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都有众多的崇拜者与继承者。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撰述著作,指导后人。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无为而治哲学意义 无为:自然;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无为作为中国道家文化核心思想有三层重要哲学意义:第一层意义: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争,即是无为。所以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原来要百姓休养生息,让百姓填满肚子,强壮骨骼,专心做事,能够不争安乐啊。第二层意义:无为就是能放得下,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这就是道家的执一、贞一、守一的思想。第三层意义:无是甲骨象形字与大篆金文中的“乐舞”,为是研究学习。要人们学而知其乐,指快乐的学习研究。“无”的甲骨文字形,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无的本义是:乐舞而“为”的古代本义是学习研究。真正的无为本义是学而知其乐。无为境界是谦卑者修行的境界;是顺应万物,以顺其和。自然和谐的语言与行为表达,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圣人教化世人守弱、不争、快乐,达到“无为”。《道德经》的哲学理念:无为其实就是无主观臆断的作为,无人为之为,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无为,就是顺应自然科学的作为,就是合理的作为,因而也是积极的作为。指出凡事要“顺天之时,得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意”,不要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所以说:“天道无为,顺其自然趋势而为,无亲无疏,无彼无己也”。无为而治:以顺应民众的需求为重点来治理国家 不要强加少数人的意志 就可以很轻松或者说很顺利的治理国家!二、道家有比儒家更有益的思想观念中国自上古夏、商、西周三代的发展,到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危机,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就是说,经过了上古三代的发展,尤其是西周周公旦“制礼作乐”之后,形成起来的我国古代的一套文明制度,即礼乐制度或称礼文化、礼义文明,遭到了崩坏的危机。对待这种危机,在春秋末年儒、道两家各有不同的态度:(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观念。孔子站在继承与发扬殷周,尤其是两周礼乐文化的立场上,认为西周的礼文明是世上最完美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并极力主张维护礼乐制度,提出“克己复礼”、“立于礼”、“以礼让为国”等等思想。而礼义文明的危机之产生,在于“乱臣贼子”的破坏而致。针对着当时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的情况,孔子主张在社会文化内部进行一定的改造,并且提出以“仁”来充实“礼”的内容。可见,孔子完全是站在肯定礼文化的立场,来对传统的礼乐文明加以“损益”改制的。(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观念。
老子与孔子不同,他站在否定礼乐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立场,对人类文明提出了挑战。可以说,老子是中国历史上对人类文明认真反思的第一人,他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负面影响”和“负面作用”,极力地抨击了文明的“异化”现象,指出文明危机是文明自身造成的。文明社会“异化”所产生的乱象:贫穷、昏乱、盗贼、战争、争夺、罪祸、轻死、声名逐利、欺诈等一切罪恶,皆是由于文明日开、智慧日多、民多利器、上之有为和多欲、礼乐制度、仁义道德等造成的。老子、庄子对人类的文明提出了鲜明挑战,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三)“儒”、“道”两家在其他诸多方面的异同。儒、道两家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对现实问题的不同主张:1、儒家主张仁政,即集中权力为民众做好事。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仁政是选择头发来梳理、点数米粒来烹饪,往往会走向其反面2、儒家主张教化,所以推崇圣人。道家主张自化,所以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3、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或者人生本恶。但道家认为天性自然,无所谓善恶,故不需要教化。4、道家黄老派也是经世致用的,他们主张依道生法,依法治国,认为靠符合民情民意的法律,就可以天下大治,这和儒家的礼治形成鲜明对照,也和法家的“法自君出”形成鲜明对照。
5、道家认为:先是德,次是仁、再次是义、最后是礼。也就是说没有了德,才需要提倡仁爱;人们不仁了才会号召人们讲义;仁义皆失的情况下没办法了才设礼行,三拜九叩之类的,不过是以形式去要求人,非最高境界。道家追求的是每个人都自然和谐,但世人很难达到,所以孔子急了,大讲仁义。 (四)道家的不同思想学说能启迪我们的智慧。老子、庄子对待“文明异化”的态度,除了拒斥人类文明进步之外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克服文明危机的思想与措施。所以魏源说《老子》是一本救世之书。如果可以说《老子》一书是救世之作的话,它则是指导人们在严重社会危机中如何保持自己,尤其是自己的精神不为物伤,求得精神的宁静和自由,可以说是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的一部救己之书。现代我们看来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道家有许多学说是能启迪我们思想智慧的。比如:(1)对自然主义思想的大力张扬,主张回归自然,不脱离自然,与自然和谐为一。老子提出了“人法自然”的思想。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应与自然相一致、相协调,人不能违背自然,更不能破坏自然的和谐。人应依存于自然之中,要接地气,与自然和谐为一,即天人合一。(2)保持和发扬人原有素朴的自然本性。提倡返朴归真、敦厚朴实,反对浮华轻薄。
老子庄子认为浮华轻薄的礼义就是世乱祸首。所以人应当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认为贪欲多私是罪恶的根源。人不要与自然抵抗,违背自然法则,不要逆道而行。当然,这一超脱思想,也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处世哲学,但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思想自有其积极合理的内容,例如在人们处于无谓的斗争中时,或在互相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本无所谓的对错,聪明人不如超脱这些纷争,以怡养自己的心性,保持住自己心态的平衡、宁静与自由,而不为外物所伤害。(3)无为而治。即在上的统治者应当实行无为而治。“无为”即是“顺应自然”。“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治理天下,要顺应民心,不要对百姓多加干扰,不要强奸民意道家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要让人民自己去得到应有的自然性发展。(4)追求精神的宁静与自由。不为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所干扰,保持自己精神的独立、宁静与自由。不要给人以限制性条条框框太多,规矩太繁杂,这在庄子的思想中尤为突出,也是儒家与道教的重要分歧之处。庄子生活于战国中期,面对污浊的社会,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旨在保护住自己精神的独立,不为外物所牵累,追求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的宁静与自由道家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即追求所谓精神上的逍遥游,找到一个安顿的精神家园。他“游于逍遥,超于物外,得其环中”。
