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就是我国明清两代众多历史事件见证历史(1)_科学探索_光明网(组图)
故宫就是我国明清两代众多历史事件见证历史(1)_科学探索_光明网(组图)
周干,1975年出生,故宫博物院研究馆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馆藏文物防震保护和文物科学保护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10余项,承担并完成古建筑安全评估3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项;专着《故宫古建筑的结构艺术》等。
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由外院和内院组成。外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为文华殿,西为武英殿为两翼。外院后面是内院,包括干清宫、交台宫、坤宁宫、御花园和东西六宫。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木结构建筑之一。
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是关于故宫的建筑和陈设。应该说紫禁城本身就是我国明清时期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大家都心知肚明。这里给大家介绍的其实是比较详细的东西,尤其是故宫里一些保存至今的户外陈设,平时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也见证了历史。今天我们将通过这些细节并阅读历史。
不显眼的古老报警系统
紫禁城自古就有安防警报系统,传递警报的信号有很多种。比如,白塔新宝报了警。信大炮建在紫禁城西北侧的白塔山上。只要紫禁城内有危险的射击令牌,枪手就会立即向天空射击。驻守在京城的卫士听到炮声响起,纷纷集结,各就各位。又如紫禁城的腰牌,上面刻有被允许进入紫禁城的人的身份信息。紫禁城四门的守卫会及时检查。
但如果有人越过这些外围防御系统入侵紫禁城,古人是如何迅速向紫禁城内外的守卫发出警报的?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 故宫就是我国明清两代众多历史事件见证历史(1)_科学探索_光明网(组图),故宫里的一个特殊报警器——什别拉,或者叫什海哨兵(图1).
是一种快速报警装置,可以将危险信息快速传递到故宫各处。 的部分地区幸存至今,但现在已经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这种雪碧拉的材质比较简单。它实际上是由紫禁城中广泛使用的栏杆柱头改造而来的,它只使用了一个莲花花瓣形状的柱头。栏杆,又称栏杆,是中国古代建筑、桥梁栏杆与栏杆之间的短柱,其材料可用木头或石料制成。故宫的柱子一般都是用汉白玉做的。耻辱分为两部分:身体和资本。有的柱头呈莲花花瓣的形状,上面有24条纹路,象征着二十四节气,因此成为“二十四气王柱头”(图2).
普通的荷花柱头本质上是一块实心的瓷石,但是当它被加工成石别拉警钟时,荷叶柱头的内部被掏空了,就像一个空心的葫芦。那么,这块石头的空心“葫芦”怎么会成为警报呢?当时,一旦他们在紫禁城内发现入侵者,他们就会用一个3英寸(约10厘米)长的喇叭形喇叭,将其插入施别拉的洞穴中,用力吹喇叭,声音从喇叭会穿过希别拉。的放大倍数,迅速向四周扩散开来。(图3)
就是如此简单的石制品,与故宫的一般陈设十分接近,构成了故宫故宫内的警戒网。
据史料记载,清朝顺治年间,诏令警卫室在外院和内院的大门上安装“十别拉”。一个喇叭形的喇叭)插入石孔中,三个圆周的“什别拉”一个接一个地被吹响。每当有外敌入侵、战争警报或火灾时,守卫就会用牛角吹响石头上的小洞。整个紫禁城。
在紫禁城,很多地方都有施别拉。小伙伴们参观故宫时,只要稍加注意,仔细观察莲花花瓣状的柱头。如果内部是空心的,那就是我们所说的。
那么,希别拉在紫禁城的什么地方?据我们统计,太和门广场、前清门片区、昆宁门片区、东华门片区、西花门片区(图4)。总之,这种石别拉几乎覆盖了整个故宫。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百年的沧桑,故宫内的许多石头广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洞穴的入口可能被各种杂物堵塞,或者在修复过程中被新石头取代。
