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自然主义思想的角度认识桓谭的道家思想(组图)
道家自然主义思想的角度认识桓谭的道家思想(组图)
桓潭(公元前36-公元35年),字君山,裴家(今安徽淮北)人,汉代著名学者、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桓坦事业坎坷,对西汉、新朝、更始、东汉四大政权不满。东汉光武帝时,任谋士,但曾两次给光武帝写信,未用;后来,因“极宣不实经”[1]961,光武帝大怒,被贬为六安县令。不喜,死于道教,享年七十多岁” [1] 961。
桓坦是汉代杰出的思想家。钱钟书曾评论道:“翻看《新论》,桓有两个越界的人:一、不信预言,二、不信神仙。” [2] 976《十一《新论》勾拳应与论衡相提并论。 [2]976 以往学者多集中于桓潭的生死、唯物主义思想、思想属性和一些特殊思想等问题。从道家的角度对桓谭思想的理解较少。
台湾学者陶建国在《汉魏晋道家思想》一书中,从道家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了桓潭的思想。不过,他专注于桓谭的反预言迷信,还有一些未竟的事情。本文试图从学术思想、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三个角度来理解桓潭的道教。
一、通伯缜密的学术思想汉代经学在学术上独领风骚。晋文净学自西汉中叶起立为官学,逐渐繁琐。桓潭很清楚这一点。 “秦晋军会说《尧典》,两字描写的章节能达到十万字以上,而说‘越济谷’却能说两万到三万字。”[3]38 他尤其批评经典预言剧。 “预言出自《河图》和《洛书》,却有不知不觉之兆,后人多加支持,称其为孔子,更不妥。” ,而师道又缺,故助头昏。”[3]39可见,现代经书之士,一见隐,不知经义,这对学术、政治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有鉴于此,桓谈提倡对古籍的研究,提倡全面深入思考的学术思想。他劝告光武帝:“陛下要睿智睿智,表达圣意,述说《五经》的正义,稍有相似的俗语,详细了解人们的优雅策略。” [1] 960 桓谈摒弃“小群”论,重视通伯学法,赞颂“同仁”,称赞雄“开窍了,能入圣道,出类拔萃,有自从韩兴之后就没有这样的人了。”[3] 41.在他看来,“开”是进入“圣道”的重要条件。而桓谈本人“博学通达,遍学五经,皆简正道家自然主义思想的角度认识桓谭的道家思想(组图),无章无句。能写文章,尤能写古学,雄辩地分析。刘新阳的疑惑与异同》[1]955.他虽是古经学者,但不做词句解经,重在探经; “皇上请了洪通伯的书生,洪乃推荐培国的桓坦来研究和谈判,他能联系到杨雄和刘向父子,于是打电话给桓坦请他商议此事。” [1] 904年的时候,人们认为桓谭可以与杨雄、刘翔、刘鑫相比,他的才华和学识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秦汉人的著作有很多没有传给后人。就其幸存作品而言,可分为三类:知识渊博、喜欢深思熟虑的,以及在其之上的,如贾谊、董仲舒、杨雄、刘翔、辛、和桓谈也是……当时的学者多,思想高深,爱好哲学,想看看宇宙万物的起源。”[4] 大义需要立足于理论扎实,还坦广泛吸收了大师学说的精髓。 “六国论辩者公孙龙用纯白理论,打个比方说白马非马,非马者说白以色而名,马以形而得名。色非形,形非色。常说:“白马非马”,人不能低头,骑白马后无征兆,而海关官员不听谣言。“名”与“实”之争各有说法。法家也有可取之处。 ,而且都符合大家的愿望。大多数时候,如果他们对国家来说更方便,他们就可以了。”其他学校的理性思想也被吸收了。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自然成为桓谈吸收思想的重要资源。他高度评价秦汉黄老道教的代表作。 ”秦丞相吕不韦请高淼迎书《鲁氏春秋》。汉淮南王聘请天下议论交流,写了篇章。书是一座城,万物皆衣,千金挂千金示士,却无此物。易变者事关其事,在细节上微不足道。”[3]2在尤其是淮南王刘安被视为叛国大臣,桓谭敢赞其书,更可见他对黄老道的推崇。 《春秋》一文,记载了政治上的得失,认为先贤兴盛,应改写《春秋》。既然一般书生若太世公,也有同样的想法。我说不是,是什么?圣人不一定会互相跟随。圣人与圣人,皆有同道、同仁、同义。 ” [3]40 桓谈自称:“禹为“新论”,分古今,亦欲促治。 《春秋》赞有什么区别?”“善有善报”是指一切文人的本质和意义,其中规定的“德、仁、义”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杨雄曾说:“老子的言行,我无所可取。仁义与礼节的根除,我无所可取。”谭氏的学术定位在于在儒家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学说的精髓,特别是调和儒道创造经典意义道家思想认为不能执本就会,批判金文经学和预言微学。哲学思想是桓潭向道家学习的重要内容。 “庄周的寓言是云瑶问孔子时所造的。《淮南子》说:‘齐心协力为帝而战,方能保全地。’都是假的。
