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纵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先秦百家之学、秦议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这样几大阶段。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发端,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国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历朝历代对它遵循不悖,宫殿建筑是最典型、最集中地代表。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最丰富的哲学理念,要领会它的丰富内涵,必须首先分析其哲学基础。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阴阳学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对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是宇宙的对立统一,也是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

《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

《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这也是与中国人早期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道家把建筑看成五行要素中的“木”;木出于土地,入于阳光,承天之雨露,向阳而生。承地之养育,入阴而生道家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为阴阳和合产物,生生不息,乃自然生命力旺盛之象征。建筑与人气交流而旺盛。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

砖石结构未能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结构,有两点原因:

1.砖石材料成本高,耗资多,砖得经过烧制,得消耗大量的木材或煤炭资源。石得开凿山体,耗工费时,成本高。所以,仅佣于皇家的重要建筑或皇家贵族的陵墓,以及军事防御性建筑。

2.阴阳五行认为,砖石属性为土,有阴阳之分。土能生金,及各类金属都藏在其内。金属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产生危害。尤其是天然石材,属生土。砖是来源于土,经过烧制,已成熟土。生土为阴,熟土为阳。石材多用于陵墓建筑,砖材料多用于地面建筑。石材建筑为无机物,及无生命力特征。

古人把有机物的生死看成是生命的转化。是一种新的生命的萌发。我们从古建筑中可以看到,凡是石材建筑仅用于陵墓和纪念性建筑。没有用于活人所住的建筑。到了明清时期,砖材料逐渐普及,纯砖材料建筑则用于寺庙的无梁殿或民居窑洞的居住性建筑。

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故宫,发展也受到易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故宫,也称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全部宫殿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

内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宫殿。

从建筑的功能来看,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都在外朝举行。内廷是皇帝后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

内廷位于紫禁城的后部(北部),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帝后居住的地方,这组宫殿的两侧有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宁宫等;以及分布在内廷各处的四座御花园。

宫城内还有禁军的值房和一些服务性建筑以及太监、女居住的矮小房屋、宫城正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在御路两侧建有朝房。朝房外,东为太庙、酌社稷坛。宫城北部的景山则是附属于宫殿的另组建筑群。故宫的建筑基本上是附会《礼记》《考工记》 及封建传统的立志来规划的,为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利,示庄重威严的气概,采用了突出中轴线,主要建筑由南北纵深发展,次要建筑则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的手法。故宫这样的布局是与阴阳宇宙观密切相关的。

过景运门、乾清门、隆宗门的东西中轴线讲宫城分为前后阴阳两区,外朝为阳,内廷为阴。外朝建筑布局疏朗,气势雄伟,体现阳刚之美;内廷建筑布局严谨,内檐装修纤巧精美,体现阴柔之美。外朝前三殿在阳区,最前端是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 "保合太和, 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外朝中是"阳中之阳(太阳)”。保和殿位于前三殿最后,是"阳中之阴(少阴)”,太和殿与保和殿中间是中和殿,"中和”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是阴阳之和道家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故称“中和”,是“中阳(阳明)”。《论语:学而》 :”礼之用, 和为贵”。三大殿名称中均有“和”字,是为体现天地阴阳和谐,万物有序道家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国泰民安。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内廷宫寝为阴区,乾清宫、交泰殿及坤宁宫为后三宫。在《周易》八卦中,乾即天,坤即地,乾清、坤宁两宫法相天地,"天地定位” 前者为"阴中之阳(厥阳)” ,后者为"阳中之阴(太阴)”,两宫之间的交泰殿,是“中阴(少阴)”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体现天地交泰,阴平和。乾清、坤宁两宫名源自《周易》乾、坤二卦。按乾坤卦的解释,"乾” 天的代表,《彖传》 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 是地的代表,《彖传》 日"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清” 、"坤宁” 可寓意为天地清宁,天下太平。交泰殿名称出自泰卦,泰卦由乾卦和坤卦合成,乾上坤下,乾内坤外。《彖传》 日"泰, 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共志同也,内阳而外阴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内健而外顺。”《象传》 日“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古人说,天地不变而万物不生,天地交泰可使四时运转,万物滋生。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之道即阴阳之道,天地交泰,阴阳和合,万物有序寓意其中。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故宫在色彩应用上,反映了五行学说的思想。

l宫墙,殿柱等属喜庆之物用红色,在五行体系中,红属火,光明正大。

l屋顶用黄色,黄色属土、中央,皇帝必居中。

l皇宫东部屋顶用绿色,东方木绿,属春,是皇子居所。

l皇城北部的天一门,墙色用黑,北方属水,为黑平民建筑中的门户、立柱等用黑,期为“恐",象征着对君主的诚惶诚恐。

l单体建筑中,也因性质的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颜色,藏书的文渊阁,用黑墙、甄,为水,可克火,利于藏书。

天安门至端门不栽树,意为南方火,不易加木。明清北京帝都,可以说是完全在风水理论指导下规划建设的。都邑的选址,既是与中国风水大势相合相顺;全城布局取象于天、地、人三才备;一条贯穿南北,统领全城的“中轴线”。使明清北京城成为世界上最具文化特色的都城之一。城市形制的确立,不光要靠已有的规定,更需要结合都城的客观需要。从都城的位置几经迁移,以及明清北京城城墙的平面形状均为不完全的圆形,中轴线东移近200多米,可见一斑。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