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分广义与侠义两个概念,你知道吗?
道教分广义与侠义两个概念,你知道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道家思想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名"。几千年前,老子不会知道,他在《道德经》中对道的阐述,会演绎形成影响中华几千年历史文明的思想流派,开辟了道教这一具有浓郁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悠久的影响。
中国的民族文化实际上就是儒释道合一的文化,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对此有过精彩阐述:儒家文化是塔基,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内容,核心思想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文化是塔身,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规律,讲究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佛教文化是塔顶,核心思想是"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超越轮回"。难怪古人曾云,"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
对道教的定义与理解
在探寻道教文化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道教。道教分广义与侠义两个概念。广义的道教以西汉以前的道家为母体,以道家文化为统领,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狭义的道教有茅山、天师、全真等宗教系统道家思想对自己的影响,随着时间流转,天师道和茅山道合流为正一派,与全真派并列,共为道教两大派系。
广义道教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传承,老子通过提出道的概念和论述,最终目的是要告诉世人,如何做人办事。狭义道教更多体现的是教义、教团组织和宫观道场,有自己的师承关系、门派流传,以及符箓[lù]、丹鼎、科仪等,甚至还发展出了自成体系的音乐和美术。由祖天师张道陵、茅山祖师茅盈、全真祖师王重阳等正式创立,最早的茅山道派距今已有2100多年。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自创的宗教流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文明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大文豪鲁迅就曾言"中国根柢[dǐ]全在道教"。
道教思想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深远。唐代道教重玄学在理论思辨方面非常精致,是当时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宋明时代兴盛的道教内丹心性论道教分广义与侠义两个概念,你知道吗?,是中国古代心性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等重要思想著作中也可以看到道教思想的影子。道教经典名著《阴符经》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道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更是渗透到方方面面。中国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便有大量以道教为题材或涉及道教内容的。如魏晋时期文坛便盛行的游仙诗道家思想对自己的影响,志怪小说《搜神记》记载了许多道教故事道教分广义与侠义两个概念,你知道吗?,唐诗中描写道教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宋词的《临江仙》《女冠子》《望仙门》《献仙音》《潇湘神》等都与道教神仙故事有关系;元曲大家马致远现存的七种杂剧中,神仙道化剧就有四种;明清小说《封神演义》《东游记》《韩湘子全传》等也深受道教思想影响。
道教的繁荣还促进了中国艺术的繁荣。无论是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方面,道教都对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家所熟知的《二泉映月》,就是无锡道士华彦钧(阿炳)创作的。现在非常出名的纳西洞经音乐也是道教音乐。道教神秘主义文字观以及在此文字观影响下进行的写经活动,对文人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与国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历代绘画名家,根据道教题材,创作了许多名画。如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列仙图》、《洛神赋》,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绘的《天尊像》、《列圣朝天图》等。道教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北京白云观、苏州玄妙观、嵩山中岳庙,都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当山宫观建筑群,更是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道教注重对生命的养护和疾病的防治。道教的养生如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养生的主流。历代道士在继承中国传统医学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在医药学方面卓有成就,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道医"形象和道教医学流派。道教主张多样化的治疗方法。除了药物疗法外,还可以应用针灸疗法、物理疗法、气功按摩疗法、精神疗法等。运用多种疗法,既可以减少药物对人的毒负作用,也有利于疾病的有效治疗。
泱泱几千年来,丰富繁荣的道教文化广泛地渗透到了民众的生活中,对中国古代的社会习俗乃至民族心理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前我国提倡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保护中,道教文化中的精华与积极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便看看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