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力量于人格与内心

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力量于人格与内心

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力量于人格与内心,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要做到这些确实是非常难的,其中原由复杂多变。

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力量于人格与内心

孔子

佛家以看透生死超脱轮回界限使人们信奉,道家以长生久视超脱世俗使人们信奉。这些思想观念其出发点都是好的,是希望人们在坎坷的人生中多一些释怀和平淡的思想境界。但归根结底来说这并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这是属于人生极高境界的追求,所以并不被认为是人生最该走的路子。

自古以来儒家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人生集大成者,一般做到大官才能有此成就道家和儒家追求的思想人格,但却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他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力量于人格与内心,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样说来,其实儒家认同的君子也是超脱于世俗的一种饱满的人格特征。

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力量于人格与内心

老子

因此,儒道释三家对君子的终极追求其实是大概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道家和佛家在理想人格的上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践行,而儒家却是从基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践行。

随着时间的流逝道家和儒家追求的思想人格,三家学说各自坚持自身的信仰不断的践行。最终的结果是道家和佛家拥有极高的思想境界,却没有基础的务实奉献;儒家的后世学者过度追求立功和立言的功名利禄,使儒学分裂失真。

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力量于人格与内心

释迦

王阳明说:“如论圣人大中至正之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一阴一阳谓之道,仁者见之便谓之仁,智者见之便谓之智,百姓又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段话充分的阐述了高尚人格的难能可贵,也告诉我们要从微末做起道家和儒家追求的思想人格,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不断的践行,等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国易堂,不论是儒道释任何一家,都能归结于一身。

声明:“汉鼎智能在长安”头条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价值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君子国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