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壹儒之道论语新解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
中国人喜欢讲道理,道有正道邪道,大道小道。儒家有道,道家也有道,那到底什么是道?这两家的道又有什么不同呢?
道的意义
《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道,象形造字,从走,首声,象征着人从四肢着地的爬行 物进化,逐渐开始直立行走,劳动和思考,于是便开始有了社会和历史。段玉裁注:“道者,人所行,故亦谓之行。道之引申为道理,亦为引导。”所以,在“道”的字源中,就有着人直立行走的意义。
道的本义是道路、行走,引申为道理、秩序、方法、规则、法则,再后来更加上升为规律、规定、法则和规则等。“道”从辵从首,头行走也,意识带领身体,是万物万法之源。
道
壹
儒之道
论语新解
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所谓道,即人道,其本则在心。人道必本于人心,如有孝弟之心,始可有孝弟之道。有仁心,始可有仁道。本立而道生,虽若自然当有之事,亦贵于人之能诱发而促进之,又贵于人之能护养而成全之。凡此皆赖于学,非谓有此心即可备此道。
儒家的道是指宇宙和社会的天然秩序,是君子立身行事的准则规范。在儒家思想中,孔子的思想是奠基性的,儒学的发展几乎都是在孔子思想的框架内再进行补充和阐释。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说早上学到了“道”,晚上就算死了也可以。说明了孔子把学“道”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贰
道之道
老子的《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对“道”这个概念的总结:道,非当时社会一般的道比较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不同,即人伦、常理之道,也非当时时人所能命名之道。
根据不完全统计,“道”这个字在《道德经》中一共出现73次。
其中“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生活准则的“道”,与孔子所说的“道”类似,是一种对人类行为的规范与准则。如《道德经》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二种是实际意义的“道”。老子在《道德经》中首先将经验世界的许多概念都安放在“道”上,然后再一一否定这些概念的适当性,以此返显出道的存在,通俗来讲就是宏观意义上的世界准则和自然规律。这种“道”是超自然的,是形而上的,是哲学的。
《道德经》:“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叁
两者区别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追求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比较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不同,他想搞政治,来恢复周礼比较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不同,实现天下大同。虽然他搞政治的梦想失败了,但是他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决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代表了儒家积极进取入世的人生观。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道壹儒之道论语新解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本来在周朝任周都守藏室吏,收徒开讲,研究学问,日子过的很可以。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带走了很多典籍逃到了楚国,因此老子受到了牵连,辞掉了职务。老子见周王室腐朽,于是骑着青牛离开周都隐居,虽然他写下了中国最具有哲学思辨色彩的道德经,但最终还是西出流沙不知所踪。这代表的道家的价值观。道家的价值观就是无为,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就是清净,就是示弱守拙等。这与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完全相反。一个是积极进取,一个是清静无为,这也是儒家和道家道的区别。
儒家的”道”是人道。孔子是个现实主义者,他主要关心社会人事,也就是探讨如何改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而道家的“道”却不同,更加形而上,是探究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深度更加高远。
肆
小结
不可说的道道壹儒之道论语新解孔子之学所重最在道,由老子起,影响了后期的诸多学派诸子,他们或多或少地接受并引用老子的思想核心“道”,并重新阐释,各道其道。道家主张的德者得道,无为而治治人之道,以及自然和谐的社会理想和民本思想,与儒家主张的仁政王道的德治、礼治,以及立人之道,都在讲述着“道”的奥义。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北京. 中华书局. 2019.
【2】老子.《道德经》.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
【3】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4】许慎 . 《说文解字》.北京. 中华书局. 2017.
【5】姬昌 . 《周易》.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6】司马迁 . 《史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
【7】儒家必读《论语》道家必读《道德经》
撰稿:石晓慈
牛倩茜
排版:石晓慈
牛倩茜
随便看看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老子其书:传统文化专题讲解教学培训课件,丰富汉语内涵的经典之作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