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林安梧vs陈复

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

对谈录

对谈人:

林安梧 教授(台湾元亨书院山长,以下简称:林)

陈 复 教授(台湾东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以下简称:陈)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左起)陈复教授和林安梧教授在宁波参加工作会议时合影,图片来源网络

(陈复教授访谈林安梧教授音频完整版,来源人生社)

陈:我们“幸福心理会客室”,长期一直在访谈,就是说思考我们华人怎么样建构出我们自己的社会科学、本土社会科学,我是在这样的一个角度下,今天也很荣幸可以邀请到我们林安梧教授。林教授是新儒学第三代,是大师级的学人、资深学者。那么,林教授以前他是台大的哲学系的博士,后来也在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担任主任,后来他在台师大国文系教授,后来退休,之后在慈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担任院长,退休之后现在是在各地云游、讲学,也创办元亨书院,《易经》的“元亨利贞”。我们是不是先请我们安梧教授、安梧老师可以跟大家打一声招呼。

林:诸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见面。

陈:是,非常高兴,我们很荣幸,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安梧老师在海内外各地讲学、云游,其实能够约到他,是在我们正好的状态下我们聊天,发现他这个时间正好有空,所以可以找到安梧老师,来跟我们谈一谈。那么,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是“儒释道的思想就在你的生活中”。安梧老师其实是我们上一个世代,非常重要的哲学大师,就是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的弟子。是不是安梧老师您可以简单地跟我们谈一谈您的学思历程,怎么会走向了新儒家这样的一个脉络?因为我们知道哲学的学派很多脉络,您怎么走向了新儒家?这个学思历程可以跟我们简单说一下。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林:说来话很长,不过我可以长话短说。我在高中的时候念台中一中,我们有一个国文老师叫杨德英老师,杨德英老师是蔡仁厚老师的夫人。大家知道,蔡先生是牟先生的大弟子。杨德英老师教我们《论语》,教我们国文,我深受启发。其实我以前最好的科目是数学跟物理。由于深受感动以后,慢慢就往这边走。我就发下一个愿,希望以后能够讲学,讲学儒家、道家、佛教的经典,最主要的是以儒家为主,弘扬中国文化。大概十五岁,“十有五而志于学”,到现在都已经过了六十多了,所以从事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学习活动,已经超过四十五年了,快接近五十年了。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左起)林安梧教授、蔡仁厚教授和蔡夫人杨德英老师合影于台中元亨书院

陈:您跟蔡仁厚教授很熟,他已经九十岁了,而且我听说他在他家里面,把牟宗三先生都立一个像是画像,然后每天像是供奉一样,一种非常虔诚地在对待老师,其实“天地君亲师”在他身上可以看得非常明显。

林:对,蔡先生家还有一个“天地圣亲师”的牌位,牟先生他当然有一个画像,我想像那是一个画像,我家也有牟先生的画像。我还为牟先生写了一副嵌名对联:“宗师仲尼诚通天地,三教判列道贯古今。”。

陈:您们这一代对于牟宗三先生的这种心情,就是说是不是带着传统的师弟关系,在对待这样的一个师门传承。

林:我其实算是牟先生晚年弟子了,因为牟先生进入爷爷级的时候,我虽然是牟先生的学生,其实我的老师很多是牟先生的学生,所以,我先是牟先生的学生的学生,后来才成为牟先生的学生。所以,牟先生对于我们晚一些的学生比较宽容,所以,我们就好像孙子辈跟爷爷辈,很自然而然就是比较自在一些,我觉得跟牟先生相处那是很愉悦的事情。当然,最重要是我们听他上课,我认为牟先生是当代(那一代人中)我听过的课,最精彩的。条分缕析,无比分明,而且能够融通统贯,古往来今,中西对比,非常非常的深入的。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左起)牟宗三先生、林安梧教授合影

陈:当时我们曾经聊天的时候,您曾跟我说,您想要聊一聊,您大概是全台湾在各个学校教书最多的老师了。这跟您的学思历程,或是您的整个人生的因缘发展,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林:其实是很有趣的事情,是因为我除在中学教书以外,我在博士班的时候,后来转到铭传(大学)教了一年之后,后来正式到(新竹)清华大学任教当讲师,那时候博士还没有毕业。因为我进到那个是通识教育中心,通识教育中心基本上大家知道它是教大学本科的通识,但是我们一种专业的兴趣、愿望、欲望、欲求很强,所以我就到很多地方去兼课,一些专业的课程,也指导很多学生。所以,我算一算我领过十七所学校的聘书,包括专任、兼任,这个大概是一个很有趣的纪录。当然不是同时,就是前前后后。

陈:如果回到学思历程的脉络,您特别关心儒释道的这些思想,跟您的生活经验,是不是有什么关联?我们现在稍微课题化一下,就是为什么要特别地关注到儒释道思想?

