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无不为:道家心学与道家的关系

无为而无不为:道家心学与道家的关系

无为而无不为:道家心学与道家的关系

对心学的全新解读,让他从哲学的层面回归生活,发挥他蓬勃的力量,实现每个人生的超脱。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三教合一——心学》,限于篇幅,写得很笼统,没有心学基础的人很难看懂,这里我系统分析一下心学与道家的关系。

道家的核心就一句“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家心学与道家的关系,整部道德经都是围绕这句话而展开的,可以说这是进入道家大门的钥匙象数易学,直到现在都在争论不休,而心学把道家最核心的东西完美的纳入了自己的体系。

“无为而无不为”,最终的落脚点是“无不为”,从这个角度来讲道家和儒家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而二者的分歧只是手段方式不同,儒家是采用“有为”的方式去达到“无不为”,所以儒家一直做“加法”探究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各种“礼法”愈演愈烈,最终反而忘了自己的“初心”。而道家则不然,用“无为”的方式,克制自己的欲念,不被礼法所带偏,内心时刻面对自己的“初心”,所以道家一直在“心”上做减法。简单地说便是用“出世”的心态去成就“入世”的功业。

心学是怎么把他纳入自己的体系的呢?

首先“立志”——即定目标,便是要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其次“除私欲”,一旦确立了目标,良知(良知是无所不能的)便会收集各种信息,给你指引方向,帮你实现既定的目标,按良知的指引去做探究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便是知行合一,也就是致良知,这个过程是“有为”。但同时内心立马还会冒出阻碍你的意念、想法,这便是私欲探究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不去理会私欲(这是极其困难的),仍然按良知给的指引去做,便是除私欲无为而无不为:道家心学与道家的关系,即是“无为”。用“无为”的心去“有为”,最终便可以“无不为”。

可能有人很不喜欢这种解读,破坏了他对道家最神秘的幻想,其实大可不必,别忘了,良知是无所不能的,就算你立志要长生,理论上来说良知也是可以帮你办到的,就怕你不能致良知。

我是心学实修者,不谈假大空,接下来我会分享更多的心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帮到你。

无为而无不为:道家心学与道家的关系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