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不读书就流于市俗了
《红楼梦》:不读书就流于市俗了
《红楼梦》,作为中国唯一一部深入描写贵族生活常景的小说,给我们勾画出了一群出自诗书礼仪之家的贵族少女,还有服侍她们的小丫头。描绘出了各种类型的鲜活少女形象,她们那诗意的举止,处处透着唯美的气息,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眠芍药裀、探春集结海棠社等等。都那么有美感和风雅之气。特别是黛玉葬花,简直就是行为艺术。而这些诗意的少女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饱读诗书。
除了这些饱读诗书的小姐们,那些不识字的丫鬟和同样不识字的王熙凤,则表现的就没那么诗意和优美了。
毋庸置疑,王熙凤能说会道,很会讨贾母和王夫人喜欢,也很幽默。但她说的笑话都比较粗俗鄙陋,就像里面的人常说的:“不读书就流于市俗了。”
还有宝玉说香菱的那句:“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由他们常说的这些话,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读书的推崇。
在红楼梦中,除了这些青春年少的主子,在他们周围还围绕着许多服侍他们的青春少女。那些贴身服侍主子的大丫头们,大多都比较自由,也可以放任自己的行为,但她们基本没有什么诗意唯美的举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她们因不识字,而导致的见识的浅陋。
在丫鬟中,最为人熟悉的一个动作是晴雯撕扇。但那个动作真说不上美,只让人联想到千金买一笑的喜妹和烽火戏诸侯的褒姒,都是使国家灭亡的重要因子。红楼梦中安排一场晴雯撕扇,是否也暗示着贾府的末世。毕竟书中多次提到贾家的公子小姐们生逢末世。
晴雯撕扇那场戏中,不只是没有什么美感和诗意,而做为主角的晴雯,也传达出让人厌恶的任性、蛮不讲理和自我中心。虽然宝玉最初因为晴雯的无理取闹要赶她出去,但最终还是因为袭人和另外几个大丫头的求情,才把她留了下来。后来宝玉为了息事宁人,讨她欢心,就又由着她撕扇子。这不就和周幽王、夏桀为博美人一笑异曲同工吗!(今天听欧教授的红楼梦,惊喜的发现这一点她和我看法相同,只是她把妹喜夏桀的裂帛也放到了褒姒和周幽王身上了,或许是因为不小心《红楼梦》:不读书就流于市俗了,或许是因为台湾和大陆文化差异的原因。因为听了这么久欧教授的红楼梦,从中听出台湾和大陆语言习惯真的有很多不同,包括字词的读音和成语中字的顺序。)
其实,关于《红楼梦》,有太多的所谓专家随着性子解读,结果误导的许多根本没看过,或只是扫一眼红楼梦的人,就被那些所谓专家的观点所左右。我个人倒认为,在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的见解前,先不要听或看那些所谓的专家解读,只让每个人自己在无我的状态细细的品读,那样每个人眼中心中,自有自己的红楼梦。而不像现在这样红楼梦道家思想,被专家引导的,出现了很多派别,误入了许多歧途。
其实,即便再自称公正和不带个人偏见的解读者,解读出来了一定就会有他的偏见,只是他不自知。就像台湾大学的欧丽娟教授。的确,我听她的解读听了很久了,好像现在听了一百七十多讲了,也承认她的观点的确比较客观公正,而且很多方面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并且能引起很多共鸣。但某些方面,我个人感觉,她还是略有些过分解读和有些或多或少的个人成见。比如她对探春和宝钗的过分喜欢,导致她就几乎只看到她们的优点。为了抨击挺林倒钗派,她就只好一再一再的放大林黛玉的缺点。
的确,林黛玉最初的确缺点挺多,有些挺让人烦的,但也不至于那么不堪。她赞扬探春宝钗的部分,我都曾专门看过,也并不感觉被她反击的那些人,说的没有任何道理。
欧丽娟教授说林黛玉在前四十二回,任性、自我中心,而薛宝钗就是大家闺秀气质,温婉仁厚等等,反正大致是这个意思,可能用词略有不同。
其实想想,红楼梦前四十二回红楼梦道家思想,薛宝钗比林黛玉大两岁,那时林黛玉应该也就是八九岁到十五之间。想想十岁左右的孩子,年龄相差两岁,在懂事方面当然会有比较大的差异。随着龄的增长,几岁的差距才渐渐不明显。而且那个阶段,林黛玉先是年龄较小,而从生理学我们不都学过,小孩子都是比较自我的,加上又有贾母和贾家上下的人宠着,有些任性和自我中心也就难免了。在十三到十五岁,应该就是青春期了,青春期的孩子爱生气、叛逆,彰显自我,总把自我的感受放在首位,不也是那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生长的特点吗?只要引导好了,过了青春期就慢慢会平静下来,林黛玉也很符合青春期的生长特点。在十五岁之后,经过宝钗的一次引导,就走上了正途。
