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执政时代,文景二帝都过着俭朴的生活

道家执政时代,文景二帝都过着俭朴的生活

道家和儒家自先秦以来都是中国的两个主要执政党,而佛家呢,则更出世一些,不问入世之事。

从先秦开始,由道家衍生出的法家和黄老,先后作为执政党,影响了秦代和汉代的文景,其主张以德主刑辅,无为而治为纲领。直到汉武,执政地位被儒家独占道家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道家走下了执政舞台。儒家主张以礼制治国,更符合古代封建帝王的需求,因为制定一套确定尊卑贵贱的等级,更方便帝王的统治,而在文景之治的道家执政时代,由于道家本身就厌恶礼制,而且提倡“慈,俭,让”,文景二帝都过着俭朴的生活,乃至汉高祖刘邦时代,君臣之间都的确没有过于明显的等级区别。

汉武以后,一直到东汉末年,太平道的起义和五斗米道的割据,是道家试图重新执政的尝试,但仍然是因为封建等级社会的限制,道家甚至用武力夺取执政的努力也最终失败,于是无为和道德的纲领从治国,转为修身。于是魏晋以来的道家崇尚隐居修行,也让方术养生医药等开始融入其中。

一直到隋唐,因为执政者的统治需要,李唐自称道家祖师老子后裔,于是道家凭借着这点开始重返执政舞台。在科举应试中,除了四书五经,还可以考老庄、列子、文子等道家典籍,道家的修德之道也确实影响了唐代的几代明君,并且道家的思想也在此时在佛家的刺激下,诞生了许多哲学著作,其中包括继承晋代,而由成玄英、杜光庭等道士发扬壮大的道家重玄学。

但仅仅是获得和儒家并驱的“联合执政”地位。因为封建帝王,仍然需要礼制。

到了宋代,道家经典仍然和儒家经典一样,在科举内容之中,而且宋代的皇帝甚至借助道家的神学体系来塑造自己的尊贵地位,直到宋徽宗的靖康之变,南宋开始反思,并且最终把靖康之变的悲剧归咎到了道家的无为之治的思想中,因此南宋时,道家对政治的影响力又下降了。

直到元代道家执政时代,文景二帝都过着俭朴的生活,在金朝创立的全真道,由王重阳祖师传到丘处机祖师这里,由于著名的“一言止杀”,以全真为代表的道家在元代建立的初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成吉思汗听取了丘处机的道家思想,减少了对征服地的杀戮,实行德政,并且在后来元代建朝后,因为全真道主张三教合一道家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许多道士也参与了元代初期政治体制的设计。道家最繁盛时期,全国佛道庙观,皆挂玄门全真旗号。后来由于道家内部的《老子化胡经》和元朝皇帝对藏传佛教的推崇,打压道家,至此道家又走向衰落。

明代重新建立后,从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道观起,明代的道家发展重新复兴起来,最极致的,是嘉靖和万历的不上朝,虽然有些扭曲了“无为而治”的含义,但却催生了内阁制的诞生。

明代灭亡后,清代也崇尚藏传佛教,道家因为是汉人信仰,清代初期也一同遭到打压,直到王常月祖师重新整顿道门,放戒收徒,留下《龙门心法》,才迎来了道家的另一次中兴之景象,但在政治上,满清别说对儒教的篡改,对道教更是严加防范.

清代之后,西哲引入,无论是佛还是道还是儒,都开始被使用西方思维进行切割,切割为哲学上的佛学,道家道家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儒学;和宗教上的佛教道家执政时代,文景二帝都过着俭朴的生活,道教,儒教。

个人认为这种西方思维的割裂是错误的,每一个圆满的宗教,都由哲学和神学两个体系组成,例如道教,把哲学体系称为道法,把神学体系称为道术。而神学体系往往是让根性较为愚钝的人,可以登上哲学殿堂的桥梁。所以不能将道家和道教割裂,否则百姓将失去由“神仙”而入“大道”的途径。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