林:我不太喜欢用“儒释道”,我喜欢用“儒道佛”。因为“释”是讲释迦牟尼,当然是佛教;儒,你如果相对来讲儒、道、佛嘛,就是儒家、道家、佛家,这很清楚。那你如果儒家、道家来个释家,这有点奇怪。除非你叫孔、释、老,那你儒、释、道很奇怪,所以我喜欢讲儒道佛。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儒道佛就在我们生活周遭,我们以前在乡下里头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区别,每天早上起来烧香、礼拜,那就面对的是儒道佛。因为台湾以前传统的家庭,它基本上是儒道佛都有的。你看中间摆一个观音大士神像,那是从佛教进到中国的,道家跟儒家是连接在一块的。那个对联就写着:“佛力永扶家安宅吉;祖宗常佑子孝孙贤。”儒佛会通了嘛。所以,在生活周遭就是有儒、有道、有佛。

当然,最早跟着我的祖母、我的妈妈,到台中有一个佛教莲社(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先生所建立的,我非常钦佩。我们五六岁就在那个佛教莲社玩了,所以,这个佛教自然而然,跟我们密切的关系。但是,传统家庭它一定是儒,一定是道。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台中莲社创办人李炳南老居士照片

陈:这是您的生活经验。也是您所认知台湾社会一般有的生活经验,我想也是。但是,我们现在常常有一种说法,我们认为说台湾是一个多元社会,可以叫它 一下。认为说各式各样的文化都进来,进入到这个社会里面。所以,有人认为说,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只是是我们社会里面的,台湾文化里面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我们是这个文化里面的,这个文化是我们的主轴。不知道您怎么看?

林:它是一部分,但是一大部分,而且是一大大部分。因为台湾是以汉民族为主导的,这个是无可怀疑的。但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导的,所以,汉民族文化从中原南迁到福建到广东到台湾,很显然你讲的话就是中原古音啊。譬如说闽南人不讲“你有空吗?”他讲“尔有闲否?”不讲“你怎么来?”“尔安者来也?”“吾行路来也”。你进市场问,那才问的文雅啦,问人家:“寡济?”就是一斤少多?一斤多少?其实就是中原古音啊。现在很多研究台湾语言的,他也不知道啊,他甚至认为没有字,甚至认为这个是台语很多有音无字。有字的,不是无字。他找不到,他找不出来。这个问题是这样,他汉文学的,汉文的底子不足嘛。我有一次在清华大学,好像郑良伟,他是研究语言学的,就跟他谈到这个事,他说对啊。

像连雅堂很不错了,你看他《台湾语典》,我觉得连先生两部大作:《台湾语典》《台湾通史》,用现在的话来讲“民到于今仍受其赐”。连家的福荫,也是因为老先生,这个了不起啊!其实,我们要了解到,台湾人最可贵的就是他秉承了中原文化,承天命,继道统,立人伦,传斯文于不辍。

台湾近二十年来这方面整个慢慢往下衰退了,就是不再承天命了,不再继道统了,人伦也慢慢毁弃了,斯文也慢慢坠落了。你知道吗?这很可惜!我每次讲到这个地方都会痛切之感啊!

陈:其实,我知道您祖籍是大陆福建省平和县,也是王阳明曾经打土匪的地方,您好像跟雾峰林家也有一些渊源跟脉络,您的这样一个脉络,等于说是闽南的一个族群下来。是不是这样的一个血缘脉络,对于您了解传统文化,其实是有更深刻的体会。因为我们有时候会有很多误解,有的误解反而会认为说闽南的族群脉络不一定对于传统文化是那么样子的一个青睐,或是关怀,可是真实状况正好却是相反的。这部分您可以跟我们谈一谈吗?

