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我接到反应就想到道家的思想(图)

【开场】我接到反应就想到道家的思想(图)

【开场】

我接到这个任务,就是来祝贺、来庆祝正中高尔夫球会升级与更名。更名为隐秀,我第一反应就想到道家的思想。

从刘勰的《文心雕龙》隐秀篇当中摘了两句来说明什么叫“隐”,什么叫“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这个秀很清楚,叫杰出,,木秀于林那个“秀”。那么中国人有道家的智慧,所以总觉得出类拔萃是危险的,所以应当把它遮盖起来。如果是这样的理解的话,当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道家的思想,但是他没到这道家的精髓中去,不是仅仅把他躲藏起来的问题。

而刘勰讲“隐”和“秀”的关系讲得真好。所谓“文外之重旨也”,就这篇文章要显出来,这篇文章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其实不在于之中的,叫在文外。如果用这个英语的表达了,就是我们读一篇文章,我们应当读什么?Read lines读字里行间。你就文字、文句读,并不知道他真实的境界是什么,所以要善于读字里行间,字里行间就是“隐”的。“隐”的,这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要给我们的收获。这是“隐”,不是没有,也不是躲藏。那么“隐”靠什么来显示?靠“秀”:篇中之独拔者也,通过这了不起的文字才能够呈现字里行间的东西,这就是“隐”和“秀”的关系。

那么我们在这世界上做事情,比方说正中集团它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企业,它就秀了,但他的秀的意义不在他自身,在于它能造成“隐”。“隐”是什么?让人民生活有中国人所追求的安居乐业,它的“秀”的目的不是跟别人比,我比你更厉害。正中集团的“秀”,就是为了导致、带来“隐”,“隐”才是中国人要的。道家思想特别重要的,尤其在今天我们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被表达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如何面对?


【开场】我接到反应就想到道家的思想(图)

好在中华民族是有福气的民族,他有儒道佛三家的智慧,所以我们现在都在想,如何应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已经取得了经济建设上的成就,如何得到保证的?取得成就的方式不等于保存成就的方式,所以我们不得不改变方式。在这改变方式的当中,道家的智慧、道家的学说,给我们真正的智慧的启发。今天我借祝贺正中高尔夫球会品牌升级与更名为“隐秀高尔夫俱乐部”这样一个场合,来谈一谈我本人对道家思想的基本的理解,当然可以讨论,可以批评,我没有在这里颁布任何权威的解释。

【从“去伪”到有为】

道家的学说诞生于先秦,面对的是人民生活的大痛苦:东周末年、天下大乱,周王室被架空,上百个诸侯小国彼此征战,血流成河。中国人开始问“道”,有儒家学派起来,有道家学派起来,道家学派的真正的奠基人就是老子。论道的第一步就是要诊断人民生活出现大痛苦的根源。而老子的诊断找到的“病症”是什么?就是“人为”。人为两个字是合起来,就是“伪”,“伪”就是造作。

老子认为夏商周三代人民生活终于出了大毛病,就是来自于造作。这个“伪”没有道德含义。我这里顺带说一下,我们读《道德经》也罢,也把读庄子的书也罢,这里边不讨论善与恶的区别,这是道家的原则。所以这个“伪”,不是伪善的“伪”,也不是虚伪的“伪”,没有道德含义,他只是说“人为”,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因素。来自于自己的因素,导致了人民生活出了毛病。儒家的学说和道德学说都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天人合一”。中国哲学先秦时各家各派分歧很大,你所说的“道”不是我所说的“道”,此道非彼道,所以百家争鸣。虽然争鸣,出发点倒是共同的,就是“天人合一”。这一点把中国哲学跟西方哲学在基本特征上就区分开来了。那么同样主张“天人合一”,怎么会有儒家和道家的区分的?因为重点的不同,儒家的重点在“人”,道家的重点在“天”。

道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幸福都来自“天”,人类生活的麻烦和苦恼都来只能“人自己”。这是道家的基本立场。在这个立场上它跟儒家区分开来。孔子主张“人能弘道”:人应该建构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过上的和谐的社会生活,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成为天道的弘扬。所以重点在于“人”,这是儒家。