而薛宝钗的性格温厚、波澜不惊,很大原因是她从小就吃冷香丸。想想红楼梦中,癞头和尚去度的英莲、黛玉都没接受他的度化《红楼梦》:不读书就流于市俗了,只有薛宝钗,接受了他的海外仙方,所以让她养成了不为外物所动的性格。其实关于薛宝钗的是否无情,专家们争个不休。我个人感觉曹雪芹是把她塑造的比较无情的,只是不是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无情,而是佛和道方面的无情。 是不被任何外物所动的无情。
看看书中对她的描写,基本没有什么好恶,住的房子像雪洞,自己不化妆,不爱花儿朵儿,对别人的生死她都是看的淡淡的,对外界的所有纷争,她基本不发个人见解。其实这不就是在她判词中所说的“山中高士”吗?所谓的山中高士,就是那些有道的隐士,或者高僧、高道之类的。已不为外物所动了,只是她还没修炼到家,还要靠冷香丸的帮助,在涉及到她自己的事情上,还是会痛哭很久,就是薛蟠为堵她的嘴把她说哭那一段。除了那一段描写,基本她是没有感情波动的,对所有的人也基本都是一样看待,没有厚薄之分。
所以红楼梦道家思想,像她那样不为外物所动的人,根本不会去和黛玉争宝玉。她的生活态度基本就是道家那种无为的顺其自然。其实按她的条件,如果找结婚的对象,家世背景应该不会比宝玉差,只是长相性格,没办法提前知道罢了。而看宝钗的性格,她对那些外在的东西应该也能不在意。
另外,对于书中的宝琴等后来的几位少女,她说不知道为什么金陵十二钗会没有她们。其实我觉得很简单 ,因为宝玉进的是薄命司。除了薄命司,太虚幻境肯定还有许多其他的司,也许宝琴她们几个根本就不薄命,根本就没在薄命司。
从书中所写,宝琴许给了梅翰林之子,不出意外,她就嫁到梅家,做了梅翰林家的少奶奶,以后过的就是幸福生活了,人家梅家也没有到末世,以后会幸福终老的可能很大。
另外岫烟许给了薛蝌。从书中出现的对薛蝌的描写来看,薛蝌是个懂事上进的孩子,以后虽然贾家败落,也不一定会牵连到他家,毕竟他不是薛姨妈的儿子,而且他家还有庞大的商业集团。凭书中薛姨妈对宝琴父亲的描述,至少可以看出薛蝌的父亲是极开明而且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意的。岫烟嫁给薛蝌,幸福终老的可能性也很大。
至于李纨婶婶家的两个妹妹更不用说了,书中李纨的娘家也是世代的高官,李纨的父亲李守中还是国子监祭酒。那可是掌管全国文化的官员,他的弟弟应该也不会差,而李家的那两个女孩,如果不出意外,肯定也会嫁到不错的人家。所以,幸福终老的可能也很大。并不是谁家都到末世,都要衰落倒闭的。
似乎偏离本篇文章的主要话题有些远,其实从书中,明显可以对比出有没有读书的人气质上的差异。
其实除了读不读书,每个主要人物的家庭教养和先天禀赋也占了主角性格形成的很大部分。而所谓的读书,也并不是读所有的书都能提高个人气质,就像宝钗说的:“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其实,我们现在何尝不是宝钗说的情况?有些人的确是读了书更坏了,而有些书也一昧的把人,特别是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往邪路上引。
暂时写这么多吧,以后有新的想法再来增删。
随便看看
- 2024-07-04红楼梦: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人生如梦的悲凉之雾
- 2024-05-11嘉德秋拍预览|《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 2024-04-14佛家与道家的思想 《红楼梦》的一个最底层面——王国维
- 2024-03-292017年红楼梦国图系列讲座:张平仁(四)
- 2024-03-28曹雪芹借十二个女性形象的塑造,全面反思中国文化命运
- 2024-03-28《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女娲补天
- 2023-07-17贾宝玉稚气未脱,然而别人眼里却已不再只是一个小孩子
- 2023-07-17浅谈几处关于《红楼梦》中道家思想的体现
- 2023-07-11(李向东)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红楼梦
- 2023-07-04贾宝玉薛宝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玉悟了禅机
- 2023-07-04《董梅红楼梦讲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 2023-07-04《庄子》中的“逍遥游”篇
- 2023-07-04(深度好文)“大话红楼”是指什么?
- 2023-06-11:儒释道三家的伦理思想和宗教智慧
- 2023-06-11风水堂:三教合一思想的启示
- 2023-05-09《红楼梦》因缘果报的内涵及其在小说中体现
- 2023-05-05《红楼梦》中的“翼然亭”、“泻于两峰之间”
- 2023-05-05道家思想无为饥饿疗法红楼梦疾病预防2020年第01期
- 2023-03-30刘建雄:道家的思想核心萌发于三皇五帝时期,道法自然
- 2023-02-22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字都活起来