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史上最全的水哲理名句!

(知识点)史上最全的水哲理名句!

1.有关水的哲理名句,古今中外的都可以,要附带出处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慎热》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史记·滑稽列传》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史记·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汉·刘向《新续·节士》

2.关于水的哲理诗句

诗中水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渓.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COM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1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1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17.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18.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忆江南》)

2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清水出芙蓉道家关于水的哲学议论文,天然去雕饰。

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月光如水水如天。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3.水的哲学

水最接近道,上善若水,荀子·宥坐》载子贡向正在观东流之水的孔子发问道:“君子之所以见大水道家关于水的哲学议论文,必观焉者,是何?”孔子答道: 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卑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氵光 氵光 乎不氵屈 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孔子在这里全面颂扬了水的品德属性,认为水遍养天地万物而没有自己的目的,堪称德;水循着自身的规律向下流,堪称义;汹涌奔流而无穷尽,堪为道;奔赴百丈深渊而无所畏惧,堪称勇;以水衡量必平,堪称察;任何事物经水洗濯必洁,堪称教化;千回百转而向东,堪称志。大水在孔子的视野内不是一个单纯物理的,感性的观察对象,而是一个蕴涵了道、德、义、勇、法、正、善、志等道德属性在内的生动的喻象形态,对大水的称颂不是围绕着自然物理而是围绕着社会人伦,围绕着人的德性修养和自我实现来进行的。

大水因为有了这样的价值投射而充满了活力和灵性,它和人的生存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儒家在孔子那里便确立了一种立足于经验与自然对人生进行理性思考的方式,当大水被孔子当作一个神圣的冥想客体加以严肃地对待和凝视的时候,孔子事实上是在进行一种最高的精神交流,以期为人理想的存在寻找最终的解释。

这种精神交流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甚至也不是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交流(知识点)史上最全的水哲理名句!,而是人在直面自然的山川草木、盛衰荣枯的转承演化时所带来的对生命存在的体验,在这种至高无上的交流方式中,人面对的不是单个的他者,也不是以自我形式存在的主体自身,而是包容了这一切在内的整个宇宙和人生存于其间的世界,大水在一个超乎历史之上的高度奔涌着,这种浩荡的气势使人在一连串相继逝去的瞬间体验到自身的渺小、有限、微弱、孤单和无助。人和所有的生物一样都是宇宙母体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在面对无限和永恒的时候人和其它生物一样束手无策。

这是人在遭遇每一个自身之外的宏大客体时所有的强烈感受,它对人的存在意识所造成的冲击是无与伦比的。 大水摧毁了世界和人整体的平衡,它以一往无前的决绝带给人前所未有的生存的紧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这是生命义无反顾的快速演进,名誉、利禄、耻辱、罪恶等等人在世俗中所得到的一切都将由大水席卷得无影无踪,毫无疑问,如果不找到一个有力的支撑,人将面临现实感丧失的危险。

大水指向着一个遥不可及的,充满神秘色彩的未知世界,孔子的视野被这样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世界牵引着,他在滔滔奔涌的洪流中遇到了真正的、与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必须选择何种生存方式,等诸如此类问题密切相关的丰富而积极的体验,它使孔子获得了在各式各样的处境里对人的真实生活的理解,大水向孔子敞开了一个巨大的、对人进行终极解释的空间。 接踵而至的问题便是在大水这一喻象形态中显现的真实生活所指为何?大水与绵延的时间之流对人的有限性存在有着最为相近的表达,但人缺乏足够的能力以通过追踪人在时间之流中的全部行程来认识自身。

如果大水意喻一个三维的时间向度,那么在这个向度内,未来不可预见,过去不可挽回,而现在却难以把握,与此相伴而生的问题则是:在即将来临的和已经消逝的时间之流中隐藏着什么?其中是否有某些永恒的、始终如一的东西存在?另外,在不断变化着的,无穷无尽的时间洪流中如何建立起一种与历时性(本质上也是历史性)概念的联系,以使人最终能够与大水中那些隐匿着的永久性事实达到沟通和理解?这些问题都是人类在试图理解自身存在时所面临的最为深刻和令人困惑的谜,对谜底的求解激发了孔子无穷的向往和追求,当他面对大水向自我回溯反省的时候,他便能在大水中获取一个超越的基点和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 大水在孔子甚至可以说在儒家的文化视野里是明亮的、激越的、张扬的,它最为恰当地表达了儒家自强不息的文化品格,孔子对滔滔洪流诗人般的感怀并没有使他通过诉诸对彼岸世界的宗教性描述来寻求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永不停息的大水如生命长河,它有完满的的德性和无限的整体深藏其中,并引导人不断地意识到自身的有限,从而不断地超越自身,向至高的人生境界层层跃进。

这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的超越和自我实现,完满的德性和无限的整体作为终极价值的存在并非一个静止的、封闭的客体,而是永远在流动和发展着的,人只能在无尽绵延的无限中实现自我,但是,他却不能有一个最终的,最完美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永远处在追寻意义和永恒的征途中,但人并不因此而绝望,因为人每向前迈进一步便会感觉到获得了一次新的意义,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人生的意义体现在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当中,对于孔子来说,追寻人生意义和家园的过程远比结果要重要得多。