林:台湾人主要来自福建、广东,福建主要来自漳州跟泉州。我的先人在西元的1750年代,从平和到台湾,到我已经是第八代了,基本上我们跟雾峰林家都来自于平和县五寨乡的埔坪,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大宗的。去年恰逢阳明先生建置这个县五百周年,我还回去祭祖了一下。你到漳州平和一看,基本上你会发觉它山形地貌跟台湾中部非常像,基本上台湾中部人平和最多,江丙坤也是;宜兰也有一部分,林毅夫也是,还有很多。整个雾峰林家都是。以前我们还以为天下人还有这么多姓林的。其实,姓林的在整个华人世界里面不是最多的。

当然,我们说濂、洛、关、闽,闽学,从朱熹开始,从朱熹在整个福建地区,闽学是很发达的,所以闽学应该是中原之学、华夏之学的一个正宗。往上传传到韩国,东传到日本,后来南传传到越南,幅员很广大的。朱熹也当过漳州的知州,阳明先生所建置的平和县就在漳州。所以,如果以我们来说的话,心学、理学跟我们家乡脉络都有关系的。

当然,我们学习的时候是因缘嘛,因为这个因缘,念了台中一中,台中一中学理工的多,当时我们是想去学理工。如果没有遇到杨德英老师,大概这辈子也可能在教书,但可能是在清华数学系,不会后来去那在那里教哲学,不会说后来到台湾师大国文系当教授,不会的。这个是一个因缘。

但是,回溯,因为中国民族(华夏民族)非常重视时间意识、历史意识,“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你看我们要“通古今之变”,还要“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讲的。“通古今之变”,所以中国人对于这个华夏民族, 其实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国”“中国人”的概念,它基本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不是一个政治概念。它不是说你归属哪个国籍的概念,这个概念是近现代以来的概念。以前中国讲这个“国”,“国”的概念是一个区域概念、文化区域概念,就是城内为国,城外为郊,郊外为野,野外为荒嘛,这很清楚了。什么叫国?你妈妈跟你弟弟是同一国的,这叫国啦,划个区域这样子嘛,没那么严重。所以,我是觉得我们要回到一个文化的底色里面去认知自己。汉民族重视汉文化,你少数民族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彼此之间要更多交谈、对话,而且要多尊重。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陈:这很有意思,因为我们现在常常很鼓励少数民族南岛语族的这些文化,在观光,在很多的一些层面上面都加强对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可是对于所谓汉民族自身,到底有什么样的文化脉络,其实是非常模糊的。

林:这个模糊是最近这几十年才模糊的,应该说是最近二十年以后才模糊的。以前很清楚啊,你来自哪里?祖籍、籍贯哪里啊?很清楚的。它代表血缘的追溯,这里有一个人伦共同体的追溯。那么,同时有一个文化共同体更高的理想的要求,政治社会共同体是在血缘人伦共同体、在文化教养共同体,还有自然天地共同体底下,再去说政治社会共同体。不是把政治社会共同体拉出来,独立拉出来拉到最高去说了。这是受西方的影响,其实这个部分我们要跨过,因为二十一世纪的文明,是要检讨这个了,二十一世纪是不会照着以前的方式走。

陈:所以,搞不好闽南族可以从血缘的脉络回溯起,回溯整个源头,也可以去对闽学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现在我们如果谈到您刚才说的二十一世纪了,我们要谈一谈现代化的议题。因为儒释道思想会被人认为说是很老的东西,跟现代人的现代生活怎么样对话跟结合?其实,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十年来,佛教的团体在社会的介入,跟它的一个服务实践上面的非常多,可是儒家相对来说就少了一些,只有一些学理的探讨。儒释道在现代化这个议题上面,不知道您是怎么看?然后我们怎么样地让它不论是从学问,或是从它的落实层面,都可以跟现代人的生活可以结合起来。

林:上个世纪,大家一直在问:东亚文明是否妨碍现代化?华夏文明是否妨碍现代化?大概上个世纪中叶到末页,应该是八十年代以后,这个议题慢慢变了,没有这个问题啊!中国文化怎么会妨碍现代化?但是,现代化是一个学习过程,所以,我就区别这三个:现代化跟你文化的关系,它到底是一个历史发生的次序呢?还是一个理论的逻辑次序呢?还是实践的学习次序呢?以我们来讲是一个实践的学习嘛。实践学习次序,你中国文化、汉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各方面种种当然是要参与进来,参与进来展开交谈跟对话,然后开始调适。

现在进到二十一世纪了,今年都已经是2019年了,快二十年了,可以发现整个问题意识是到了现代化跟现代化之后。现代化带来了人类很多便利性,同时也带来人类非常非常多的问题。那么,在现代化之后人类文明该怎么办?华夏民族、少数民族各方面种种,大家参与进来。