而道家说,人想的多了,事情就坏了。因为麻烦苦恼都来自于人自己的作为,了解了大家的基本立场。我们自然可以知道,道家的学说是教我们“做减法”的。减什么?减去来自人自己的因素,而且要减得十分彻底。老子说的那句原话,“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这个“损”就是减少。减少什么?减少来自人自己的因素,“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把人自己的因素都拿干净了,这叫“无为”。“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指“不人为地做事”。所以这一点不能理解的。事情是要做的,人活在这世界上就得做事情。不做事的人生不能算人生。但是做事情要有一个境界,有一种智慧做前提。老子说的就是,把来自人自己的因素拿掉来做事情。不要从自己主观的愿望出发,也不要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和做事的手段出发,坚持住,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样就是把这一切都拿掉,你做完,这时你的做事,你的生命实践就暗合天道。天道“无不为”了。所以无为而无不为。我再重复一遍,“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所以老子论道,第一个观念不是“道”,第一个关键是“无为”,针对的是人为,针对的是“伪”。那么问题就马上来了,我们如何能判断出什么是人为的事,什么不是人为的事?人为、非人为区分标准在哪里?这个问题就自然来了。

第一件事情要知道“无为”,以便让我们自己的生命实践与天道暗合,因为天道没有写在天空上,让我们看见,他没办法正面说,只有把人自己的因素拿干净,做事情自然符合天道的。这一点我们明白了,明白之后,我们就想问:我如何知道我如此这般做事是人为的还是非人为的?属于无为的?标准在哪里呢?


【开场】我接到反应就想到道家的思想(图)

于是,在“无为”这个观念之后,就必须讲下面一个观点,叫“无”。要阐发出“无”的境界来,以便让我们能区分人为和无为,所谓“无”的境界。“无”的境界如何说?要把它跟“有”对比着说,讨论“有”和“无”的关系,这是道家学术的第二步 【开场】我接到反应就想到道家的思想(图),讲“无”的境界。那么这个“无”的境界如何说?当然把“有”拿来说,叫有和无的关系。最简单的说法是老子自己提供的,他做了一个比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比如说这是个房间,房间是怎么构成的?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四周有墙壁、门窗。天花板的“有”,地板的“有”,四周墙壁的“有”,它们都叫“有”。很重要是吧,我们通常这么看。于是,天花板把它加厚,地板也把它加厚,四周的墙壁同样的重要,一起把它们加厚,加厚到最后终于成了一个土堆,房间没了。老子这个比喻是非常简单,但是很准确、明了。什么意思?一个房间的“用”就在于中间的“无”,而这个无哪里来的?是有造成的。天花板的有,地板的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区别是不是一家,四周墙壁的有,就是为了造成中间的“无”,房间的用就在此中。这给我们一个特别重要的启发。我们如何看待有和“无”的关系?有的意义不在它自身。天花板的意义不在于它自己,地板的意义也不在他自己,四周墙壁的意义都不在它们自身了,它们的意义在于能造成“无”。一切“有”的意义,都在于它所造成的“无”,“无”才是有的意义。这就把“无”的境界说出来。于是我们来判断,你所做的事情,哪一种做法属于人为,哪一种做法属于无为的,标准出来了:倘若你做的事情不能造成“无”,你这个事情就是“人为”;假如你做的事情是能造成“无”的,你在这件事情就是“无为”,你这样做就叫“无为”。“无为”不是不做事,是做事的。为什么他叫“无为”呢?因为它能造成“无”,造成妙用。这是把“无”的境界说出来。

道家的学说的总的目标,四个字“全身避害”,保全生命,避免伤害。这个基本目标,当然跟他的立场直接关联在一起,跟道家的立场直接关联。道家的立场我们刚才说过了,人民生活的幸福都来自天,人类生活的麻烦和苦恼都来自于人自己。那么我们来自天的首先是生命本身。生命本身是天道赐予我们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保全它,这叫“全身”。在全身之外的其他的目标,是社会生活给予我们的,这些目标都是很危险的。我们往往牺牲我们的生命,牺牲我们生活的幸福去为目标奋斗。

