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与内炼养生之道

太平经》与内炼养生之道

《太平经》运用阴阳学说论述了人体内精气神的相互关系。说:“夫人本生混沌之气道家思想之守一之道,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为一,久则彬彬自见。身中形相轻,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气应矣。修其内,反应于外。内以致寿,外以致理。非用筋力,自然而致太平矣。”这就是用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解释人的生息与内炼养生之道。它认为,人的生理活动,精、气、神的变化和存在,以及特异的内炼状态,都是出于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中说:“阴气阳气更相摩砺,乃能相生。人气亦轮身上下,神精乘之出入。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这是运用生动的比喻,对人的精、气、神的产生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进而,指出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爱气,尊神,重精,这是《太平经》内炼法三大要点,也是后来的养生家共同遵循的修炼法则。《太平经》时记述的内炼功法丰富多采,主要有“守一”、“内照”、“存神”、“守静”、“食气”、“胎息”、“辟谷”、“还魂”、“还精”、“符水”等。但除个别方术外,大都可归于守一的修炼法。

守一。这一方法源自先秦道家。《老子》有“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之说,《庄子·在宥》谓“我守其一,以处其和”。至《老子想尔注》中,则谓守诫不违,即为守一。”《太平经》中多处加以解释。如说:“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又说,“一者,元气所起也。”又说:“一者,其元气纯纯之时也。”又说,“一者,心也,意也,志也《太平经》与内炼养生之道,念此一身中之神也。几天下之事,尽是所成也。”综合诸说,所谓“一”,主要是指元气,一种代表物质实体的元素。守一是切实的功夫,故不能投机取巧。经中说:“守一之法,无致巧意,一乃自效。”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宜有其心,持老不违,明其所为,各见其功,各进所知。”因为专注与否,不仅关系到修炼能否成功道家思想之守一之道,同时还联着人身的祸害,故又指明:“守一法,有百福亦有百祸,所守不专,处事多端,百神争竞,胜负相连。”这就告诫人们道家思想之守一之道,尽管守一的益处很多,但如炼功不当,也会引起不良的后果。

《太平经》与内炼养生之道

《太平经》中所载炼功养方术甚多,除了我们已论述的守一方法外,尚有一些见载经中,分为二十四类:“一者真记,谛冥谙忆;二者仙忌,详存无忘;三者采飞根,吞日精;四者服开明灵符;五者服月华;六者服阴生符;七者拘三魂;八者制七魄;九者佩皇象符;十者服华丹,十一者服黄水;十二者服回水;十三者食钚刚;十四者食风脑;十五者食松梨;十六者食李枣;十七者服水汤;十八者镇白银紫金;十九者服云腴;二十者作白银紫金;二十一者作镇;二十二者食竹笋;二十三者食鸿脯;二十四者佩正神符。”这些都是早期道教所信行的符箓禁咒及服食炼养之本。道教中人认为《太平经》与内炼养生之道,“备此二十四,变化无穷,超凌三界之外,游浪六合之中。灾害不能伤,魔邪不敢难。”但这些方术经中述之甚略,我们只好存而不论。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