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天命观对人之命运,持一种自然认可的态度
道家天命观对人之命运,持一种自然认可的态度
“道”和“天命”难以理解还有一个原因,即玫瑰花香还有个玫瑰花在,而“道”却是无影无形的,怎么说?所以,一个智者之所以智慧就是因为他找到了存在于现象、规律、文字的背后的“真相”,所以他无忧。一般所谓聪明人最多只能找到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办事,但由于规律受它背后“真相”的控制,所以才会出现普通人的一生都是起伏不定,福祸相依,坎坷和坦途相伴的。
总之,儒家认为天命不可违,强调“知命”,在此前提下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君子”是儒家提倡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也就是作为人应该成为的人,能够使人成为“人”就是冯友兰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赞叹。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呢?第一标准就是“知命”谈一谈道家人生智慧的体会,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可见成为一个君子的不易。儒家的另外两位智者是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天命观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孟子的天命观是“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谈一谈道家人生智慧的体会,命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荀子的观点是“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二、道家的天命观
道家对人之命运,持一种自然的认可的态度。他们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是道家天命论之立论基础,亦是道家天命论之出发点。
大家知道,道家的鼻祖是老子(也称李耳、老聃),他被关尹喜所迫所求,写下了五千个字的《老子》(即《道德经》)一书,涵盖天地,无所不包,涵义汪洋,广博精微,代表了最高的宇宙人生智慧,隐士高人用它修身,帝王用它治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他赞美老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更有趣的是,他去世千年后变成了道教教主——太上老君,被教徒们顶礼膜拜,《道德经》更是经中之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上几千年来被翻译成外文而广泛传播的著作,第一是《圣经》,第二是《老子》。《纽约时报》公布,人类古往今来最有影响的十大写作者,老子排名第一,耶稣第二。可见老子代表是人类最高智慧。全世界哲学素养最高的是德国,据调查,《道德经》在德国几乎每家一册,《老子》被誉为哲学中的哲学。让人汗颜的是,我们有的文化学者去德国谈到老子,结果被德国人问得哑口无言,满脸通红,令人无语。
老子不提天命,但整个《道德经》却处处谈天命,他让你自己去悟。让我感到有趣的是,人类最高智者的做派竟然惊人地一致。孔子感觉无法说的东西就避而不谈,而孟子敢谈,结果把自己搞得头大。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老子与庄子身上,老子来了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说不清楚就不说了,让你去悟吧。而庄子却什么都说,结果名家惠施整天和他辩论,辨也辨不明白,说也说不清楚,徒增烦恼。还有和老子孔子同样伟大的释迦摩尼,他讲法四十九年,阿难记录,结果他说自己一个字也没有说,你说他说了没有?还有耶稣更厉害,干脆不许问,问就下地狱,不允许讨论,你说怎么办?大家看看,到了最高智慧境界的人是那么的相似,东西方的一流人物自然有一流人物相通的高明之处。不服不行!