正如道家学说所说的这样的话,比如说小人不是君子的话,“小人以身殉利”,“殉”就是牺牲,小人以身殉利,为的是那个利。为官的人叫士。“士以身殉民”,做官的人牺牲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为了什么?能够官声清正有名气。如果士大夫没有出去做官,他“以身殉家”,他为家庭牺牲。其实名称不一样,行业不一样,以利来伤害幸是共同的。所以保全生命,保全上天给我们的生命和幸福和健康,这才是唯一的目标。别的目标都没有价值。所以按照道家的学说,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最好的人生。如果人生总有目标,那么它只有一个唯一的目标就是“全身”。为什么要全身,意味着我们要保全它?为什么?我们总是遇到危险?遇到随时可能来的伤害,所以要避,叫避害。这个“害”不是自然灾害,不是地震、火山,这些“害”我们人避不了的。道家学说所要避的“害”是社会生活中的“害”,来自社会生活的“害”。这“害”就是“人为”,就是人为的事情会害我,所以避开。第一,要辨认出什么是“人为”的事,第二辨认出来以后,下一步就是不参与,不参与人为之事。刚才讲了,辨认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老子所阐发的“无”的境界你领会“无”的境界,一切的有都是为了造成“无”,那么你就知道,不能造成“无”的,一定是人为之事。能造成“无”的,你这个事情一定是无为之事。这一点达到了。第二点“不参与”,不参与实在太难。我们有时候自己是辨认出来了,这一定是人为之事。但是我们要不参与,真难。忍不住、情不自禁地就参与了,能够不参与,那是精神境界,那是从心灵所达到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一个字“隐”。你能“隐”吗?“隐”是一个精神状态,是一种心灵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不是你辨认出人为之事,就会不参与,基本上还是都参与了。所以能隐就是真正难。他是我们生命情感的实践。楚王派了一个使者,带来那么多黄金,要求庄子去做宰相。多高的职位,多高的俸禄,庄子马上就跟他讲,跟使者说了,你别来污染我,你叫我去做楚国的宰相,你等于是叫我做一个将来要派祭祀作用的牛。给我穿上了华丽的服装,供养在那里,终于有一天,祭典的仪式开始了,我就被送上祭台了。这时候我想要做泥沟里滚打的猪都做不成了。别侮辱我,你走吧,我终生不仕,我一辈子不做官,这是庄子。

这叫能隐了吧?真是能隐。就是能做到不参与。这真难。庄子的境界够高了吧,其实不够高。他坚持终身不仕,终身不做官,这叫什么?小隐,并非大隐也!当然在乱世之中,庄子是战国时候的人,他要全身避害,他要终身不仕,但是这个境界只是小隐。

我们都听说过这三句话,“小隐隐于林”,山里中躲了,躲开现实人世。比小隐高一点的境界,中隐,中隐隐于市,市井的市,跟人民生活在一起,和光同尘,他也隐了,但别人不知道隐了。就像我们不知道邓总隐了,他就是隐于市的。

还不是更高的。更高的叫大隐隐于朝,在朝廷上做做大官,别人不知道的。其实他是隐士。这个境界再增高了,人世间的事情我们不应当不参与的,我们做了许多人世间该做的事,但是我们是隐士的精神,这才是最高的一个。

我这里说听到“隐秀”这个名词,用来给我们原来的正中高尔夫球会做他的新的名字,我第一反应:低调。我明明“秀”的,把它“隐”起来,这个也可以,这叫一种比较高明的人生态度。但是我们对“隐秀”二字是不能局限于理解在这个层面上,当然很高明,是种高明的人生态度,我们现在都主张低调,但是他没有到真正的境界,真正的“隐秀”境界的不是只是我把自己遮盖起来。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我争做大事,那叫秀。这个大事是让隐能够呈现,这个隐是什么?是无!就像艺术创作也一样,中国的艺术创作,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中国艺术成就来自中国道家的精神。


