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森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刘森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刘森林丨中国式现代化与汉语哲学

黄玉顺丨论儒学与人类共同文明的建构

田辰山丨从孔夫子到马克思:哲学新启蒙与文明新形态

中华文化资源与国家治理

李友广丨仁民、礼民与刑民——先秦儒、法两家爱民论比较研究

孟祥才丨董仲舒政治思想的现代启示

周丹丹丨儒学与基层社会共同体——基于清代浙西移民村落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朱康有丨《淮南子》“道治”模式探讨

学术争鸣

李健君丨世俗生活中的自欺、伪善与良知——略辨邓晓芒儒家伦理批判的哲学基础

李世平丨心性情才皆是同一物事吗?

原典新诠

赵万勋丨“君子不器”辨正

陈晨丨《论语》情感教化的次第与儒家道德人格的生成

邝其立丨“六经皆史”两种:“以史为经”与“夷经为史”——兼论古文经学的实质

儒学源流

付林鹏丨“应天制礼”观念的思想生成与学理阐释

盖立涛丨墨家“新仁学”思想探析—以先秦儒、墨仁学比较为线索

董恩林孙娟丨刘逢禄“变《书》”说发微

杨逸丨章学诚的“官礼”说——兼论章学诚学术体系及问题

青年论坛

宁静贤丨以情为本、以反为用的儒家文质思想原论——兼论中国传统治道观

中国式现代化与汉语哲学

刘森林

摘要:汉语哲学旨在改变把西方哲学视为唯一普遍和标准哲学的传统立场,立足汉语的言说结构和中国人的生活世界,致力于现代性普遍哲学问题的求解而建构崭新的哲学范式, 具有明显的融合性和开放性特征,在一种更多、更复杂的多元互动中,通过对西方普遍性的反思、重构定位自身。中国式现代化为汉语哲学提供了并将继续提供坚实的社会历史基础,为建设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新文明规定其基本方向。

作者:刘森林,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长江学者、泰山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政治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论儒学与人类共同文明的建构

黄玉顺

摘要:当今世界“文明冲突”加剧,需要建构一种面向未来的“人类共同文明”。这种“文明”不再是复数的,而应当是单数的。它既不能由某种既有的单一文明传统来充当,也不能仅仅从既有的诸多文明传统中抽绎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共性,而只能通过综合创造,建构一种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这种“人类”文明需要人类视野;这种“共同”文明需要共同创造;这种“文明”创造需要文明对话。在这种文明创造中,儒学可以贡献其经过自我损益的“仁”“义”“礼”等价值观。

作者:黄玉顺,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中西比较哲学。

从孔夫子到马克思:哲学新启蒙与文明新形态

田辰山

摘要:比较中西哲学阐释论,分析“从孔夫子到马克思——对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内在精神契合性”,可揭示一个重大前沿性哲学命题,即孔子与马克思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地缘分别创建、阐发了“一多不分生生论哲学”。“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可确切阐明为“一多不分生生论革命哲学”。这一结论是基于“孔夫子与马克思”共同地区别于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哲学范畴,在对“启蒙”“现代”“科学与理性”“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等范畴上二者共同走过的曲折与辩证道路展示的。人类在近现代出现两个“启蒙”,须有一个真假启蒙之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孔子儒学与马克思哲学会合,是人类的哲学新启蒙与文明新形态的方向。

作者:田辰山,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

仁民、礼民与刑民

——先秦儒、法两家爱民论比较研究

李友广

摘要: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政治问题是先秦诸子无可回避的重要论域。有鉴于这一历史时期礼乐崩坏和阶层流动加快的社会现实,以及民众在耕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诸子越来越重视民众的价值和作用,并使如何对待民众这一问题成为先秦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儒、法两家而言,出于仁爱立场和对西周贵族政治的推崇,基于对人性可教可化的肯认,儒家中的孔孟主张仁民、荀子主张礼民;出于顺应君王权力日益加强的需要,以及对富国强兵目标的追求,法家认为人性具有自利不可化的普遍特点,因而提出了刑民的主张。这三种爱民论尽管各有千秋,但无疑都已经意识到了民众力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从而为后世各种政治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不容忽视的思想资源与理论视角,也为民众在后世的政治结构与政治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启了道路。

作者:李友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出土简帛与先秦儒道法关系比较研究。

董仲舒政治思想的现代启示

孟祥才

摘要: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是与当时和以后的中国政治联系最紧密的儒家思想体系。其看似唯心论的“天人感应”透出权力监督意识;看似荒谬的“君权天授”既展示政权合法性的意蕴,又以“民受之”展示民意与合法性的内在联系;其“德主刑辅”论确立良政的基本原则;其中央集权与儒学独尊则昭示统一意识形态的必要性;而有差异的“均富”思想显示的是他理想的社会财富分配理念。所有这一切,都能够对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者:孟祥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先秦秦汉史。