以台湾来讲的话,你怎么样去调适现代化?让这个现代化能够更健康地往这个发展,你台湾人能够以你汉民族文化为主导,放到整个人类文明里面,你扮演什么?你能够参与到整个华夏民族的建设里又是什么?参与的人类的文明发展又是什么?当然很重要的就是儒道佛这三家思想,因为这在台湾沉淀很深,而且它发荣滋长到一定程度。那么,儒家强调的人伦,道家强调归返自然,佛教强调是一个证得涅槃,我法二空,能够到彼岸净土,后来成就了一个所谓此岸净土、人间佛教,这当然了不起!但人间佛教它其实汲取了儒家跟道家很多很好的东西在里面了,其实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它在表层上看是佛教,其实它不止。

陈:其实,儒道佛三家已经相互融合的在我们的生活里。我知道说您其实也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您从(孩子)考试来说,考试前父母鼓励孩子认真复习,这是儒家自强不息的思想;考试前夕会让孩子好好休息,这体现了道家思想;进考场前会跟孩子说考试时不要想得太复杂,犹豫不决时要相信直觉,这是佛教的当下自在。这是您很有趣的一个譬喻。

林:就是说在无意识就有这个东西了,在意识之前就已经隐含了这个东西了。

陈:安梧老师对于美国的一些探讨这些现代化议题的学者,诸如亨廷顿、福山,亨廷顿讲“文明的冲突”,福山讲“历史的终结”,我们安梧老师对这个观点觉得不大同意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们台湾社会及台湾人,确实有一些很深层的焦虑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区别,虽然表面生活很安逸,可是好像时时刻刻处在各种各样的文化的冲突以及认知的错乱里面。为什么安梧老师觉得说亨廷顿跟福山这些观念是比较有问题的?您的看法是什么?对这些现代化议题的背后,深层的文明的现象?

林:简单的说,其实他们是还在现代性的文明来谈现代性,他没有在现代文明之后来看现代性,也没有在西方的霸权之后来看整个人类文明的冲突。所以,其实历史还没有终结,其实文明并不是冲突,文明才是真正要更多的交谈跟对话。因为他们的霸权慢慢失去了唯一性,所以他就会觉得冲突。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文明交谈的起点。“文明的冲突”这个语汇是很独特嘛,它其实霸权冲突嘛,不是文明冲突嘛。冲突就不文明了,文明就不冲突,对不对?人很文明,怎么会冲突?它基本上就是霸权冲突。

台湾应该被认为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迈向现代化,它调节得最好的一个地方。它其实能够继续着原先的方向的话,台湾是有可为的。那就是我常提的承天命,继道统,立人伦,传斯文。在这样的一个向度,继续往前走。你想一个有人伦的人权,当然比没有人伦的人权会怎么样?你可以自己想一下。一个有民本的民主,跟没有民本的民主,哪一个会更好?一个有自觉的自由。

当然现在有的人对台湾的政治嗤之以鼻,有评论,我觉得太过了。其实,台湾的政治基本上还是良性的发展的,它比较麻烦的是它有一些历史的业力,非常麻烦的。在这样的一种历史业力的摆荡之下,还有某些政客的操弄之下,但是,它的民主还能继续如此安稳往前进,这代表着我们的成就,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惜福,但是也要忏悔。这个忏悔,就是你真正的忏其前愆,悔其后过,但是不能够永罪。就是你不能够把以前的那个过错,定了一个碑,那个碑叫“永罪纪念碑”,好像定了一个碑,这个碑我觉得要该快把它处理掉。这是不对的。

因为,在华夏、华人的传统,这个罪是要解的,是要救赎的,冤是要解的,冤宜解不宜结,罪要救赎的,罪不能够永久定罪的,你定下来就是不幸。所以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区别,定了这个永罪纪念碑以后,其实这就是个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使得台湾人把自己做小了!做小了,做紧了,你就往下掉了。什么时候停滞啊?这很可惜啊!所以这个部分也要儒家、道家、佛教这个襟怀,而且要迈向全世界。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以前,我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就是在台湾大学念硕士、博士的时候。念了很多很多的西洋哲学,我到现在为止,对那时候受教的老师对非常感恩的,因为西方哲学是台湾大学强项。当然,我做中国哲学研究是因为跟我的老师牟宗三先生,当然还有张起钧先生,还有其他一些先生,像西洋哲学,像郭博文先生,像林正弘先生、黄振华先生、关永中先生、杨树同先生,我觉得对我影响都是很大啊!我到现在都很感恩的。

陈:您刚才讲的这个永罪纪念碑,这个其实不止是定了别人,同时也对于自己是永世不得超生,就是大家都在这个状态里面。您刚才也讲了发人深省的话,有人伦的人权,跟有民本的民主,还有有自觉的自由,真的算是一锤定音很关键的想法。但是,我们台湾偏偏有很多人认为,传统思想是不利于人权、民主以及自由的,他认为都是专制的一些观念跟想法,这个部分您要怎么样地化解这样的一种误解呢?