【开场】我接到反应就想到道家的思想(图)

比方说我们中国的绘画作品——写意画,写意画是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工笔画放在后面说。那工笔画只是等而下之的境界,真正好的境界中国的艺术绘画作品就是写意。什么叫写意?你画了那个鸟,你画了那个鱼,你画这个花儿,你画这个鸟并不是让我们看清楚,这是很漂亮的花,这是很好看的鸟,画花画鸟是为了让无的境界能够呈现出来。

写实的东西是为了写出虚来,以实写虚,这是中国艺术的精神。“以实写虚”就是道家的原则。实是有,虚是无。在绘画的创作当中写实的就是把这个“有”端出来给我们看,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主动纳入无中去,无才是妙境。一幅好的作品来,你看着看着真正的有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我们看着看着就走进去了。有的绘画作品我们在他面前看什么都走不进去,他永远是我面前一个对象,我是观看的主体。

主体永远面对客体,这幅画可能画得很精美,但他没有艺术价值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区别是不是一家,至多叫工艺品。假如面对中国画,我们看着看着就能够进去了,他是个世界,有真正的艺术价值。为什么他是个世界?

它的写实部分都把虚呈现了,于是我们就走得进去。化实为虚,绘画的价值不在有形处,而在在无形处。艺术如此,人生的境界也应当如此。所以这是我对隐秀的理解。隐秀看起来是两个字,然后讨论他们的关系隐与秀。其实这个与是多余的,真正的秀就是隐。所以“隐秀”就一个字,隐。当然我们不能这么命名高尔夫俱乐部,会引起误解。其实隐与秀不是两件事情,真正的“秀”一定就是因为它造成了“无”,造成了最高的境界。

【阳明心学与人生意义的构建】

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你如何能不参与人为的事。如果你在你的生命实践当中能够隐,因为隐是从心里的境界而不是头脑的认识,头脑认识到人为只是辨认出来了,但是还是情不自禁参与了。

怎么办?这个功夫道家没讲清楚,真是没讲清楚。还好来到佛家,佛家让我们能做到什么?真正的不参与人为之事。如何做到的呢?当然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的哲学终于到了宋明的时候,儒、道、佛三家合流了,光有儒家,光有道家,当然已经有智慧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区别是不是一家,但还不够。

所以佛学中国化,我们中华民族得了来自古印度佛陀的佛学的极大的启发。所以把佛学思想工作融入中国儒家的思想,王阳明就是经过了顿悟的,这和禅宗的顿悟是一样的。在龙场悟道。听说过在贵州修文献,龙场在半夜里突然悟了。那么这就是顿悟,可见禅宗对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影响是那么的深。没有禅宗的思想做准备,哪会有后来的陆王心学的成就的?这是基本的历史,思想史的事实。现在我们就来讲,如何能做到不参与。

我讲的不参与,不是指不做人世间的事,而是不参与人为之事。我们就想到了,金刚经当中的八个字。如果金刚经的朋友都知道,这八个字其实是金刚经的核心思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对这八个字的意思略作说明。我们看这个“住”什么意思?就是住相的意思。那么相是什么意思呢?相是什么?假定我在现在这个桌子上有两块石头,一块是钻石,还有一块是茅坑里来的臭石头。面对这两块石头,我会怎么样?

这块钻石算是价值连城,千万不能丢,是要紧紧的抓住它不能放的。那块茅坑里来的臭石头赶快赶走,是不是这样?那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钻石的高贵和茅坑里的石头的低贱,是他们自身的属性吗?哪一个自然科学家可以从钻石中分析出它的高贵?又有哪一个自然科学家可以从茅坑里的石头上分析出他的低贱来?科学家能分析的就是钻石的分子结构是它的晶体结构等等,分析不出它的高贵。

