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老子一句话,学习处世方法技巧,值得一看!

人生在世:老子一句话,学习处世方法技巧,值得一看!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是个大学问。老子《道德经》是圆融道家学说的代表,今天分四层探讨老子一句话,学习圆融处世方法技巧。

老子曰: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一、学问上——人的境界,重于学问:正确看待知识学问,初步了解“绝学”“无学”

“绝学无忧。”意思是:不要太过执著于知识学问创新国学知识,自然而然才能无忧无虑。并非让人放弃学习,而是境界到了、一切皆明,因此不必再去学。佛家“大阿罗汉”境界,就是“无学位”圣人,万事皆明、不必再学了。这种境界佛家叫做“无学”,与道家“绝学”观念相仿。

二、态度上——与人交流,关键在诚:有道之人,能虚心、更要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说的是道德修养。“唯唯诺诺”是答应的声音,是没有见解的一味附和;是顺口答应、不断答应;答应得多了老子道德经与道家智慧,自然其心不诚。

其实人生在世:老子一句话,学习处世方法技巧,值得一看!,“唯”字意思,原本是诚恳接受。“阿”却是拍马屁式的应对,一味地附和。这也是本句当中,二者的意思。同为接受,诚恳接受与阿谀附和,两者的差别又有多大呢?何必太过执著呢?一方面,老子认为,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必太过执著;另一方面,与人交流关键在诚,既然已经答应了,何必让人误会你在敷衍、出力不讨好呢?

“唯”在不同语境下意思的差别,体现了中国字博大精深,大家要注意。

三、看法上——换个角度,理解善恶:谈人类视野与天道视角的差异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与恶有一定的界限吗?从人类的角度讲,善恶界限是清晰明白的。然而这仅仅是人类自己给出的定义罢了。人类所谓的善恶观念,在天地自然看来,到底是善是恶、价值几何?从天地视角看来,善恶只是人类固有观念,因此难以划分出明显的界限。

有时候,我们看似做好事,最终却得了恶果。我们救了一个人,后来此人做了很多恶,那么你救他到底是善是恶?你发善心,好心帮助别人,结果却让更多人陷入困难境地,那么你的谋划帮助,到底是助恶还是扬善?按照佛家观点,只要起心动念是好的、初衷是好的就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切本无所谓好坏,都是自认为的好坏;结果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发心的初衷。

四、人际上——能大能小,学会妥协:遵守社会之道,并不妨碍你遵循大道

“人之所畏人生在世:老子一句话,学习处世方法技巧,值得一看!,不可不畏。”即使你大彻大悟了,不等于你身边所有人都大彻大悟了。即使你看得透,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却也不妨照顾一下他人的接受能力。也许你得了道,时时处处遵循着天地自然大道;却也不妨适度遵循一下,社会上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能践行“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不可,说并这种“畏”是出于自身选择老子道德经与道家智慧,不是被外界强迫。既能看透世情,又得“和光同尘”,与大家打成一片。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样做避免了更多的麻烦,方便与世界的沟通。看似妥协,实则为了大道更加流畅地运转。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悟透这一点,工作事业的顺利自不待言;融入这个世界老子道德经与道家智慧,才能得到世界给予的福报。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