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涵与深入的分析

黄帝内经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涵与深入的分析

【摘要】:《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的形成发展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土壤之中,其中道家思想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无为”作为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在《内经》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充分的体现。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方面对《内经》道家“无为”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道家思想概述。本部分梳理了道家发展的源流,大致分为老庄道家和黄老道家。简述了道家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家思想的发展过程。“道”是道家哲学最重要的概念,“无为”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道家的哲学思想不仅对道教的产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其他哲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也为后世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第二部分是《内经》的成书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首先分析了《内经》的成书年代和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道家思想对《内经》医学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黄帝内经》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涵与深入的分析,当时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道气理论、养生观和辩证思想在《内经》中也有充分体现。在中医学的历史上道家无为思想的积极意义,不少大名医也是著名的道士,如三国时期的董奉、东晋时期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王冰等等。

第三部分剖析了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涵。首先阐明了“无为”的字面意思,然后分析指出“无为”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价值取向、处世方法和精神境界,即“无为”是一种虚静柔弱、无知、无事的价值取向,“无为”是一种顺应自然、不妄为的处世方法;“无为”是一种无欲无求、无私、无己的精神境界,并进一步分析了三者的关系。同时指出关于“无为”思想的两种误解,一是认为“无为”是消极厌世、无所作为;二是认为“无为”是阴谋诈术、虚伪不为。最后概括总结了“无为”作为处世方法,对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关系的启示。第四部分研究了《内经》认识论中所体现的道家“无为”思想,从自然观、人体观和疾病观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和论述。《内经》自然观认为道家无为思想的积极意义《黄帝内经》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涵与深入的分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人与自然是以“四时五脏阴阳”为基础的整体,人体具有与外环境自然适应的能力,而构成人和万物之“气”本质上都是主阴、主静、自然无为的。《内经》的人体观指出,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五大系统协调的统一体、形神相互协调的统一体,反映出人体是一个和谐的系统,具有自主运转、自动协调、自然而然的特性,主张脏腑应保持“无为”无事、清静自然的状态,机体的各项功能才能自然运转,体现了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

《内经》的疾病观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违背了自然法则,而人体发病和病情变化规律也与自然气候相应,说明违背自然“无为”的原则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道家无为思想的积极意义,疾病的诊断应该在病人清静无为之时,医生诊病也要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第五部分研究了《内经》治疗理论中的道家“无为”思想。研究发现,《内经》许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中都体现着道家“无为”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道家“无为”的“为之于未有”思想体现为《内经》“治未病”的治疗思想,主张在疾病未发、未盛、未传和未复之时尽早治疗;二是道家“无为”的“顺其自然”的思想体现为《内经》“三因制宜”和“因势利导”的治疗思想,主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顺应脏腑气机运行之势、脏腑苦欲之势、经气运行之势及病位、病性、病程之势和病人之所便治疗;三是道家“无为”的“不妄为”思想体现为《内经》“自主疗愈”的思想,主张充分调动机体自主恢复功能、发挥机体阴阳平衡自愈能力、衰其大半而止,从而达到“无治”而“无不治”的效果。第六部分研究了《内经》养生理论的道家“无为”思想。《内经》养生思想是在吸收道家养生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论在理论原则还是实践方法上与道家养生观都非常一致,其中道家“无为”思想在《内经》养生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道家“无为”的“无欲无求”的精神追求体现在《内经》情志养生中,提倡恬淡虚无的精神调养;二是道家“无为”的“不妄为”思想体现在《内经》的情志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和起居养生中,主张节制情欲勿使情绪过极、适度运动以强健身体、饮食有节避免过饥过饱寒热失宜、节欲保精以保全生命活力;三是道家“无为”的“顺其自然”思想体现在《内经》情志养生、饮食养生和起居养生中,强调顺物合道保持心境平和、调和五味避免偏嗜、起居活动顺应四时;四是道家“无为”的“为之于未有”思想体现在《内经》防病养生中,倡导积极采取措施扶助正气、躲避虚邪。总之,在《内经》的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和起居养生中,处处体现着道家“无为”思想的精神实质,其最终还是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养生目的,以求健康长寿,尽其天年。结语部分是论文研究的结论,并对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同时从理论研究和临床运用两方面提出了展望。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