短书不可用。然而,天上没有圣人。庄周等人虽是虚伪,但应采其善,何必舍弃? "[3]1 通达《庄子》“三字”,采用“天地”之说,不废字义。
二、自然主义哲学
道教历来有自然主义的传统。 “自然”作为哲学范畴的使用始于老子,“人随地,地随天,天随道,道随性”[6]64。 “性”是道和万物的根本属性。庄子不仅将“性”视为万物的根本属性,还进一步相信“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7]。把人与自然界的万物视为一个整体,使人自然。西汉时期,董仲舒建立了天人感应神学理论,被视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从那时起,神学迷信变得越来越流行。但几乎同时,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淮南子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自然主义哲学体系;严尊的《老子鬼鬼》被称为“道不空性,严平不作为”[8];杨雄是一位严格遵从的老师,他的“太玄”、“易”、“老”相得益彰,吸收了道家的自然主义,注重人的理性。在神学迷信泛滥的汉代哲学界,桓坛从自然主义的角度认识宇宙和人类社会,批判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神学目的论思想。
桓谭受杨雄太玄的影响,认为本体是有规律的。 ” 杨雄写《玄书》,以为玄者为天道,圣贤造法办事。易,老子称道,孔子称元道家自然主义思想的角度认识桓谭的道家思想(组图),杨雄称玄。”[3]40 桓谈从“道”的理论创设的角度来理解各流派的本体概念。元”、“玄”等。虽然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称呼,但桓谭认为它指的是对同一件事,即“天道”。 《说文解字》:“佟,姬也。” [9] 271“姬,丝不在。” [9] 271“箕”指丝线伸直的状态,所以“通”有秩序、规则和优势。 “本源系统”是根本原理,所以“天道”是一个有规律的本体。 “附加”
“子公司”。 《说文解字》:“续,连。” [9] 272“属,偶”。 [9] 175 因此,桓谭认为,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着“天道”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以相互联系为基本原则的系统整体。桓谈赞熊书:“昔老夫靠虚二字,仁义弱,不学礼。比“五经”还多。那么他一定会拯救所有的儿子。” [10] 3585 桓坛只不满老子的“穷” 仁义思想不是学礼;而桓谈对老子的“虚无”持肯定态度,使杨雄的书“字面意义深远”,即老子的本体“道”。
这种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规律本体是桓坛否定金文神学“天堂”的哲学基础。王冲说:“道家讲自然,不懂得举物来检验自己的言行,所以自然之说一直不信。” [11] 桓谭较早将道家自然主义应用于实际案例,批判神学迷信。 ”禹刘子君说养性无用,其弟伯禹曰:药生杀之,必有命药。”喻曰:‘钩吻不宜人,故食必杀,不杀人。如巴豆毒鱼,石贼鼠鼠,肉桂害水獭,杏子害猪,泥鳅怕辣椒,蜈蚣怕油, [3] 35“天下有鹤,郡为国,皆食之,惟独三辅人不敢取,若他们拿它,雷电击打。一些社会或自然现象用自然属性或偶然论来解释,这强烈批评了“天”的主观意志论。
桓谈认为,人是天地精华而生,能与天沟通。
但他的天人合一思想与董仲舒不同,深受《淮南子》人与自然的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