上面提到的人类最高智慧者老子、孔子、释迦摩尼、耶稣、苏格拉底都是几乎同时降生地球的,他们相差不了多少岁,他们一旦降临,立即代表了东西方最高的智慧,从此以后再没有人能够和他们相提并论,更不用说超越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来的智者除了研究学习他们的智慧别无他法。纵然紧接着出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庄子、孟子以及后来朱熹、王阳明等等天才,写了诸多文字,但充其量只是继承者。虽然很多帝王出于政治目的打到他们,但不用多少年他们又站起来了。想一想,这么多年,一代代多少人啊,怎么就没有一个叫板的人呢?这不是很奇怪吗?难道这不是天意?他们的降临难道不是为了拯救人类的灵魂?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当代物理学的前沿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个伟大的理论在四维空间竟然不能相容,这让全世界的科学家困惑了很久,后来有科学家把这两个理论放进十维空间,奇迹出现了,两个理论竟然珠联璧合,形成了一个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大统一理论——弦理论。而弦理论恰恰与佛家的缘起性空理论惊人一致。
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子的命运观,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继承者庄子和列子的论述,他们可是毫不客气地大谈天命。
在庄子看来,人世间的事无不是命中注定的。他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这一切都是命,是人力所不能抗拒和改变的。
他又说:“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未可以为常,亦即难以知晓、难以把握。“父母于子,东南西北,惟命是从。”“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庄子认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仅是一种亲情关系,也是一种命的关系,是冥冥之中一种命里注定的关系。
庄子还说:“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羿是百发百中的射手,如果射不中那就是所谓的命了。
庄子曰:“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心灵何以不自由?因为外在之物所束缚,为物所累,如名、利、面子等。“县解”,县者悬也,头朝下绑着,县解即无所系缚,正过来,即佛家的觉醒。安时处顺,能外物,则能保守心灵之宁静与自由。故庄子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天之所为”,即是自然;“人之所为”,即顺其自然。
不论处逆处顺,不论遭遇何事,均能泰然处之。不怨天尤人,不喜不悲,这就是庄子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庄子把心灵之宁静、淡泊与自由,看得比其他一切都更为重要。庄子所倡导的人生就是自由、自在而淡泊的人生和生活。能够懂得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不抗拒,不怨愤,不逃避,不颓废,而是以一种恬然达观的态度,这只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境界的人才可以做到。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敲着盆唱歌,他是没有情感的木头人吗?当然不是,他是悟道之人,他当然知道他的妻子去了哪里。
再来看另一个道家代表人物列子。他同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他对后世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列子在《列子·力命》中对命的论述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对话的双方是人和天(列子称之为“力”和“命”)。力对命说:“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反问:“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既谓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力(人)说我能决定寿命、穷富、贵贱。命(天)反驳道:我问你,彭祖的智慧不及尧舜却活了八百岁,颜回智慧超群只活了四十八岁;孔子这么高的德行却被困在陈、和蔡两个地方;纣王暴虐凶残却居于君主之位······如果你有能力决定这一切,为什么厚此薄彼呢?既然是命,怎么有什么力量能改变呢?