儒学与基层社会共同体——基于清代浙西移民村落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周丹丹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从宏观视角观照儒学道家哲学基本上,导致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这样一来,儒学的整全性就丧失了,其对社会、人生的意义也就被消解了。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从微观性的社会基层组织的角度加以审视,就会发现一个以往被漠视的事实:家族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始终承载着儒学伦理。这也是当代儒学复兴的始基。

作者:周丹丹,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道家哲学基本上,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人类学、景观人类学、历史人类学。

《淮南子》“道治”模式探讨

朱康有

摘要:为适应汉初社会治理需要,《淮南子》以黄老道家为主干,在批判吸收各家思想基础上,从国家长治久安高度提出“道治”模式。认为返归以“道”为指导思想的“至德之世”,是最理想的社会治理目标。在手段和方法选择上,主张顺遂自然之性以及民众“性命之情”;“人主之术”以“无为”为原则,君臣异道而和谐;强调因时求变、辩证施治。《淮南子》提出社会治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就在于回归“道”,由“治本”达至彻底解决一切弊端,对实施“标本兼治”富有启发意义;治理主体首先要做好“自治”,有利于执政集团从中汲取更多属于“自我革命”的文化底蕴;推崇圣人、真人、至人等人格理想,倡导自觉“身治”,镜鉴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保持一致。《淮南子》将人类甚至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的社会奉为“至德之世”则有极大局限性,以“道德”为社会治理唯一之归趋亦大有偏失。

作者:朱康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世俗生活中的自欺、伪善与良知——略辨邓晓芒儒家伦理批判的

哲学基础

李健君

摘要:自欺和伪善是世俗生活中普遍的道德假象,其存在的合理性涉及道德伦理之辨道家哲学基本上,这是古今中西现实社会中的共同主题。邓晓芒教授在其儒家伦理批判中,因受制于中西对立思维教条的局限,以物化的方式对待儒家传统,这是与“事情本身”相背离的。诠释学处境的普遍性挑战日常意识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关系的理解。传统的意义是生成性的,这是因为当下的现实也是生成性的。

作者:李健君,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先秦哲学、现象学和比较哲学。

心性情才皆是同一物事吗?

李世平

摘要:孟子以心性情才论性善,心性情才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仁义礼智之端,“端”是本,说明人皆有成就道德的可靠根基;二是仁义礼智之德,是由仁义礼智之端扩充存养形成的,说明君子的仁义礼智之德是后天存养的结果。心性情才的双重内涵表现为双重特性,前者表现为先天生而即有的、稳定而普遍的,后者表现为后天存养的、可变而相对的。心性情才具有双重内涵和特性说明孟子性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性善立本,这是从心性情才的仁义礼智之端一面所言的性善,二是性善存养,这是从心性情才的仁义礼智之德一面所言的性善。

作者:李世平,哲学博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心性哲学。

“君子不器”

辨正

赵万勋

摘要:对于《论语》中所载孔子“君子不器”一语,一般解释为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有特定的用途。这种解释是用“器皿的用途”来比况“君子之德”。但是,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德”和“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器”应当理解为“器量”,故“君子不器”的正确理解应是“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有固定的容量限制”,所要表达的是君子不能骄傲自满,应该不断学习,突破自我,实现更大的发展。

作者:赵万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句法语义和儒家思想国际传播。

《论语》情感教化的次第与儒家道德人格的生成

陈晨

摘要:《论语》中孔子强调情感在道德教化中的重要性,并将君子的道德人格生成视为一个情理交织的过程。为达成情感教化的目标,孔子主要采用诗教、礼教和乐教三种方式。考察《论语》中孔子对这三种方式的运用,可以了解到情感教化是孔门培育道德人格的显著特色。诗、礼、乐对道德人格的塑造有着彼此联系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功用,但三者的本质都是立根于“仁”这一道德本体,并最终呈现为具有实践禀赋的道德人格。

作者:陈晨,哲学博士,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六经皆史”两种:“以史为经”与“夷经为史”——兼论古文经学的实质

邝其立

摘要:基于对“史”的不同理解,章学诚与章太炎对“六经皆史”的阐释迥异。章学诚认为,史学如经学一样,是一门穷究大道的学问。他谓“六经皆史”,实即“抬史为经”。章太炎决意祛魅,以考史的方式审视群经,终致“夷经为史”,经典纷纷化作史料。两种“六经皆史”说虽有不同,但都展现出古文经学“以经为史”的思想倾向。但经学的历史化,可能招致经、史难分的身份迷失与堕为陈迹的意义危机。诉诸三代理想,章学诚避免让承载三代记忆的经书沦为一般史料。而打破上古神话的章太炎,却让古文经学难以自立。从“以史为经”到“夷经为史”的演变中,蕴藏着近代学术转型的关键线索。