当然,儒家与道家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道家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以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则克服了先秦时期原始道家的这一缺陷,主张把儒家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想与道家所崇尚的自然质朴的自然主义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以自然为本,以礼义为末的所谓名教本于自然的思想。它的主要精神就是认为自然是人的本性,礼仪教化是外边来的。它与先秦的道家不一样,先秦的道家是排斥儒家思想,批评儒家。魏晋玄家吸收了儒家思想,将儒家和道家结合在一起,又以道家思想做为根本,形成了“新”道家思想。 三、应以道家思想帮助解决当今的某些社会问题距今已达两千多年前的道家,以“道”和“无为”为核心,所阐述的治家、治国、治天下的社会思想,给国人以启示和借鉴。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矛盾丛生,对此,最近几年党和国家把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看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思想于道家的自然和谐思想有着异曲同功的妙处。随着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带给人类生活较大的满足与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继续生存的严重危机,比如: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社会关系失调、道德危机、社会心理危机等严重问题。这种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严重异化,已开始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此,早有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如果不对文明的异化问题加以解决,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反对和克服这种当代文明的异化,已成为全人类的迫切任务。人类正是在这样的摸索和努力中,发现和总结着经验。而在这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即儒道互补的文化则会对人们有所启发。清代思想家魏源曾作过《老子本义》一书,他认为:“《老子》,救世之书也。”“老子著书,明道救时”,确实,《老子》一书的本义,是在当时为救世而作的,但也不可否认其对我们处理当今的社会问题所具有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指导我们调适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持协调与和谐。现代社会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人们掌握了强大的“征服”自然的力量,对自然资源采取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的发生,诸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等。现在有很多已开始威胁到人类自己的生存,这一切都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使然。人类在获得巨大的财富同时,又给自然界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打乱了自然的和谐,给人类自己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人类正在自己毁灭着自己。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的和谐,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一大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来调适好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老子所提出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则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就是说,人的行为应该仿效自然、服从自然、顺应自然而动,而不应违背自然、破坏自然,人与自然应处于和谐协调的关系之中,这样人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才可保持住自然的和谐与生态的平衡,这样也才可以保护好人类自己生存的环境与条件。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已被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证实,不论人有多大的征服自然的力量,也无法改变这一千真万确的真理。当今世界上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须首先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不应以急功近利、以个别人、个别地区和国家的私利而违背这一原则,要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顺其自然发展的相互关联的整体,而整体的和谐在于各自都按照自己的状况自然而然地发展,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二)指导我们实现自我心理的调适,以促进现代人们的心理健康。道家的心理修养学说,对指导现代人实现自我心理的调谐,以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是现代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在现代化工业社会里,新技术急剧更新,信息量日益剧增,整个社会都在快节奏、高速度地行进,社会中环境的污染,各类竞争剧烈,经济领域的破产与失业时有发生,使人们整日处于精神高度的紧张与疲劳状态,破坏人的心理平衡,造成心理障碍,从而在社会上普遍地造成现代化的各种疾病,如:不同程度的精神病、精神障碍、心脏病、高血压等等。老子哲学中所提出的主静说和庄子所提出的超脱说的思想,则可以用来帮助人们进行心理修养调理。人们通过这些心理修养的功夫,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平衡,从而能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所引起的心理冲突面前,不致于失去心态的平衡,导致心理与生理的病疾。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
- 2024-07-27毛泽东道家智慧:探讨基本粒子是否可分,引发科学界思考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老子其书:传统文化专题讲解教学培训课件,丰富汉语内涵的经典之作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 2024-07-24中国文化中坚道家学术思想:被忽略的幕后操持者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32019/6/14 古典文字的故事:道德经、宗教典籍与人类思考阶段的演变
- 2024-07-22东方管理智慧:反思西方企业管理,探索东方哲学的人本主义与企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