林:其实,这个部分是要作深层的理解。如果以儒学来讲的话,我说它有三个向度:帝制化的儒学,生活化的儒学,批判性的儒学。被帝王专制、君主专制化,这个很严重,二千年帝制。但是,要解开啊,你不能够说儒学全部是君主专制式的儒学。儒学还有生活化的儒学,儒学有批判性的儒学,这个已经很清楚了。那么,我写过一本书叫《血缘性的纵贯轴》,基本上在解开帝制,重建儒学,就是在处理这个问题。我一直觉得,我们不能够停留在五四,五四到今年是100年,我们要跨过五四,不是五四后而已,而是要后五四。就是对五四要好好地反思。

五四新文化运动,它代表着救亡跟启蒙。但是,它同时陷进去了,陷进去了!整个族群的一种意义的迷失,花果飘零。这个问题其实到现在好不容易,有了重新迎来重新发展的生机。我觉得这时候真的是台湾要抓住这个可能性,你台湾放弃这个可能性,我是觉得太可惜了!

台湾人,日本人统治你51年,你还是没有被日本人,就是被它整个文化占领,没有嘛。你还是承你的天命,还是继你的道统,还是立你的人伦,还是传你的文化传统嘛。这个部分,我是觉得上苍是给予台湾人非常高的报偿。这个报偿是1949年两岸分治以后,我们大陆同胞到台湾来了。有的说160万,有的说200万,折中180万吧。来自全中国大陆各地来的,从贩夫走卒到艺术家、哲学家、到国学家,到达官贵人,各方面种种。而且你看故宫整个到台湾来了,人类的文明以华夏的文明来讲,南渡从来没有这次重大,这是全世界文明、全人类文明所少有的,所以整个台湾因此又提升得更高更高。

这(新竹)清华大学教授,也是我的老朋友,杨儒宾教授写了《1949礼赞》。1949,其实是非常独特的,它是不幸,同时又是一个跨越,某一个意义下是不幸,某一个意义下是对于台湾人来讲是最大的幸运。当然也有不幸,譬如政治迫害各方面种种,但是对于文化的发展很强很强的。所以,整个台湾就把儒道佛文化跟原住民的文化,跟整个现代化可以说融通的最好的一个地方,我们要正视这个成果。

陈:其实,您谈这些都是语重心长。因为台湾很多人常常妄自菲薄,然后我自认为是“亚细亚的孤儿”。当然我们从政治的角度,可能也认为我们成为一个孤儿是那么的合理,因为这些所谓的打压,可是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说刚才您所讲的承天命,继道统这个部分,对于整个文化的滋养跟传承,还有开创,我们其实是一个宝库,一个整个文明的宝库。在这个宝库里面,我们经过了七十年来的深居跟凝聚跟孕育,其实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内涵。

林:这一点就让我想起我一个老朋友叫蒋年丰先生。

陈:已经过世了,海洋儒学。

林:非常可惜的,他很年轻的时候写了一本小册子,希望能够让台湾成为整个华夏民族往前迈进的一个真正的动能,那是在九十年代初。

如果九十年代初我们能够继续这样的一个向度往前发展,跨过政治权力。那么,台湾真的是有机会会引领,走在前面,结果我们停滞了二十多年,往下掉。这非常可惜!这是从1997、1998以后,整个变了,非常非常可惜!