作者:邝其立,哲学博士,重庆大学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经典与解释。

“应天制礼”观念的思想生成与学理阐释——以《礼纬》为中心的考察

付林鹏

摘要:在关于礼之起源的众多说法中刘森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应天制礼”说最具思想史意味。这一观念肇端于春秋时期,被儒家学者所继承,为礼的制作找到了终极性根源。及至汉代,这一观念又发展出更为丰富的思想层次,董仲舒在赋予天以宇宙总体秩序内涵的基础上,从天道和天命两个角度探讨了“应天制礼”的内在学理。《礼纬》则以董仲舒的学说为理论框架,不但从细节上丰富了“应天制礼”的具体内容,更深入讨论了“应天制礼”的感应模式,甚至还与汉代的礼仪实践产生了互动。

作者:付林鹏,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汉代谶纬文献、中国古代礼乐文化。

墨家“新仁学”思想探析——以先秦儒、墨仁学比较为线索

盖立涛

摘要:学术界讨论兼爱思想的文章非常之多,学者们大都认为兼爱是墨子批判儒家仁学思想后提出的新主张。其实,兼爱是墨子对仁进行的重新诠释。首先,兼相爱才是真正的仁,因为兼相爱突出了仁的普遍性;其次,仁义价值来源于天志,这就突出了仁的外在性。墨子通过重新诠释仁建立了自己的“新仁学”。他不仅发现了亲亲之爱与普遍之爱之间的矛盾,展现出仁学思想的内在张力,还讨论了仁与孝、仁与性、仁与天之间的关系,深化了仁的内涵。《墨子》一书中出现了仁义连用的现象,说明仁义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这就丰富了仁与义各自的内涵。墨子的仁学思想最后被儒家继承,成为儒家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盖立涛,哲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国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墨家哲学、先秦儒家政治哲学。

刘逢禄“变《书》”说发微

董恩林 孙娟

摘要:刘逢禄是清代常州学派重镇、今文经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春秋》公羊说方面的突出成就颇受瞩目,但其在《尚书》学领域的建树迄今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实际上,刘逢禄在其《尚书今古文集解》《书序述闻》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诠释思路,认为《尚书》的《夏书》《商书》《周书》都有“正”“变”之分,“犹《诗》风、雅、颂俱有正、变也”。“变《书》”说既符合《尚书》各篇的实际内涵,也具有自汉以来历代经学家的诸多研究成果的依据,且符合六经所具有的价值判断与经学形上意义,与今文公羊学的“通三统”“张三世”“三科九旨”的学派异见有所不同,不宜以学派“臆说”视之。

作者:董恩林,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学、儒家思想与历史文献整理。

章学诚的“官礼”说——兼论章学诚学术体系及其问题

杨逸

摘要:“官礼”是章学诚学术体系中的关键概念。在《礼教》篇中,章学诚反思“郑玄—朱熹—秦蕙田等”的礼学传统,主张继承“向、歆父子之传”,以“官礼”代替“五礼”重整礼学体系,并统摄“五经”。通过“校雠之学”,章学诚批判四部分类法,代之以《七略》,作为恢复“官礼”“古学”的桥梁。然而在营构体系时,“五经”、《七略》作为理论中间环节存在先天不足。当扩“五经”为“五教”的尝试以失败告终,章学诚舍《七略》而溯“官礼”。通过赋予“官礼”历史性,创制纲领、掌故体例,“天下之书皆官礼”的命题终于证成。但“独断之学”与“考索之功”的矛盾远未调和。

作者:杨逸,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六艺学。

以情为本、以反为用的儒家文质思想原论

——兼论中国传统治道观

宁静贤

摘要:文质问题是先秦儒家论述修齐治平之道的理论话语,自古异解纷呈,渐渐湮没了文质论所传达的道德生命意义之学的精髓。针对古今诠释的主要分歧刘森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字学研究成果,结合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的基本精神,可以明了,文与质乃以自然之情为本的内外一体结构:质乃情之内诚,文乃情之外达。具体来说,“质”为诚敬之心,“文”乃合乎礼乐规范的行为方式。虽然情之内外合宜方为中道,但现实的情感发用却常有偏颇,逐渐形成了文质交迭之势。此势并非机械重复,而是以情为本、以中道为枢纽、以反为用的道德生活的基本作用机制。三代之前,圣君本此以治天下,自民情之偏而入,斟酌时宜、或文或质,务折中而合于中道,形成了充满仁性色彩的传统治道观。后人忽情重智,以器性思维看待文质论,故难达其说之奥义。

作者:宁静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教化哲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