最后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古故宫报警系统的传播路径,并对其报警效果进行简单评价:
我们假设外敌从紫禁城的午门入侵。
第一步:午门阙阁的守卫将敲响阙阁设置的警钟。钟声将传到太和门广场。
第二步:太和门广场的守卫听到警钟,就会响起什别拉。设置在不同区域的石别拉,将警报声传送到东华门、西华门、三殿、干清门等重要区域。
第三步:千清门的守卫听到警笛声,继续拉响什别拉。警报声传到京云门、龙宗门、坤宁门等处。
第四步:昆宁门的守卫听到警笛声,继续拉响希别拉。警报声传到神武门。
据估计,完成上述四个步骤的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也就是说,如果午门有闯入者,1分钟之内,紫禁城各个阵地的守卫都能听到警笛声。
故宫里的什别拉巧妙地利用了故宫四合院的护栏作为报警装置故宫的历史,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功能。一方面,这些柱头的造型和装饰没有改变,在故宫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耻辱也有实际作用。施别拉在故宫的应用,可以说是故宫建筑艺术与建筑技艺相结合的典范。
紫禁城须弥座,见证清朝历史变迁
在座的朋友如果参观故宫,会看到很多重要的建筑、门洞,尤其是中轴线的建筑,都矗立在一个由层层石块砌成的基座上。这座古建筑的底座被称为“须弥座”。
须弥座是古建筑的基地,也可以说是地上古建筑的基地。古建筑再大,坐在石须弥座上,都会给人一种踏实稳重的感觉。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功能极为重要。故宫的底座主要采用白石须弥座的形式,既满足了建筑承载力的需要,又在建筑艺术和建筑色彩上与整体建筑形成有机统一。
须弥座于东汉初年(约公元一世纪)随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最初用于佛像座。“须弥”一词最早见于译成汉语的佛经,亦译为“喜弥楼”,实际上是“喜马拉雅”一词的古音译。从唐宋以来现存的建筑和建筑画作来看,须弥座作为平台基础是很常见的。至于明代建造的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其基座几乎都是须弥座的形式,如太和殿的基座(图。单层须弥座。
仔细看,我们还会发现,对于紫禁城的三大殿来说,不仅自身的建筑基地是须弥座的形式,就连它们下方的高台,也是三层徐弥座的形式,我们把三层楼的须水祖称为“三台”。(图6)。这种形式的须弥座只用在极其重要的建筑中。故宫内只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个高台,分别是皇宫的最高层。高塔。
前朝三大殿下的须弥座,所有部位都刻有纹饰,是须弥座中最豪华的一种。由于建筑层次不同,功能不同,三个殿堂虽然在同一个平台上,但雕刻和图案也各不相同。太和殿须弥座上下獠牙镌刻卷草纹,上下鸮镌刻莲花花瓣,腰部有碗和花结;而中和殿和保和殿的下獠牙上则刻着更鲜艳的花朵。八宝图案。这种微妙的装饰变化不仅区分了三个大厅的功能和层次,
与这些重要的建筑相比,那些分布在故宫中轴线两侧的不那么重要的值班室,它们的基座并没有采取须弥座的形式,只有普通的平台基础(图7)。这种那种平台是一个突出的砖石平台,四周压着面包角,虽然平台不直接承重,但有利于底座的维护和加固,具有衬托美感的效果。
然而,紫禁城须弥座的设定却有一个巨大的例外。这就是坤宁宫,紫禁城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之一。它的底座没有采用须弥座的形式,而只是采用了高台的形式(图8)。高台平台的中心是夯土,周围用砖进行维修。高平台不仅有利于建筑防潮,还可以扩大建筑使用者的视野,提高建筑的安全防护性能。
坤宁宫独特的高台基础与其历史上明清时期的功能变化息息相关,这与一个历史事件有关:入清朝。
