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2019年“文博综合”考研真题,探寻奥秘与逻辑框架
国美2019年“文博综合”考研真题,探寻奥秘与逻辑框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物与博物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见证着中华民族过去的辉煌,更是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如今,在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下,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事业也日益受到高度重视。而文化与博物馆专业作为培养相关人才的重要学科,一直以来都备受考生关注。本次分享将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国美2019年“文博综合”考研真题,探寻其中的奥秘与逻辑框架。
PART 1
真题回顾
True
一、名词解释。(180分)
1.传统金石学
2.亚型墓葬
3.玉敛葬与玉衣
4.甲骑具装佣
5.唐代金银器
6.辽代壁画
二、论述汉唐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60分)
三、从文化产业的角度,论述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60分)
PART 2
考情分析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是为适应我国现代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发展对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的专业学位。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国美2019年“文博综合”考研真题,探寻奥秘与逻辑框架,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难度不算大,虽然看起来招生人数比较少,但是报考的人数也不算多。另外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课考试科目少,只有“文博综合”这一个考试科目,且这一科目本身知识点的难度不大,因此复习起来压力也较小。
中国美术学院“文博综合”的考研题目由艺术人文学院命题,只招收专硕,目前分为文博全日制专硕方向——“文物与博物馆研究”,以及文博非全日制专硕方向——“物质文化创新研究”。
相比其他综合性院校的考试内容,国美作为艺术类院校和艺术史研究重地,文博专业试题更加注重美术考古与艺术史方面的内容。
自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后,“文博综合”考试题型和内容基本保持稳定,而之前的考察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画和艺术鉴藏部分。
此专业小方向的命名从“卷轴与古器物研究”到“艺术史与博物馆学”经过转变,演化成今天的“卷轴书画与文化遗产研究”、“博物馆、美术馆与展览文化研究”、“物质文化创新研究”。
“文博综合”考试内容一般涉及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书画鉴藏四大部分。由招生单位根据考试大纲自行命题,因此出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大家在备考时要注意多做题,以此来熟悉各类题型。
备考这个方向的同学只需要参考2019级及之后的考题,就可以掌握当前考试的趋势和重点。对于早年的考题,也可以作为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考试内容的演变过程。
PART 3
19国美文博真题分析
19 True
01名词解释
of terms
①传统金石学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金石学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②亚型墓葬
中国古代墓葬形制之一。此型墓见于商代,其形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殷墟侯家庄西北冈王陵区发现有此型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墓室面积约333平方米,加上墓道,总占地面积达1800平方米,墓深亦达15米以上。西北冈王陵区迄今已发现8座此型墓。
③玉敛葬与玉衣
玉敛葬是我国的丧葬文化特色,葬玉习俗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玉敛葬”起源于5000年前的良渚王国葬玉,是专门用来保护死者尸体的一类玉器国美民俗艺术博物馆,按照当时的丧葬仪式要求制作,包括玉衣、玉握、玉塞、玉含蝉等各种器物,几乎覆盖了尸体的每一处。从战国起形成了一套葬玉制度,发展至汉代。葬玉制度逐渐发展完善。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国美2019年“文博综合”考研真题,探寻奥秘与逻辑框架,其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
玉衣亦称“玉匣”。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一种葬具。为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以玉片编制的殓服。盛行于两汉时期。完整的玉衣包括玉面具、玉衣裤、足具,外观与人体形状相似。玉衣的编缀材料用金线、银线、铜线,金缕玉衣为皇帝所专用,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按身份等级的高低为诸侯王或大臣所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品为金缕玉衣,由皇帝特赐。广州南越王墓发现的丝缕玉衣则较为稀见。
④甲骑具装俑
甲骑具装俑是仪仗俑之一,最早出现于北朝时期。其形状特征为人马全披铠甲,体现部队装备的进步。骑手头戴圆形风帽,颈同护带,身穿窄袖襦,肩着齐肘红色甲,披红色两裆甲,腰系带。红裤,外着红甲。左腰斜系长剑,长剑下方又有一与长剑平行的类长剑物,右腰斜挎箭囊。武士左手执辔,右手下垂做执物状,掌心有孔,脚踩马镫。马披红色鱼鳞甲,辔、勒、鞍、镫俱全。
⑤唐代金银器
唐代金银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当时重要的手工艺品。唐代金银器主要是为了向皇室作为贡品,除封建统治阶级占有外,还有一部分出卖,当时的扬州已成为金银的贸易中心。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可分为“官作”和“行作”两种,以官作为主,且质量更高。唐代金银器的制作方法有很多。据《唐六典》记载,金的加工方法就有14种,即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研金、披金、镂金、捻金、戗金、閣金、贴金、快金、裹金等。唐代金银器的制作,主要用锤打法,从出土的器物上看,当时还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刻凿、铆、镀等多种金屈加工工艺。
⑥辽代壁画
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重要的王朝。辽代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出现在寺庙、佛塔、宫殿、墓葬等建筑内部。这些壁画展现了辽代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辽代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色彩丰富,线条饱满厚重,具有神秘宗教色彩国美民俗艺术博物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02论述题
essay
论述汉唐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
▍解题思路
论述汉唐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要抓住典型时期进行展开,从背景介绍开始,分别论述汉代佛教造像和唐代佛教造像的特点,着重介绍唐代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鼎盛时期。总结汉唐佛教造像风格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强调这一时期佛教造像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以及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论述要注重对历史资料和学术研究的调查与引用,提供具体的案例和艺术作品来支持论述。
