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之士应做到没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淸静
修道之士应做到没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淸静
编辑
道教认为,修道之士应做到没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淸静,即道教教义之中的“清静寡欲”,如此这样,才符合“道”的本性。因为,只有在清静寡欲的心境下平淡自摄无欲故静如何体现出佛家思想,方能修道成仙,如果只是沉迷于世事的浊动,放纵自我的欲望修道之士应做到没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淸静,则只会离道越来越远。
“道”是用清静的本性来化生和养护万物的,从没有想过回报。相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如果以“清静”的思想来治世修身,世界将会和谐而太平,人们会得到更好的休养和生息,生命也将得到升华。所以,修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学知清静,以常清静为行为标准,才能实现修行而得道的追求。
道教的淸静是与浊动相互化和对应,淸是浊的源头平淡自摄无欲故静如何体现出佛家思想,动是说明静寂的条件。而修道,就是要通过修炼由浊而返清,由静而生动。使人心清宁明静,静而精生,气足神明,生命的原动力得到宝藏和育养,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这种清浊、动靜相生相化的关系和表现,也正是“道”之清静的完整表现。人修大道,体行淸浊、动静相生相化的道理,才符合淸静之道意。教条式地理解淸静,或把死寂静止看作是清静的意境是不能完全合符“道”意思的。
人来到凡尘世界后,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各种希求、奢望、情感等,这就是欲望。对于修道之人来说,这些都是阻碍修道的绊脚石。所以,要想进入饩正的清静境界,最主要的法则就是少私而寡欲。追求物我两忘修道之士应做到没有自己的私自嗜欲,乐好淸静,摒弃智慧和思绪,淡泊无思,无忧无虑的超越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从忘形、忘利开始,以至干忘心。
“道”的伟大是说不完的,从人的方面来讲,是万物归焉不辞。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无欲”,但高真务小而不务大,而结果却能成其大。“道”的本来而目就是“无欲”,“无欲”的后果是成就了“道”的伟大,所以“少私寡欲”是修真的基础。所谓寡欲,就是要求人们对世俗的名利、声色、财货的企求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用极端的行为去猎取,不要有非分的念失和过分的奢求,嗜欲过重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平淡自摄无欲故静如何体现出佛家思想,而且会使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成为社会恶患的根源。要以寡欲为行为准则,最终达到“道常无欲乐清静”的最高境界。
道法自然,人生在天地间,其行为的最高法則也应是效法道性自然的法则,此图描绘的就是魏晋士族所向往的游与山林,与自然相融合的情境。
随便看看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0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密切关系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2024-07-09道家养生修道:性命双修的方法与修炼内容解析
- 2024-07-03禅宗:简易明快的禅修道路与活用实用的价值主张
- 2024-07-03太极拳:道教动功修炼的表现形式,阐释道的内涵
- 2024-06-25道家与道教的关系:相辅相成,影响深远
- 2024-06-25道家与道教的关系:从哲学流派到宗教信仰的演变
- 2024-06-24道教起源:学界与宗教界观点的差异及对哲学化思想流的影响
- 2024-06-23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哲学与宗教的交融
- 2024-06-23医道同源:易学、阴阳五行说与传统医学和道教的关系
- 2024-06-22道家思想:起源、核心与代表著作,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 2024-06-22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 2024-06-15北大高颜值男神杨立华:温润谦恭的真性情老师,学生为课痴狂
- 2024-06-15深入解读庄子道家思想及其对现代生态环境的反思
- 2024-06-14河北大学许春华: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老庄道家思想与先秦诸子哲学起源
- 2024-06-14孔子:教化万民是儒者使命,非愚民之想,何以称第一教育家?
- 2024-05-28网易公开课:西安交通大学讲解儒道文化,道家与道教有何不同?
- 2024-05-20道教的养生思想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 2024-04-25理学如何体现吸收道家和佛家思想 脊椎矫正﹚,六个月开始移筋换骨﹙
- 2024-04-25汲取二程理学精华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领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