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慎终追远,清明节清明。|
史铁生:慎终追远,清明节清明。|
慎终追远,清明节清明。
正文字数丨4161字
预计阅读丨6 分钟
史铁生的命运观是凭借着基督教信仰的模式建立起来的,眺望彼岸,彼岸世界不可证实和证伪,于是就只好信仰。
他依靠这种模式超出了中国传统的天命模式,中国天命的模式就是司马迁、孟子的那一套模式,“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的模式。他不再有这种使命感,而是在基督教模式上吸收了尼采生命哲学的因素,以及存在主义因素。
尼采也可以说是现代存在主义的先驱。命运在史铁生这里成了生命之运动,也就是说他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在写作之夜奋力拼搏,改写自己的命运。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哲学家
这种拼搏不是为了在君王、国家面前证明自己,像屈原那样;也不是什么“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是在更高的精神中,在文学中、哲学中去发挥他强韧的生命力。
再高的精神境界在史铁生这里也有最低的基点,这就是生与死的抉择。这使得史铁生的境界实际上成为了他的终极关怀。按照他的自述,在他最苦闷的时候有三个问题困惑着他,“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是我干吗要写作?”这三个问题其实只是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自杀。
一个人双腿瘫痪,觉得自己一无所能,只能拖累人家,那么还要不要活下去,要不要自杀?这就把人逼到了绝境,逼到了墙角,再也没有退路了。你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曾经说过,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要不要自杀的问题。自杀体现了人的自由意志,除此以外你还能干什,你只能自己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对命运的一种抗争:我不活了。我活下来本来就是命运决定的,你给我这样的命运我不活了,我结束自己的命运。
斯多葛派有很多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自杀的,像著名的芝诺,70多岁上吊而死。还有90多岁自杀的,活得不耐烦了就去死。他们把自杀看作是人的特权,动物不自杀,神也不能自杀,只有人能自杀。自杀是自由意志的表现,能够自杀体现了人的尊严。
我们今天也讲,人要有尊严地死,自杀就是一种有尊严地死。如果史铁生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今天就没有史铁生的作品了。但是他找到了一个不自杀的理由,或者活下去的理由,同样是自由意志的选择,就是写作。
写作是不自杀最好的理由,你不自杀得有一个理由,你为什么不自杀,你成天只能拖累人家,还活什么活?但现在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要写作。否则的话,如果没有这个理由,他即使活着,也相当于死了,自由意志还是会让他选择自杀。
史铁生说:“人,不能光是活着。”
▲史铁生 人生若觉很悲丧,只因未读史铁生
余华有一篇著名的小说《活着》,还拍了电影,在坐的应该很多都看过。我当时看了也非常感动,觉得是对中国人这种非人的活法的批判。
但是后来我看到他在小说的新版序言里有这样的话,说“人是为活着本身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他小说里面的福贵,最后什么都失去了,所有的亲人都死了,没有任何活着的理由了,但他自己还活着,而且活得很自在,每天唱着小曲,跟他的老牛为伴。余华竟然认为这就活出了人生的真谛,我有篇短文批评他。
史铁生也不点名地批评了这种看法,他不点名,大概因为他跟余华是好朋友。但是他说,他读到这篇文章,“怎么也不能同意”,因为“生命大于活着”。
生命不仅仅是活着,活着只是你还没死,而生命除了活着外还包括爱情和自由。这令我想起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史铁生:慎终追远,清明节清明。|,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电影版《活着》,福贵给有庆讲羊变成牛
史铁生说:写作,就是为了生命的重量不被轻轻抹去。让过去和未来沉沉地存在着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肩上和心里感到它的重量,甚至压迫,甚至刺痛。……什么才能使我们成为人?什么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得以扩展?什么才能使我们独特?唯有欲望和梦想!