“人持天地之体,抱清真精髓,是人生最有灵性的人。以相貌,木动,金信其言,火视其明,闻水清,意地地,五行动静也与神通有关。腼腆,有智慧,就有智慧;有智慧,就有智慧;炎圣,圣时如风。 ,寒,皆生于风,相、语、听、听,皆生于心。”[3]44 浣潭吸收了淮南子的天地之精。两神混杂,过天营……所以分阴阳,分八极,刚柔相济万物皆有形,恼气成虫,精气成人。
所以灵在天,骨在地。 ”[12]503-504桓坛的“纯精”概念,也应该取自《淮南子》中的“清代纯精”[12]1443。整体完整,不失自己的身体,遇难之急,精通天。若非其宗之始,何必不成?”[12]447桓坛受其影响,也归结于“五事”之间的联系”、“五行”、“共相”到人的本质。
但桓潭对“本质”的理解比对“淮南子”的理解更为先进,因此他对天人关系的自然主义思考更为透彻。 《淮南子》认为“神入其门,骨者有根,如何生存?” [12] 504 也就是精神可以归天。这给神学目的论思想留下了空白。 “天人合一,故国危,天变,天下乱,虹见,万物相通,精气相通。” [12] 1375 可见《淮南子》仍认其。神的主观旨意。另一方面,桓坛对精神与身体的关系有着更为透彻的自然主义理解。 “精神居于身,如烛如火。若扶其好,随其火,则可燃而不灭。无火之烛(例:断无背时)可以”不能独行虚空,不能再走,就象一个老人,牙白,肌肉枯萎,精神却得不到滋养(例:应该能行) ,而且会渗透内外,然后气息就会窒息而死,就像蜡烛一样,一切都结束了。” [3]32 精神要靠肉体才能存在,随着肉体的衰老,精神会逐渐消失。这否定了淮南子中精气返天的可能。因此,桓潭虽然承认天劫的存在,但并不认同神学的解释。 “丈夫(案例:当它是一个'灾难'时
或除掉“祸”字)怪人,世间常有,无世间却非如此,若遇上贤主、贤臣、贤人,你将修身养性,善治之,慎于省职,以应对之。祸灭,祸转福……所以《周书》说:“天子见错则修德;诸侯见错则修其政;医生看到错误,就培养自己的立场;贤惠。 ’还有世界的衰败与庸俗,君臣的狂妄自大,士大夫的恶心恶行。不能向内看。畏天戒(严克君原名‘卫’)。为了遏制它的终结,它的命运在天空中。反对洋考试,诽谤议论,追问原因,迷惑白痴,弄巧成拙,招来祸患,都是逆天逆行。 ” [3] 22 ①桓坛认为,祸患万代,非“天”之意。这是他的自然主义思想比《淮南子》更透彻的地方,更多的是董仲舒的道义之道。但桓坦在人事层面又回归儒家的人文传统,认为灾难可能导致国家灾难,并鼓励统治者通过修德和反思来避免灾难。这使他的自然主义思想有点还可以看出桓潭以道家自然哲学去消弭神学思想,从而恢复儒家本来的人文精神。
三、“法治”和“避灾”的政治思想
黄老道教形成于战国时期。围绕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为”的思想[6]90。发展了道家政治思想。汉初以黄老道教思想为政治指导思想,繁荣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文景治”。汉武帝上台后,黄老道教虽然逐渐被逐出政坛,但并未沉沦。
桓谭以道家重新整理历史上的统治思想,发展了儒家的政治思想理论。 “古时称三皇五皇,后有三王五叔,此为天下王冠,故曰三皇以道治,而三皇以道而治。”五帝以德,三王仁义,五叔以权智。”[3]3 历史上的统治思想分为四类:“法治”、“德变”、“仁义”和“全智”。 《老子》三十八章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后仁,失仁后义,失义后礼。” 6]93 显然,桓谭从政治统治思想的历史演进的角度来解释他的解释。老子从“道”到“礼”的转变。他从执政手段的角度,总结阐释了“道”、“德”、“仁义”、“全智”四种执政思想的特点。 “曰:无令无罚者称帝;有令无罚者称帝;赏善罚恶者称王;养兵。 ,结盟誓约,以信义正世,谓之叔。”[3]3《刑罚失控》《老子》的“法治”说“上德无为”但不认为"[6]9 3、 "上级,下级知道有"[6]40是一致的。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难》中说:“道为万物之源,儒如大春。三皇过去,道教亦主。天子,儒也。” [14]可见,“道治”是道家推崇的一种政治统治思想。虽然“五帝及以上长,经中无事,唯有王美二盛,方能断古今之理”[3]3,但桓坛仍探讨锁音并赞颂“道治”的成就。