列子说:“死生自命也,贫穷自时也。怨夭折者,不知命者也。怨贫穷者道家天命观对人之命运,持一种自然认可的态度,不知时者也。当死不惧,在穷不戚,知命安时也。”埋怨寿命和穷富的人是不知命的人,知命的人不畏死不怕穷,平平静静地度过一生。东晋的张湛在《列子注·力命》中解释这段话说:“若其非命,则仁智者必寿,凶愚者必夭,而未必然也。若其非时,则勤俭者必富,而奢惰者必贫,亦未必然。”如果不存在命,那么好人必然长寿,坏人必然短命。所以,正是因为有天命,所以好人未必长寿,坏人未必短命。如果好人必长寿,勤俭者必富,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那么还有谁相信天命呢?而事实上,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到的更多是“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所以要让人们不相信天命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人们的自欺欺人在于,当处于顺境的时候不相信命运,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得来的,所以自鸣得意,甚至骄奢淫逸。一旦到了逆境就怨天尤人,不承认是自己“聪明和努力”得来的了。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年龄渐渐增大,经验的积累,见识的增强,才会发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三百六十五日不在病中就在愁中”,周围的人今天得意明天失意,成也这个人,败也这个人,毫无道理可言。而且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波浪式发展的,有高峰有低谷,是谁在安排这一切呢?找不到!于是,不得不相信有天命了。因为只有承认天命,承认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他们的心才能安定。
“知命安时,德之大也。时来不可拒,命至不可却,故曰安时而处顺,忧乐不能入。”安命才能达到心平气和的境界。有些自作聪明的人说,我就是不信命,这当然可以,你爱信不信,因为烦恼和痛苦的是你自己,关别人什么事?像天才贝多芬那样试图“扼住命运的喉咙”,与命运抗争的结果只能是伤痕累累,备受摧残,耳聋、疾病、失恋、未婚,57岁去世,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当然,说到底,这就是他的宿命。
随着国人对解决精神世界问题的渴望增加,国学开始兴起,谈儒释道的多了。但大家要注意到中国现在是一个物欲的社会,一些学者往往受其影响难以脱俗,为了出名,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还没有超脱就匆忙开讲了。结果就是以自己的名利之心揣测圣人的天地境界,比如,有人讲庄子时说庄子是无可奈何自由洒脱,其实心里很痛苦。这就是俗人的无聊见解了。庄子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他认识了无可奈何,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承认不可奈何,故不争,而后方能安然处之,这样心灵就获得了解放,随之而来者即是自由而自在的状态。争的过程是烦恼的,争不到的结果更烦恼,既然知天命,知道命运的安排,知道争不到为什么要争?所以,以不可奈何的态度来对待命运,并不是一种颓废的态度,而是精神修养达到极致的表现。
人的苦就在于不知命,然后在欲望的驱使下拼命争斗,所以佛家也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让人们赶快觉醒。在承认天命之不可抗拒这一点上,道家与儒家的认识是一样的。但庄子所倡导的人生境界,比儒家更高,也更难达到。庄子的境界是大智慧,他认可自己所遭境遇,对于功名利禄、穷达荣辱,均采取超越之立场,达观之态度,以一种看似放下,实际却更积极的胸怀来对待一切,“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这样的境界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了。
在解释道家理论时,还有更糟糕的情况,有一次看电视偶然看到易中天在讲诸子百家,他似乎很得意地说老子是搞谋略的,我当时真是大跌眼镜,无为的老子竟然变成了搞阴谋诡计的人。这样误人子弟的说法真令人哭笑不得。后来我想,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还是缘于他缺少佛家修养和认知。最近他进步了,改口称老子是人类历史上的大思想家了。其实,我们稍加思考就可以想到,老子、孔子、释迦摩尼这些人的智慧在几千年的历程中要经过历朝历代多少高人智者的分析和考验啊,况且他们的思想很早就到了国外,西方哲学大师比比皆是,他们西方人都是严谨和喜欢论证的人,如果老子仅仅是一个玩弄计谋的人怎么可能得到古今中外人士的肯定?况且他是个管理图书的,搞什么计谋?莫名其妙!
还有一次,我在宾馆里无聊看电视,结果看到于丹在讲《庄子》,她说庄子为什么心灵自由呢?就是因为他不在乎。我哑然失笑了,怎么个不在乎?难道庄子是个玩世不恭的小混混?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小混混也许不在乎名,但钱就没办法不在乎了,不然怎么混下去?即使一个泼皮无赖对死亡也是在乎的。但是,一个看不破名利和生死的人怎么可能有心灵的自由?如果庄子不是个悟道之人,不是个知天命之人怎么可能有心灵自由?于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论呢?就是因为她与庄子在境界上的天壤之别。庄子是一个连宰相都不做而追求自由淡泊的人,于丹是一个急于出名的人,一个高雅,一个世俗,她怎么能理解庄子呢?所以,大家以后要少看《百家讲坛》等节目,真有学问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为了出名而来,我建议大家还是自己看看经典,琢磨琢磨的好。
说个题外话,为什么境界有差距就无法理解呢?我说说我自己的体会,我年轻时候学了几年美术,有一个和我一起画画的朋友现在是全国知名的画家了,当年他就画得非常棒,我感觉我画到八十岁也达不到他当时的水平,越来越不想画。这时,陈丹青还是知青,但在美术圈里已经有名声了。我的这个朋友约我一起去拜访他,我感到自己没有绘画的天赋正想放弃,所以就没有去,结果我的朋友拜访陈丹青归来对我说他也不想画了,就是画到八十岁也达不到陈丹青当时的水平。我则立即放弃美术了。而陈丹青到欧洲和美国看到油画巨匠们的原作后感到了巨大的差距,回来后也不好好画画了谈一谈道家人生智慧的体会,他写写文章,抨击抨击时政,做了个文化学者。要知道他可是全国美术一等奖的得主,代表了中国一流的油画水平!他的《西藏组画》的确好,好在哪里我却说不清楚,但我的那个朋友看得懂陈丹青,陈丹青又看得懂毕加索。从这里我们发现什么了呢?境界上距离太大就无法理解。