死则和无联系在一起,死就是什么也没有了,连“没有”都没有了,这是史铁生特有的句式,死就是连没有都没有了。他有一封写给王朔的信,里面讲到“论无的不可能性”。他在其他好几个地方也讲了,无就是什么也没有了,无是不可能的。
他说,“令我迷惑和激动的不单是死亡与结束,更是生存与开始。”绝对的虚无片刻也不能存在。当然这个也是存在主义的观点。
像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一开始就讲了这个观点:无是没有的;只是由于有了存在,所以才有了无。你说到无,总要说无什么;你说没有,你总要说没有什么,所以无是寄生于存在之上的,它本身没有存在,它本身是不存在的。
基督教里面也讲到,善和恶,善是存在,恶只是存在的“缺乏”,恶不是一个什么东西,只有善是一个东西,恶只是善的缺乏。
存在主义和基督教里面有一种隐含的一脉相承的观点。史铁生也有这个观点,我估计他看了不少存在主义的书。
他说,“有才是绝对的。依我想,没有绝对的虚无,只有绝对的存在,……存在就是运动,运动就有方向,方向就是欲望。……人有欲望,所以人才可以凭空地梦想、创造。”这里头有逻辑,也听得出来,存在就是运动,运动就有方向,方向就是欲望,欲望就是梦想和创造,他是一步步推出来的。这样的存在,就是生命,这生命不仅仅是活着史铁生:慎终追远,清明节清明。|,而是向彼岸的方向去追求。
▲史铁生漫画像
史铁生对老庄哲学的评价不高,甚至颇有微辞。在他看来,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毛病大了”“我想这无,应该是指的空”。
就流行的道家哲学的解释来说,这样说也不错,通常人们就是把道家的无和佛家的空混为一谈的。但是实际上,道家的无并不是空,而是生。这一点,道家及其门徒只要反思一下,就可以看得出来。
当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时,他其实完全可以反过来想一下:既然“有生于无”,可见“无”是能够“生”的,无就是生。
如果无本身不是生,那有怎么能够从无生出来呢?因为无除了无自身以外什么都不是啊,它要生出有来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只能是从自身中生出有来。只能它自己就是生。
所以无并不是绝对的什么都没有,而是无前提,无负担的“自然”,这种自然其实就是生,自然而生。无没有前提,自然也是没有前提的,自然就是没有人强迫你,要你怎么样,而是自然而然。
老庄讲的无主要的意思是无知、无欲、无为,对自然不加人为干预,他这只是在为自然生命扫清地盘。他提出这样一个无,主要是生活态度中的无知、无欲、无为,但在客观上则是任其自然发生。
所以真正的无是“无为而无不为”,他把主观的知识欲望和有为都悬置了以后发现,自然才是无所不为。当然这是我的解释,道家哲学本身并没有这样解释。
所以史铁生对老庄评价不高是情有可原的,一般流行的老庄哲学都不是我这样解释的,都是把生命和有归结为无,就真正什么都没有了,等同于佛家的“空”。所以道家、佛家就合流了,都变成“空”了。
但这其实是很不同的,例如人们只说“有生于无”,却没有人说“有生于空”,因为“空”不能“生”,而只能将一切等同于空。所谓“万法皆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里头用不着一个“生”的过程,它当下即是。史铁生这里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
那么,什么是死?肉体的死并非真正的死,如果还有灵魂的话,那就还没有死。只要灵魂不死,肉体死了还不是真正的死,基督教就把肉体的死看成真正的重生,肉体死了你的灵魂才能再生、重生。
史铁生对此也进行了一番论证,他说即使从科学眼光来看,灵魂不死也是不可能证伪的,当然也没有证实。但却有可能证实,你没有理由否认这个可能性。如果你站在可能世界的眼光来看。那么灵魂不死虽然没有证实,但是它还保留着证实的可能性,你可以走着瞧。
现在科学家里面也有很多人相信灵魂不死,还有人给灵魂秤出了重量,说一个人的灵魂相当于21克,死了以后再秤一下,尸体上少了21克。
▲灵魂秤可以称出重量吗?
当然你可以说这个证明还不成立,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你不可能证伪。灵魂不死你只能断言我不相信,但是你怎么证伪它?无从证伪。即使没有证实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也不等于已经证伪,至少还可以猜想,还可以假设。
猜想和假设本身就是科学的引导,胡适不是讲,科学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大胆假设在科学里面很重要,它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那么灵魂不死何尝不是一种猜想,一种假设?
但是史铁生更看重的是,这还不光是假设,更是希望。人类希望灵魂不死,这希望无关乎科学,而关乎人道。就是说一个作恶者更倾向于人没有灵魂,人没有灵魂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怕死后遭到报应,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
俄国大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说,如果没有上帝、没有来世,人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啊!既然死后什么也没有了,那么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史铁生说灵魂不死导致信仰,如果有灵魂不死,如果你相信,或者你希望灵魂不死,那就导致信仰。这个也是中国传统哲学里面没有过的。
孔子就从来不讨论死的问题,“未知生,焉知死?”他的弟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个不用讨论。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人家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高兴,他说应该庆祝,一个人死了就相当于大自然身上的一个脓包已经穿了,脓流干净了,难道不应该庆祝吗?