所以钻石的高贵和茅坑里石头的低贱,是谁区分的?是人心。相由心生,人心做的区分。钻石的高贵,不是他自身的自然属性。茅坑里的石头的低贱,也不是这块石头的自然属性。人对他做的区分,这个区分就叫二相。什么叫二?就是二元对立。就是成对的,高与低对立,贵与贱对立,富与贫对立,乐与苦对立,顺与逆对立,福与祸对立,得与失对立。我们活在这世界上通常就这样,遇到一件事或遇到一个人或遇到一样东西,立刻就把它放到二相中去。在二相中评价他,这是高贵,那是低贱。这是乐,那是苦。这是好事,那是坏事。碰到一件事情,没想到怎么天下这么大的好事降临到我头上来了,大喜过望。又有遇到另外一件事情,没想到这么糟糕的事情怎么降临到我头上来了,非常苦恼。遇到事情我们就这样把他放到二相中去。一旦放到二相中去,结果会怎么样?趋避。趋高避低,趋贵避贱,趋得避失,趋利避害,趋福避祸,趋顺避逆,趋乐避苦,如此这般,这叫趋避之心起来了。所以前面讲,你可能辨识出来了,辨认出来就是人为之事,不应当为之,你却忍不住还参与的,为什么?趋避之心起来了。道家没有教我们如何把趋避之心拿掉,佛家教我们了。那么佛家教我们之后,我们回过来又去体会老子的智慧。佛家告诉我们,如果你遇到事情把它放到二相中去的话,你的趋避之心就一定来,这个趋避之心就叫“妄念”。

妄念的念也不是idea,不是一个观念或者错误的观念,叫妄念。这个念是一种情感,趋顺避逆、趋乐避苦的情感,所以它叫心,不是头脑的事。趋避之心,情感出了毛病,有毛病的情感叫妄念。你怎么办?面对情感的问题很难了,头脑上的会有任何差错,认识上的错误可以纠正。生命情感的毛病最难对付了。佛教把生命情感的毛病,种种毛病做了最好的概括,就三个字,“贪、嗔、痴”。一个智商很高的,就是认识能力很强的人,但他未被对付了自己贪嗔痴的毛病。事情就在这里,于是佛家叫我们怎么办?去二相。不要停留在二相中,或者叫破二相,把二相破了,你遇到事情别把它放到二相中去,好事还是坏事?假如你觉得是天大的好事来了,你喜了,大喜过望,你马上停一停。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因何而喜。假如那件事情来得很糟糕,降临到我头上,我动怒了,你也停一停,问一问自己,我因何而怒。这停一停很重要。就是离了二相。离了二相恐怕能解决一些问题了。我不再趋避了。那么讲到这里,有一些朋友恐怕会心生疑惑了。我们人活在这世界上难道不是应当趋利避害吗,一个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一样的,都要趋利避害,这个想法倒是正常的。问题是他停留在日常生活的水平上,它没有超出一点点,如果超出一点,就是智慧。这是智慧我们本源,就是老子。我们又回到《道德经》,我们都听说过老子说过这样的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在一个表面上看是福的事情,幸福,这个福它背后藏着祸的。表面上是一个坏事情,背后却将来就是好事,就是靠它来的。所以福与祸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其实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我们中国人都知道的。所以道家的思想,道家的观念其实应该深入人心的。但是我们在资本和技术的时代就会把它遮蔽掉,遗忘掉。一个竞争的时代,什么叫资本的时代?在市场竞争上要求,市场经济上要竞争,技术要不断的创新,要领先,这一切都是竞争的态度。竞争的态度,让我们中国人离开道家的智慧越来越远。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最起码的悟性让我们知道什么?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有得必有失,有失也会有得,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要看到他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这件事情我们本有的智慧这个境界本有的,但做不到,要佛家来帮助,如何能够住相?就我们的趋避之心能不能改一改?那是种情感上的要求,情感上的自我更新,这是最难最难的。在禅宗思想的基础上,启发下,儒家走了新的一步,叫宋明新儒家,把佛家的思想的精华是受到儒家学说中,来做一件事情,在中国树立道德直觉的主体,陆王心学的意义就在这里,叫心即理。这个心,是生命情感。天理,就是我们生命情感的本真。这个修养的功夫,叫养心的功夫。阳明心学就是养心的功夫体系。养心不是锻炼头脑,是磨练我们的生命情感本身。那么基本的原则就是“心”建立。换句话说,心外无理,心外有知识。但这个知识未必就是理,未必就是天。所以我们更不能跟着知识走,把这个知识当天理来看待,那么我们就会犯极大地错误。

