一览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结构特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甘熙故居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这些意识反映在建筑上致使大宅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大致统一的等级规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甘氏南迁后,家中悬“于湖世泽,渤海家声”对联,建筑上坐南朝北,以感念先祖,不忘祖宗。故居内大小天井多达35个南京甘熙故居民俗,据说有水井、窨井32个,被发现的10多个水井,有的在天井中、有的在房间里、有的在檐口下、有的在门槛边,很好地解决了房屋的通风、采光以及上下水等问题,屋面檐口下的水槽让雨水从暗沟流向院内天井,起到“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的作用。

历史沿革

太平天国

这个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选择了南京作为首府,这意味着战火不可避免的洗礼了甘宅。 沸沸扬扬的革命气氛中,甘宅却遭遇了其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摧残。津逮楼毁于太平军与清军的兵火之中,十六万的藏书损失大半以上。

抗日战争

抗战爆发后,甘家在家长甘贡三的带领下离开南京,前往重庆避难。只留甘家三子甘律之独自留守南京看护家宅。甘律之的妻子是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夫妻俩都对戏曲情有独钟。抗战时,有一天,独自留守的甘律之突然接到通知,让他去一个日本官员的办公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惴惴不安的他以为日本人要霸占房子,正为自己守不住家宅而懊恼。没想到房子不但没有霸占或者损毁,反而得到一个保护的条例。只因为这个日本人非常喜欢中国京剧,为了欣赏甘律之表演京剧,兴致勃勃去他住地拜访,结果,发现了这所风格独特,建筑典雅的宅子,便下发了禁止破坏的命令。 如此,甘熙宅第得以在抗日战争的熊熊战火侥幸的保留下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十年文革

解放后,甘家的房产被卖出,接着, 在甘熙宅第的历史上又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事情发生了,就是土地被部队征用了,这就意味着此处成为军事重地,轻易不会被破坏,这无形中给了宅第一枚护身符。

路线

游2线、游4线、2、4、7、16、26、33、37、40、47、49、62、101、102路,地铁1号线三山街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