明代紫禁城,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但1644年清朝入关后,坤宁宫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清朝入关后,便进入了北京故宫。清朝皇室的习俗之一是祭祀。这种以萨满为主导的活动融合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公元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清顺治皇帝在宫中选址进行祭祀活动。此后,坤宁宫的建筑布局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造,成为清廷祭祀的场所。坤宁宫改造时,施工人员参考了沉阳清宁宫(当时盛京)的建筑格局。——沉阳清宁宫等四栋建筑位于高3.8米、长宽67米的高台上。满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的地基很高。建筑学者认为,满族以平台基础的形式建造建筑物和庭院,这可能源于古代对安全和了望的需要。后来,这种平台基础形式逐渐演变为古代满族贵族住宅的身份象征。相应地,当时坤宁宫在整修过程中,其台基很可能被改成了仿清宁宫。所以坤宁宫没有使用其他故宫建筑的须弥座,台基做得很高,体现了满族建筑的一些特点。大概是为了模仿清宁宫而改的。所以坤宁宫没有使用其他故宫建筑的须弥座,台基做得很高,体现了满族建筑的一些特点。大概是为了模仿清宁宫而改的。所以坤宁宫没有使用其他故宫建筑的须弥座,台基做得很高,体现了满族建筑的一些特点。
故宫遇水箱
我们都知道,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朝区有代表皇帝统治地位的三座宫殿,内朝区则是后宫三座,皇帝居住的地方。伴随着这些重要的户外陈设,最常见的就是广泛设置的各种大型水箱。
如果我们从午门进入太和门广场,我们很快就会注意到太和门两侧都有铁缸。直到紫禁城北门(神武门),我们再也看不到大缸了。这是因为神武门广场靠近桐梓河,取水方便,所以没有水箱。
据《大清志》记载,清宫内有大型坦克308辆,管理部门为内政部建设部。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大水箱,你会发现紫禁城的大水箱有几个主要特点:水箱一般都比较大,可以装更多的水;两侧一般都有兽面和拉环,方便搬运。其中兽面的名字叫焦土,是龙的第五子(图9);圆柱一般用石头支撑,就像一个火炉,下面可以生火. 冬天用来生火,防止水箱里的水结冰。
这些大型坦克在明清时期也被称为“门海”、“吉祥坦克”和“太平坦克”,主要用途是执行防火任务。这些大型坦克不仅是故宫火灾历史的见证者,还多次经历过其他历史事件。
例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8月28日,来自八个国家的侵略者,身着不同的军装,吹着不同的号角,进入了紫禁城。他们沿着宫殿的大大小小的文物,如项链、勋章、玉印、钟表等。三大殿地基上的八只鎏金铜罐也成为了他们的目标。八强联军进宫后,用刺刀疯狂地刮,直到罐子的镀金层严重剥落。这些刺刀伤痕已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伤痕的一部分。
此后,1917年紫禁城的水箱再次遭遇灾难。1917年6月,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与李元洪的矛盾为名,率领5000名“辫子兵”进入紫禁城,迫使李元洪不得不解散国会,然后计划请废帝溥仪重新登基 故宫就是我国明清两代众多历史事件见证历史(1)_科学探索_光明网(组图),恢复君主制。张勋的复辟引起了全国的谴责。7月11日,奉总理段祺瑞之命,南苑航空学校派飞机轰炸张勋。这架飞机是法国制造的两人座教练机。除了教学,这架飞机只能用于观察目的,需要机组人员从机舱内手动投掷炸弹。轰炸目标是辫子军在丰台的阵地,张勋