“子贡问曲伯玉:‘子如何治国?答案是:‘赋治’。”[3]4 曲伯玉是魏灵公的大臣。经过战乱和内讧,魏国得到了整顿。桓坛还赞扬了文帝时期的无为统治。汉太宗文帝有仁、智、明之德。他继承了汉朝的早期决定。他恭敬而节俭。他让百姓安息,帮助穷人。他取消了体罚,减少了法律,埋葬,并破坏了公共服装。也。”[3]42 文帝的“恭俭”、“利庶”、减免刑罚,是道教沉静无为的政治实践。 “世人曰:‘汉文帝节俭慎重,修德,以天下为先,化天下为之,故富而富,富而昌。谷到石,几十块钱,上下羡慕。'”[3]15 韩文迪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德”治政见成效,百姓衣冠楚楚,羡慕大家。
桓谈的统治思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荀子》中的霸道思想。 “儒家说:‘画中之王不成,恶能称霸’。这不是真的。据说:“儒家,五尺童子,不谈五霸,憎恶仁义,崇权欺欺。”[3]4.其《传》引自《荀子·仲尼篇》,“仲尼门之人,五尺竖子耻称五叔”[15]。但《荀子》只评价“王八”思想的优劣,而不评价政治思想史,在历史联系上并不完善。桓谈以道德霸权解读政治思想史,形成系统的政治治理理论,有力地反驳了董仲舒的历史循环论的三一五德终结论。
从战国到汉代,除了黄老道家思想中的政治“无为”之外,还有一条“守真重生”、“杨朱”对我的链条。 ’——保命终生。学派——汉初黄老避祸自保的另一面——《淮南弘烈》引庄解旧,论善恶——黄老性”[16]。桓潭的道家思想中,也有避灾自保的思想。过去,学者们多关注桓潭批评沉巍所表现出的社会批判精神,而忽略了它。
桓谭在两汉之间残酷、混乱、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非常小心地避免灾难,保护自己。哀帝时,董贤受宠,高安侯,其妹名昭仪,傅皇后失宠。桓坛警惕地向傅皇后的父亲傅言指出了潜在的危机:“过去武帝想立魏女婿,求陈皇后的过错,但陈皇后最终被抛弃,儿子公婆居然站了起来,现在董贤是最疼爱的女儿,你哥哥特别幸运,儿子和丈夫会有变化的,你就放心吧!” [1] 955-956桓谭避灾自保之术,包括老子的“不争”和“曲则全”。王后年轻,想要更难,或者她开巫医,或者寻求处方技能,你必须做好准备。领主之后,父亲对许多客人的尊重和沟通,必须用来加强它的耻辱,会导致嘲笑。不如多谢弟子谦虚,这是修家避灾之道。” [1] 956 事实证明了浣潭高强预知避灾能力的正确性。”先贤国风,太医命真钦请傅氏作案,遂将其弟拘捕等仲喜,命狱中一无所获,他却松了口气。所以,伏石终于在哀帝之时完成。” [1] 956 “而董贤为大司马,闻覃之名,欲结交。谭先写信给贤,说不能用助国之术自保,所以联系不上他。” [1] 956 桓谭将其视为避灾自保之道。 . 艺术是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能力,甚至可以与支持国家的艺术相提并论。
桓潭的独立人格精神是桓潭避灾自保思想与社会批评矛盾融合的背后。 “西汉是庄子影响的潜伏期”[17],庄子“与天地之神相交”的独立人格精神[7]1098对西汉文人的影响很大桓坛曾向班思“尊老严(壮)艺”借老壮书,班思回应:“夫若严于子,则弃圣弃智,修生命守真,清空丹波,归家。自然是师友所造,不为世人所奴役。
若在沟壑中捕鱼捕鱼,万物不会反其道而行;如果你住在后面的小山上,世界将不会幸福。他不中圣人的网罗道家思想认为不能执本就会,不嗅傲慢的统治者的诱饵,动摇他的野心。他没有名气,因为他不能谈论它,所以它很有价值。 ” [10] 4205 班西引述的“贵重”、“不为世俗”、“野心勃勃”等,正是庄子思想中的独立人格精神。他深受庄子独立人格思想的影响。 . 他认为:
“人性极难、难知道家思想认为不能执本就会,所以其独特性往往被世人所迷失。”[3]6 “人性”应该指个体的气质,所以有“独特性”,而不是“独特性”。通用的。意义上的人性。桓坛肯定了“异人”的性格,是对脱离世俗的独立自由精神的肯定。
桓谈自己“好崇尚音乐,根本不修礼节,不毁庸俗儒学,所以更普遍被排斥”[1]955。可见他放荡不羁、不凡的个性。 “当王莽居掌权篡夺杀戮时,天下人都争相称颂美德,制作符箓以示妩媚。谭独立不言。”[1] 956在两汉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桓潭避灾自保的思想不仅是一种被动的自强技巧,更是一种保持独立人格精神的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