▍参考答案
汉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段历史见证了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汉唐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时期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①初期融合:汉代佛教造像起始于东汉时期。初期的佛像在风格上多以印度佛教艺术为蓝本,但也加入了中国传统的造型和工艺元素。这种初期的佛像往往呈现出庄严肃穆、融合中印文化的特点,还保留了汉代石刻艺术的线条和雕刻技法。
②繁荣发展: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汉代的佛教造像逐渐走向了繁荣发展的时期。西晋时期,佛教在社会上得到更多的认可国美民俗艺术博物馆,佛像的制作工艺也更加精湛。这一时期的佛像形象更加优美,仍保留着一定的外来元素,但已经深深融入中国文化,并展现出中国审美的独特特色。
③唐代风华:唐代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鼎盛时期。在唐朝的统治下,佛教得到官方支持和广泛传播,佛像制作达到了高峰。唐代佛教造像风格强调庄严威严、雄浑大气,佛像通常以坐像和立像为主,线条流畅自然,神态端庄庄重。同时,由于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唐代佛像在表现佛陀的形象上更加中国化,为后来的佛教造像奠定了基础。
④影响传承:汉唐佛教造像风格的演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佛像的制作逐渐形成了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中国传统审美为特色的风格。这种风格在后来的历代继续发展,并影响到了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
总体而言,汉唐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是一个历经融合与创新的过程,它既继承了印度佛教艺术的精髓,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巅峰,同时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独特魅力的体现。通过研究汉唐佛教造像的风格演变,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艺术的演进历程,更能深入领略佛教艺术对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
03论述题
essay
从文化产业的角度,论述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解题思路
在论述时首先要对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进行定义和解释,明确二者的含义和范围。阐述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和基础的重要意义。论证文化遗产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护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强调它们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传承。以下是从文化产业的角度论述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Ⅰ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的源头,是文化产业的基石和根本。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包括古建筑、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等,它们是文化产业的创意来源。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化产业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灵感,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Ⅱ文化遗产的开发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景点、文化节庆、文创产品等,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观众,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历史古迹的保护和开放,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周边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Ⅲ文化产业的发展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文化产业的兴盛,政府和社会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文物修复、文化传承等工作。同时,文化产业的成功运营也增加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同和尊重,提高了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Ⅳ文化遗产的保护保障了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为了短期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可以避免文化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确保文化产业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和内容供给。如果文化遗产因缺乏保护而逐渐消失,文化产业的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威胁。
Ⅴ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强了地域特色和文化认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塑造地域独特的文化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而这些地域特色正是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所在,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的成功发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资源和动力,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创意和认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因此,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应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国美“文博综合”考研真题不仅考察知识面广度,更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通过对往年真题的剖析,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需要努力的方向。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更加坚定信心,积极备考,不断完善自己。请同学们继续关注征艺国美考研,我们将以系统化的方式梳理历年考研真题,从中挖掘出考试的特点和趋势,为广大考生提供有价值的备考参考。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3大年三十除夕夜,高淳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沛桥高跷展非遗风采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1苏南傩面具研究:探寻远古文化的神秘符号
- 2024-07-21皖南小马灯:地域与人文环境造就的独特民间文化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