这是整个台湾的陷溺,这个陷溺就是一个存在的迷失。这个存在的迷失,使得台湾人没有回到台湾人的角色这里面,而台湾人在寻求一个新的台湾人,它变成不是。就变成一个本来的我,现在进入到一个不是我的我。其实,要再进一步赶快回到真正我的我,不能够只是做不是我的我。你做不是我的我,那只作为原先的对立面嘛,这个辩证走了一半嘛。其实,台湾现在是在受苦中。

陈:通过这样的一个辩证,其实我们才可以真的找到真我。安梧老师他其实在谈一个“儒道佛三家思想与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文明”,这个其实也是在跟亨廷顿跟福山对话,而且提出一些新的观察,就是儒道佛思想可以怎么样对文明的未来,给华人社会、华夏社会,可以提供一些新的开创性的里程。那么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我们今天的访谈同时也在《人间福报》的家庭版有刊出,相关的一些内容,大家也可以在那里面得到一些访谈深度报道。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安梧老师,今天给我们那么多剀切的一个建言,非常谢谢您,也期待您以后有机会再来,请您跟我们再详谈。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林:谢谢大家!谢谢陈复教授,谢谢慧心小姐!

(清和整理)

附录

儒释道思想就在你的生活中

文/陈复

本文发表台湾《人间福报》截图,图片来源网络

林安梧教授已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荣誉退休,却依然讲学不辍。他师从牟宗三先生,更是当代新儒学第三代中极具创发性的思想家。他在台中创办元亨书院,讲授儒释道各家经典,传播传统思想于社会,并对于我们正在发展中的华人本土社会科学高度关注与支持。安梧老师跟我说,他觉得人们常讨论「中华传统文化是否妨碍现代化」,这其实是个虚假的命题,中华文化不会妨碍现代化的进程,且现代化不只有西方这一条道路,症结是过去中华文化的发展长期隐晦不明,西洋文化过于高亢彰显,反而造成如今现代化呈现诸多问题。

安梧老师在上课时常会问同学:「儒道佛三家融通何以可能呢?」听完大家各种发想后,他会解释说:「这三家就学问系统而言是『学』,就思想流派而言『家』,就其教化宗教意义来讲,称做『儒教』、『佛教』或『道教』,这都没问题。」他常特别提醒:儒释道与西洋宗教差异很大,尤其不是一神论,不是「信靠」的宗教,而是「觉性」的宗教,更是直面生命存在的宗教。三教的经典都不是靠「上帝启示」,而是在对话中生成。它们意识到语言的弊病,主张跨过语言,追求言外的意义,这是三教融通的重要基础,更是在廿一世纪三教带给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一大贡献,我们生活在台湾社会,特别需要珍惜这份精神资产。

安梧老师表示,中华文化非常重视「共同体」这个概念,每个人都是「身心共同体」,家庭是血缘共同体,国家是政治共同体,教育是文化共同体,天地是自然共同体,这些共同体会合,就形成儒家主张「天地君亲师」的人伦共同体,最终达到世界大同的理想。道家强调自然共同体,主张无为复归于自然。佛教进入更宽广的「宇宙共同体」。佛教看重世间诸苦,要渡众生到彼岸。在中国经过发展后,认为所谓彼岸当下即是,一念觉就是彼岸,这是「圣」,一念不觉就是此岸,这是凡夫。彼岸净土与此岸净土连接,于是佛教变得比过去更为恢弘,但其变化的原因是中国佛教融合儒道两家思想。

安梧老师觉得当前现代性最可怕的后果就是底线的破坏。人们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追求合理的思考和生活,并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累积更多财富,但是随着财富累积与资本扩大,却渐渐背离信仰并遗忘底线,导致种种恶果。这是西洋现代化带来的恶果。其实,华人的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就体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儒释道思想就在你的生活中,他举例来说,考试前父母总是鼓励孩子认真复习,这是儒家「自强不息」的思想;在考试前夕,父母会让孩子好好休息,不要过累,这体现道家思想;在进考场前,父母会跟孩子说考试时不要想太复杂,只要专心答题,选择题犹豫不决时要相信直觉,这就是佛教的「当下自在」。

安梧老师并不同意杭廷顿和福山的观点,他觉得文明的冲突只是表面,其实当前世界的冲突来自于霸权冲突。这个世界已经被霸权所笼罩,意识形态斗争已经侵入文化中,这是现代化发展的问题,更是欧洲中心主义带来的严重问题。历史不可能终结,人类不可能用话语去处置这个世界,人们误认自己掌握话语,就掌握一切,这根本是对天道的僭越,这是拿话语论定为优先的西洋传统造成的遮蔽。唯有摆脱话语的控制,人们才可能回归到生命的根源,回归到存在本身,免除这些争端。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数千年来未有断裂的古文明,应该让王道概念在中华母土很好地生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新的参照和可能。

林安梧vs陈复儒道佛三家思想与现代生活对谈录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