[1] 范爷。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钱钟书.管锥编织[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 朱千之.桓谭新论新版[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 卢思勉。秦汉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768-
769.
[5] 王宝荣.法律词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114。
[6]娄玉烈。道德经注释与校对[M].北京:中华书局,2008。
[7]郭庆凡.庄子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1:79。
[8] 陈寿.三国[M].北京:中华书局,1959:973。
[9] 徐深。解释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0] 班固。韩舒[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1] 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组。论平衡集的解[M].北京:
中华书局,1979:1035。
[12] 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3] 司马迁。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9:3289。
[14] 王明. and of the Inner of [M]. : Book , 1980: 126.
[15] Wang , Shen , Wang . Xunzi's set [M]. : Books
, 1988: 105.
[16] Jin, Fang , Huang . The of : Qin and Han [M].
: Press, 2007: 207.
[17] Ruan Zhong. On the of [M]. Wuhan: China of Press,
1993:26.
随便看看
- 2023-12-21《淮南子》最为经典的十段锦句!
- 2023-05-05道家思想阴阳 (蒙古记忆)《淮南子》——赋和歌诗
- 2023-04-12晁补之:老子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依据自然主义的理念
- 2023-04-11《淮南子》——一部丰富的百科全书主讲人/陈静老师
- 2023-04-08道家的“法自然”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 2023-04-07《原始儒家道家哲学》方东美著中华书局2012年6月第一版读书笔记
- 2023-02-18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高中论述类阅读
- 2023-01-01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无“自然主义”又有什么样特质?
- 2022-09-13 郭齐勇《儒家人文主义与道家自然主义》在楚都讲坛开讲
- 2022-06-292021年4月13日婴儿八字命名提示命理性格分析
- 2023-11-25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建峰:先秦儒家哲学九讲
- 2023-11-09儒释道:人生贵在积累,积累到实力雄厚
- 2023-08-07汉初思想家在痛恨之余,不得不冷静思考
- 2023-05-29道家的社会哲学不 王明:字则诚,别号九思
- 2023-05-08(每日一题)儒术董仲舒的思想理论
- 2023-04-17忽略了孟子之“礼”文化的理解
- 2023-04-16经典文本急需与当下建立连接
- 2023-04-10关键词:道家无为而治行政管理管理思想
- 2023-04-06老庄:对“异化道德”的批判与反思是老庄
- 2022-09-02作为中国哲学“四大主潮”之一之一的新儒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