前些时候中国油画泰斗靳尚谊说中国油画没有未来,引起了轩然大波,但陈丹青是理解的。大家想一想,有几个人看得懂毕加索、梵高、齐白石?有几个人听得懂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有几个人能够评价王羲之、张旭、怀素?不在一个层次上怎么理解?所以于丹无法理解庄子就在情理之中了。
境界问题也体现在人与人交流这个问题上,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道是最高智慧,资质高的“上士”听说后立即开始勤于实践探索;资质中等的“中士”听说后,似信非信,但是会思索。而“下士”听到道,哈哈大笑言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子听到后很开心,正是这些蠢人的大笑证明了高深道的正确性!这就像一个不懂美术的人看到齐白石画的青菜、萝卜,然后下结论说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画的,岂不可笑?这就是“大笑之”之人了。但是,如果齐白石听见了一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他所追求的由繁入简、返璞归真、追求神似的境界。
孔子的观点和老子一样,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天命这样的上等智慧和道理;不要与中等资质以下的人谈论这些深奥的问题。孔子又说:“毋自辱也!”你对一个愚昧的“中人以下”的人谈论高深的学问就会自取其辱。因为他一窍不通,还自以为是,他会“无知者无畏”地反过来笑你。孔子不和人谈鬼、神、死等等话题,既因为本身无法言明,也因为身边没有能够理解的人。这就和梵高在世时因为没有人看得懂他的画,所以一幅画也卖不出去,等到他死后一幅画上亿美金一样,这就是梵高的宿命。齐白石与张大千被世人称为“南张北齐”。但当年齐白石的作品无人看得懂,一幅也卖不出去,所以他在北京的破庙里一呆数年道家天命观对人之命运,持一种自然认可的态度,穷困潦倒。后来作品被毕加索看到,大惊,连忙临摹学习,并把临摹的作品给张大千看,由此可见,毕加索、齐白石、张大千是一个境界的人。
我是个普通人,但也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场景,我一说命运,有的人就笑了,断然下结论:命运不存在。我连续问几个问题以后,他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了。他信了吗?没有,因为他是老子说的“下士”,“大笑之”之人,冥顽不化。按照佛家说的“佛渡有缘人”,我是在和一个没有佛缘的人说了半天佛法,结果他说佛教是迷信,我岂不是自找无趣?所以,我劝朋友们注意,尽量不要与那些浅薄固执之人谈论学问,特别是象“道”“天命”这样的问题,否则就是自寻烦恼。我现在的经验是,如果和别人在一起非要谈话不可的话,那就要看看面对的人是谁了,如果是“上士”就谈哲学和宗教,如果是“中士”就谈管理和艺术,如果是“下士”就谈赚钱和车房,效果很好,很融洽,一切随缘,皆大欢喜。
我还想和大家说,我们对自己不是真正懂的东西不要随便下结论,这往往可能是我们的境界达不到。如果听不懂,看不懂可以不评价,等弄明白了再说。比如佛家说“空”,你如果根本不懂佛法,就立即下结论: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就在这里,所以“空”是骗人的。这岂不是贻笑大方了吗?你如此无知,谁还和你啰嗦?这样,你就把自己放在“大笑之”的“下士”地位了。你如果问:“我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佛家为什么说是“空呢?”这样别人就会启发你,你就有可能获得智慧了。
(这篇关于命运的文章一共十二篇,如果有兴趣阅读可加我微信号查看我的公众号。)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老子其书:传统文化专题讲解教学培训课件,丰富汉语内涵的经典之作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 2024-07-12道家圣人与儒家君子的本质区别:智慧与德行的不同追求
- 2024-07-11庄子的思想主张:哲学、政治、认识论的独特见解与处世哲学
- 2024-07-11儒家人生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精髓与人生智慧
- 2024-07-11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领悟先天地生的混成之物
- 2024-07-11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 2024-07-10老子的道:自然规律,不可改变,只能认识和利用
- 2024-07-02傅佩荣解读庄子不得已:普通人也能达到的境界
- 2024-07-01老子管理思想:道法自然,遵循客观规律
- 2024-06-22道家思想: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考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 2024-06-15深入解读庄子道家思想及其对现代生态环境的反思
- 2024-06-01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 2024-05-31天命观的历史演变与哲学思考:从殷周时期到宋明理学家的观点探讨
- 2024-05-31老子:蕴含哲理与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 2024-05-21道生一,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