这就是阳明心学做要我们做的功夫。那本书叫《传习录》。有好多对话录,也就是王阳明跟他的弟子的对话。这些对话我们很值得我们去好好地读,因为他的弟子向阳明所问的问题都是自己在养心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的困难和障碍,问的是非常得真切。假如我们走向养心,来诚意、正心、修身的路。这些问题都会遇到,然后看王阳明怎么回答。问得正确,答的恳切,都是养心的经验之谈。这是王阳明非常了不起的地方。所以不要把阳明心学看成是一种理论的体系,供我们去认识的。

他是养心的实践的指点,是一种指点,这种指点一旦我们被他指点了,我们就获得这种能力。什么能力?就是实现我们对自身的生命情感的反观:自我反观。


【开场】我接到反应就想到道家的思想(图)

这个功夫我们得下。打高尔夫球我不会打,也从没学过,但是可以想象的,这种运动它是身心两个方面,而且是心为主宰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提出了“自胜、自在”,这是对的。我们不仅是在参加一种世界上普遍传播的高尔夫球赛,这样一种运动,这种运动虽然起源于欧洲,但是它普及了。

我们中国人也打高尔夫球了,那么打高尔夫球这个运动本身是非常美妙的。但是我们觉得这一次就升级与更名,我认为升级升在哪里?把中国文化的精神融入到高尔夫球运动中去。它本来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说英国绅士,我们中国向来有绅士,所以这个升级我觉得从文化上是有意义的。

它也是养心之功夫的一种实现方式。听上去比较空和虚,其实不空不虚,我们在打高尔夫球当中遇到的失败挫折,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成绩。其实我们会找到我们打高尔夫球当中遇到的困难的根源在哪里?根源就是我们的心。所以也是养心的一种方式手段。那么这是我对高尔夫球俱乐部提升文化品位的理解。中国文化要主动,所以让高尔夫球的运动在中国实现一种中西合璧。这种中西合璧是中西文化思想、文化精神的合璧,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也乐意来参加这次活动,这是很高兴的事。那么顺带有了一个机会,要我让我简要的说一说,如何理解隐秀。

隐秀这个“隐”,才是我们做事情,真实价值实现的,它叫“无”。一切的有,都是为了“无”。人生也一样,我们要健康,健康是什么?具有包含疾病的能力,这就是有和无的关系。这是道家教我们的。中国老百姓为什么有许多智慧的说法,都是因为有道家思想做源头的,比方说身体很健康,所谓健康到没有毛病,这是很可怕的。中国人有一句话怎么说的,老百姓说的。硬的直的扁担容易断的,弯扁担才能长久。道家“有”和“无”的关系,真正的健康就在这个“无”的境界里来了。这是一个例子。

所以一个隐士的精神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它其实是积极的。就这个“秀”,不是从自我张扬出来的了不起,一件了不起的东西都是为了让什么?让“隐”能够呈现,中国人就活在“隐”之中才好,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是最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不想征服别人。

亨廷顿美国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学的权威,外交季刊的主编,在上世纪末写的那本书叫《文明的冲突》,里面有一个观点是这么说的,他说对西方基督教文明构成挑战者的文明有两个,一个叫伊斯兰文明,一个叫中华文明。前半句话说对了,后半句话错误,也不能怪亨廷顿,因为他不研究中国思想,不研究中国哲学,其实我们中华民族是最爱好和平,我们不想征服谁,我们也不想做老大,谁愿意做老大的让他去做。我们不想做世界警察,因为我们本有道家思想。所以这就是让我非常感慨,我们今天的中国人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恐怕在这个局面面前,道家的智慧能启发我们。

好,我就讲这些 【开场】我接到反应就想到道家的思想(图),谢谢。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