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情志和养生在中医学与佛教文化中的比较》
本文节选自《情志和养生在中医学与佛教文化中的比较》
佛教文化与中医学有相通之处,其慈悲仁爱的理念,禅坐调心的方法对中医辨证理论和治疗手段均有所丰富。当今社会的节奏变化很快,人们的内心大多是浮躁急切的,这就需要关护我们的内心。
纵观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有不少通晓医术的高僧大德,如济公、马祖道一、达摩等,他们不仅是独树一帜的宗教领袖,更是引导信众调理心性健康的灵魂导师。历代佛教法师的语录和著作中有为数不少的关于如何使心境平,保持情志健康的内容佛家的思想是什么,多以开示、对话、禅机的形式表现,其对内心世界挖掘的深度和历练的方法却是中医学所不能企及的。
“心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心如果失去对神明的统率,则会危及其它脏腑并使经络不通则伤害形体。
中医将“内伤七情”引起的情志病归为内伤病,佛教则认为一切皆由心造,疾病也是如此。“诸病无非心作,心有忧愁思虑,邪气得入”(《摩诃止观》)。强调心为本,即心识对外在环境和内在情绪有主导作用,大乘起信论曰:“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主张“净心缘起”,内心生起无明烦恼,则滋生恶业和愚痴,从而导致生理上的疾病;反之,心性是明净无埃的佛家的思想是什么,则身心健康,“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正法念处经·观天品》)。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对中医学是如何来调理情志有详细的描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国易堂,心安而不惧……淫邪不能惑其心”。其中,“恬淡虚无”与佛教文化“放下后”的境界如出一辙。
佛教文化中非常重视“修心”,“修心”是佛教修行的核心,认为只有“放下”贪、嗔、痴,才能摒弃内心的杂念,达到心体无滞的境界。
《坛经》曰:“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常不能染”。佛教文化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修炼“调摄杂乱心境至洁净,证悟到生命的本体境界”,从而认识并恢复人原有“天真无邪”面貌,佛教修行心性的目的是对心理进行清扫、疏通本文节选自《情志和养生在中医学与佛教文化中的比较》,保障人的身心健康。
佛教理论对人体皮囊构造和自然地研究甚少,作为一门宗教,很少涉及佛教医学体系中四大(地火水风)致病的内容,全是在心性上面做功夫。如禅宗六祖慧能所提出的以“心”为最终途径作为解脱之道的方法,将在世生活与出世修行统一为一体。
所谓的解脱指的是当下的解脱本文节选自《情志和养生在中医学与佛教文化中的比较》,要解脱今世人生的种种同福与烦恼,必须接受现实的人生,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时候不为心所动。这样才能得到心灵上的安宁。要达到在万法中自由出入而不染淤泥,心境光明的境界,就必须自性保持清净。慧能的禅法不仅是出世的佛家的思想是什么,而且是入世的,是一种以出世之态度为入世之事业。
《坛经》曰:“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对一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表象不执著、不受其习性污染,身虽然在俗世但是心不被世间俗务所烦恼,可以自由地放下。心体现的个人意志是无所束缚,放在首位的,打破了对宗教的神化和神像的崇拜。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10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密切关系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