人生在世就是一个脓包,让你肿痛,不得安宁,现在终于安宁了。中国传统不管是儒家、道家,总而言之都不关心死本身。他们关心的只是为什么死,死后如何,或者死的结果,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都是指的对国家、对后世的影响,而没有个体反思。
但是死的问题唯一涉及到的就是一个人自己,一个人必须自己去死,和任何别人无关,别人不能代替。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死,你的父母,你的儿女,你最爱的人,都不能代替你死,你得自己孤身一人面对死亡,没人跟你一起。这就是个体的反思,中国人缺乏的就是对个体的反思。
民间信鬼神,也只是一种功利的手段,最后是为了功利,而不讨论生死的问题,不讲灵魂归宿的问题。祥林嫂在鲁迅那里问了一个问题,人死后会不会有灵魂,鲁迅无法回答,他在中国传统资源里找不到任何答案,只好说:“我也说不清”。
但是祥林嫂的问题最后还是为了功利,即如果有地狱、有灵魂,那人死了以后还可以在地狱里与亲人相见,和她的阿毛重逢。她是出于这样的目的问了这个问题,否则的话,有没有灵魂对于她是无所谓的,没有灵魂可能还更好些,至少不到地狱里去再受苦。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个体灵魂的概念不光祥林嫂没有,士大夫们也没有,中国人为什么没有真正的信仰,就可以从这个地方找到解答。为什么没有真正的信仰,就是因为没有个体,没有面对自己个人的死亡问题。
史铁生纠缠死的问题,说明他的个体意识已经开始觉醒,需要找到自己理论上的立足点,他已经有了个体灵魂的意识,他知道死谁也不能代替他,谁也不能安慰他,哪怕他的母亲对他那么好,不离不弃,天天关心他,但是死还得自己面对。这是他的生死观。
编后按:
海德格尔讲,人是先行到死,死亡使人的生活、生命有了意义。他用“死”的概念来激发人对“生”的欲望和活力,向死而生。我们可以看到,21岁的史铁生在自己“最狂妄”的年龄却残疾了双脚,当他知道自己往后余生只能坐在轮椅上时,他是如何抉择生死,又是如何深入生活的。
死亡是唯一涉及到个体自己的问题,你的父母、儿女、最爱的人,都不能代替你死,你必须自己孤身一人去面对。这就是个体的反思,中国人缺乏的就是对个体的反思。
邓晓芒教授说,在中国作家中,只有史铁生在可能世界中寻找自我,彻底孤独地思考存在。他在任何人身上都反思到自己,这种自我反思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对人性的洞察,是为人类忏悔。
在礼敬先祖,慎终追远的传统清明节,史铁生的生死哲学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邓晓芒,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
来源:本文系邓晓芒教授在史铁生先生67岁冥寿纪念会上以题为《史铁生的哲学》的演讲分享,部分内容曾刊于《天涯》2018年2月
排编:张卓瑶
随便看看
- 2024-07-06朱熹:中国宋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理学思想家
- 2024-06-27史铁生的命运观:从基督教信仰到尼采生命哲学的融合
- 2024-06-13天津红叶书院贾锡信先生讲学:儒道佛与古典文学的交融
- 2024-06-10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谋求新发展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资源?
- 2024-05-05周易预测摇卦准吗 古代读书人从小必要学习“四书”、“六艺”
- 2024-04-19(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精彩目录目录分析内容摘要
- 2024-04-18文档介绍:道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联系与渊源
- 2024-04-14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出世、谢世的文学品性辨正
- 2024-04-04张松辉:主持的科研课题有“元明清道教与文学”
- 2024-03-29李斌城:文学的灵魂就应该贯穿着唐代思想的几大渊薮
- 2024-03-05成卓华摘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知识
- 2024-03-01韩愈:哪位文学家是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人?
- 2024-02-12迟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早读书,晚读书,早晚要读书
- 2024-01-27(知识点)中国现代学术的开端——《自话文学史》
- 2024-01-23道家思想特征 阅读名著中的精选3篇读书笔记,值得收藏!
- 2024-01-20基于佛理考察中国佛教文学思想史上的独特价值
- 2024-01-17:文学论文,儒家,和谐取向,社会哲学
- 2024-01-17“生态文学”是一种现代思想观念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 2024-01-13(李向东)道家的主要思想主张与深厚的知识背景
- 2024-01-12邓乐:年第27卷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