12日下午3时许,航空学校飞行教官潘世忠亲自驾驶学校最大马力飞机,以学生杜宇元为投弹手,携带3枚小型炸弹,飞抵故宫。这架飞机在紫禁城离地300米的超低空飞行,既没有投弹仪器,也没有瞄准飞机。杜宇元拿着炸弹,先是用牙齿咬断了炸弹安全针,然后寻找合适的地面目标,伺机投下。杜宇元后来有这样的回忆:12日下午3:00,我们学校奉命参加战斗,先派飞机用3枚炸弹轰炸宫殿。第一个爆炸,杀死了一个太监;第二个炸毁了一个大桶;第三颗炸弹没有爆炸,溥仪已经慌了,于是命时旭给我们学校的临时指挥部打电话,说:“请不要飞进城里,我们的皇帝不愿意”等……宫殿被炸后,又派出一架飞机带着两枚炸弹,轰炸了张勋在南池子的住所。第一个毁了一个大鱼缸;第二个把张勋的房子给毁了,砖瓦四处乱飞。张勋吓得不知所措,立即从荷兰大使馆派车带着万胜珍秘书长逃进荷兰大使馆…… 宫殿被炸后,又派出一架飞机带着两枚炸弹,轰炸张勋在南池子的住所。第一个毁了一个大鱼缸;第二个把张勋的房子给毁了,砖瓦四处乱飞。张勋吓得不知所措,立即从荷兰大使馆派车带着万胜珍秘书长逃进荷兰大使馆…… 宫殿被炸后,又派出一架飞机带着两枚炸弹,轰炸张勋在南池子的住所。第一个毁了一个大鱼缸;第二个把张勋的房子给毁了,砖瓦四处乱飞。张勋吓得不知所措故宫的历史,立即从荷兰大使馆派车带着万胜珍秘书长逃进荷兰大使馆……
故宫水箱遭受的最大灾难是在1945年。此时,日本侵华战争进入了失败阶段。由于武器严重短缺,为了扩大武器弹药的生产,日军在中国占领区疯狂搜寻铜、铁等金属资源用于制造枪支。据史料记载,从1942年到1945年故宫的历史,日寇在北京共发动了3次“捐铜运动”,号召北京市民和各类机构捐献铜材。为完成“捐铜”任务,伪北京特别市政府于1942年成立了“大东亚战争金供委员会”,它负责清理公共和私人铜制品和铜制品。1945年,二战进入最后阶段,日军对中国的掠夺更加疯狂。3月29日,日本北京陆军联络部致函伪北京特别市政府,要求在北京开展“铜供”运动。随即,入侵者将目光投向了紫禁城。12月7日,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回顾日军掠夺情况:“该案查处征用铜2095公斤,其中铜缸66个,青铜大炮1门,除灯亭91件,还有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大炮3门。
在今天的紫禁城里,有231辆大坦克。铜(铁)罐分布在故宫的中轴线上。它们的主要功能不再是防火。人们讲述他们所经历的历史变迁。
随便看看
- 2024-07-16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解决欠薪问题,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 2024-05-29智慧工地:实现建筑工程数字化、智能化、简单化管理的必备系统
- 2024-05-29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
- 2024-05-13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 2024-05-12《三字经》中耳熟能详的句子,你知道吗?
- 2024-05-12道家执政时代,文景二帝都过着俭朴的生活
- 2024-05-11嘉德秋拍预览|《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 2024-05-11在这里,读懂中国民族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
- 2024-04-25辛克丁:中国古建筑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与中国哲学筑
- 2024-02-04从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和谐统一的建筑美学
- 2024-01-27儒家文化对传统木雕花板题材的影响(基金)
- 2024-01-27中国传统家具传承与创新初探(J)民族艺术
- 2024-01-27鲁作家具的起源、特点及其代表的山东民俗文化
- 2024-01-11世界读书日宝藏邀请3位艺术家分享阅读故事
- 2024-01-10国美2019年“文博综合”考研真题,探寻奥秘与逻辑框架
- 2023-12-21东晋建筑的历史背景、美学价值、对后世的影响
- 2023-12-06西藏民居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帐篷
- 2023-06-04思越木结构|古印度佛教艺术与建筑的起源
- 2023-06-04上海市长龚正:着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软实力
- 2023-06-04进门玄关挂什么画好四款超人气进门玄关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