《孟子·离娄下》载徐子问孟子仲尼何取于水的问题,。

4.哲学关于水的

水的哲学-关于中华水文化的感悟 “伟大啊,开天辟地之时!万物初生、统领自然,时空形成。

云行雨施,创造生命。上天赐给万物各种属性。

太阳东升西落,天地变化,四时形成,草木繁盛。万物各得其所道家关于水的哲学议论文,给人类社会带来康定”。

这是易经的第一卦乾卦,也是儒家的宇宙发生论。易经认为,自然产生四季,四季形成风雨、风雨创造生命,从而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水文化的民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从治水开始的,与水旱灾害抗争的历史。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洪水大旱、农民起义。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形如行云流水,也寓意着婉延前行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

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长江、黄河两岸。 水孕育了中华民族,同时也磨炼了中国人的意志,启迪了中国人的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铸造了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体制。

中华民族的群体生存的意识,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宽容与仁爱的价值观,团结互助的精神,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民族性格,动态生存的哲学,刚柔相济和在曲折中前进的生存智慧,以民为本和走群众路线的政治理念以及追求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循环论的自然哲学都是在水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在老子看来,水是道和仁的象征。

水的品德已经接近于道了。 从浩瀚的中华文化中可以感悟到水有以下一些德行: (一)水的生成过程象征着“无中生有” 老子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中生有”。水由看不见的气态演变而来(知识点)史上最全的水哲理名句!,从无形到有形,水的生成过程象证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创业哲学。穷则思变,忧劳兴国,白手起家,坚苦创业,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楼台坐于累土。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水的生成过程展示了自然循环论 水由气态的汽演变而来。气态的汽在冷凝的条件下变成水,水又因吸收太阳的热能而蒸发成汽。

太阳东升西落,轨道变化形成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冷暖不一,一日之内气候不齐。在太阳的作用下,水的蒸发与凝结过程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

水汽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大自然处于无限往复循环的运动之中。

灭就是死亡,死亡叫做归根。归根叫做归于宁静,宁静是旧生命的解脱,旧生命的解脱换来的是新生命的诞生。

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之道。弄懂这个道理就会理解生命的目的,平静地面对死亡,积极地面对人生。

同时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在利用自然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反之人类将受到惩罚。

如果将地球近似作为半径为6370公里的圆球,大气对流层厚度取15公里,可以计算出当大气平均温度上升1℃时,空气的饱和含湿量将增加9500亿吨水汽。水的大量蒸发可能造成一些地区干旱、沙漠化,而当水汽冷凝成雨以后,便会暴雨频发,地球上每个人将平均多承受150吨雨水,这就是温室效应的后果之一。

所以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循环之道,避免温室效应。 (三)天赋人权平等和无私奉献的品德 老子说:“生之畜之,生而无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水让万物生长繁衍、养畜万物而不据为已有。

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持有功,引导万物而不主宰万物。水是万物的造物主,而地位低下。

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这是什么思想?这就是天赋人权的平等思想。

而且老子将这种平等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彻底的平等思想。这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之处。

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墨子提倡兼爱。

孟子说:“人皆能成尧舜”,民贵君轻。慧能和尚说:“人皆有佛性,人皆能成佛”。

中华文明有天赋人权平等论的传统。 反观西方文明。

基督教的上帝用泥土造了人。上帝为什么要造人?为了要人帮他管理伊甸园。

上帝与人是什么关系?主仆关系。人是上帝的奴仆,没有灵魂,也没有自由。

当人偷吃了知善树上的果子之后,人就犯下原罪,并累及后代,人类的子子孙孙要受上帝惩罚。 上帝无宽容之心,也无人权民主可言。

西方的上帝,因造人有功而主宰人。中国的造物主与万物一律平等,这是东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异。

它不仅是今天西方强权政治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根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在西方解体的思想根源。 (四)凝聚产生力量和大一统的生存需求 一滴水容易蒸发,然而当水凝聚成大江大海之后便有无穷的力量。

水具有群体生存的意识,在凝聚中产生力量,在大凝聚中产生大的力量。水具有团结、仁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高尚品德。

中国人在长期与水旱灾害抗争过程中领悟了水的生存之道,同时将其变成了民族性格。中国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因而追求大一统。

正是这种大一统的哲学,才使中华文明经历数千年不衰,并不断创造辉煌。 (五)无私奉献的精神 老子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又说:“生之畜之,生而无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水具有无私奉献的品德。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是中国人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形成的无私敬业的精神。 范仲淹在岳阳楼上,由浩浩荡荡、浊浪排空、商旅不行的长江险境和渔歌对答的洞庭美景中感悟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水的哲学思想名句(有关水的哲学名言警句)相关文章:

★ 水的精神的名句(水的精神品质的名言警句)

★ 关于水的名言警句要有作者(关于水的名言名句竖着写)

★ 形容水的哲学语录(形容水的重要句子)

★ 关于水的哲学名句 李小龙说水的哲学

★ 关于水的名言名句 国外关于水的名言警句

★ 关于水的名言名句 有关水的哲学名言警句

★ 有关水的名言名句 有关水的名言名句大全

关键词:哲学思想,名句

地址:

标签: 孔子国学儒家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